沙格仲
【摘要】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最能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在幼兒參與的各種游戲活動中,區域游戲最受幼兒的喜愛。所謂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幼兒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伙伴,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的場所”。在游戲中,幼兒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在教師的正確的引導下得到實現。
【關鍵詞】幼兒 區域環境 區域材料 區域指導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70-01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比較小對角色的意識也比較模糊,他們只能模仿角色的主要動作與活動;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豐富,游戲主題的擴展,內容情節逐漸增多和復雜化,中班幼兒的規則就日益明確了;大班幼兒的游戲則達到了高潮,他們可以自行設計游戲,在游戲中分工,協調責任,充分地表現出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行為品質。這一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是教育的結果,不是幼兒自發的表現。而對區域游戲的正確指導主要在于幫助幼兒按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由地開展游戲,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能夠積極有趣地、毫不勉強并努力地在游戲中學習,發展情感與培養能力,教師決不能以自己的意圖設計強加與幼兒。以下是本人在指導區域游戲時的一些嘗試:
一、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選擇區域活動的內容
在選擇區域活動內容是,教師要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使區域中的各項活動能及時滿足幼兒。如果活動內容單一,不豐富,就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引發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從而阻礙了區域活動的深入開展。幼兒只有在自己喜歡的游戲中才會更主動更積極,從而獲得更大的心靈滿足感。
二、從幼兒的自主性、材料的可操作性出發,選擇所提供的區域活動材料
1.幼兒的自主性
游戲材料既是幼兒活動的物質支柱,又是幼兒現實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間的一座橋梁,也是培養他們游戲技能的源泉。所以,在每一個游戲區域,都要根據教育目標、幼兒興趣和認識發展因地制宜地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成品、半成品及廢舊材料作為游戲材料。
在提供活動材料之前,還要根據近階段幼兒的活動情況和幼兒的意見,盡可能地滿足幼兒的要求。并在教育環境的設計上鼓勵幼兒自主選擇、自主探索,使教室成為幼兒自主游戲的場所。改變以往幼兒只能在相對穩定的區域內選擇玩具和材料,允許幼兒不受區域的限制,自由的取放自己想要的玩具和材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改變區域的范圍、布局和功用。
2.材料的可操作性
在游戲活動中,我們常會發現,幼兒會經過幾分鐘的專注思考很快地完成活動目的,然后,就東張西望、無事可干,顯然是這些材料對他們失去了吸引力,因而我們教師提供的材料千萬不能“一刀切”不但要考慮到不同的水平和年齡階段的需要,還應考慮區域設置的教育目標,材料的提供上要層層遞進,難易不同,充分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體驗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三、教師從觀察入手,對幼兒進行有效指導
在指導區域活動時,教師首先應對幼兒想做什么,怎樣做和幼兒有可能怎樣做有心理準備;其次觀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導在后,通過觀察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對幼兒實現自己的構想,使幼兒在原由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據觀察結果調整區域活動的材料和內容,使其更適合幼兒的水平、興趣和需要。
(1)首先要相信孩子,在區域活動中,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當前已有的經驗是什么,觀察幼兒對什么感興趣,然后考慮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助,特別是幼兒在活動時,教師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戲水平做標準去要求幼兒,要學會觀察等待,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言談舉止,先觀察再指導,做幼兒的好朋友、好伙伴,與他們平等相待,將教師是“傳授者、維持者”的角色轉向幼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給幼兒在游戲中自由選擇、自主決定的權利,使我們組織的活動真正成為幼兒的游戲。
(2)在游戲的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幼兒藝術性的使用指導語。小班要突出語言的直觀性、趣味性,小班幼兒因為年齡小,理解語言的能力比較差,所以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使用生動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語言去啟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中班幼兒則可以采取啟發誘導的語言,中班幼兒語言有了一定的發展,理解語意的能力逐漸增強了,與小班幼兒相比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交往意識,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就要運用帶有啟發性、建議性的語言來引導孩子們主動地去參與活動。大班應趨于理性的指導。大班幼兒在理解分析問題上都有了一定的經驗,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拋給孩子的指導語要趨于理性,使幼兒能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四、教師從幼兒的自主出發,建立他們認同的區域活動規則
要使區域活動順利的開展,一個良好、有序的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這就需要幼兒有自覺遵守和維護區域活動各項規則的意識。區域活動中的取放材料、維護環境、安全操作等規則應當是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引導幼兒討論協商得出的,是所有幼兒認可和理解的規則。在活動中教師要逐步引導和不斷的贊賞幼兒遵守規則的各種行為,從而幫助孩子們建立起區域活動的規則和有序環境。
五、教師從幼兒的情感出發,建立靈活多樣的評介方式
區域活動講評是在教師觀察了解幼兒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開展的講述、討論、分析、幫助幼兒整理獲得的零散經驗,引導幼兒修正錯誤的經驗,讓幼兒分享成功的經驗并找出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下一次區域活動的開展作好材料,經驗等方面的準備。評價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反映了教師是否促進幼兒能動性的發展,所以教師要給他們創設相應寬松、自主的氛圍,讓他們在自由選擇、自由探索、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的同時,也學著自主地評介和自我激勵,從而滿足幼兒的情感需求。一般在小班采取的是讓幼兒回憶游戲,但要具體化;中班用鼓勵語言讓孩子自己表述,評價引發情節向下深入;大班更注重孩子創造性表述游戲內容。
此外,在注重全班幼兒能力培養的同時,還應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教師應考慮如何在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上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引導,這樣的引導需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總之,要充分尊重幼兒權力,發掘潛能,充分尊重幼兒發現,相信創造,充分尊重幼兒個性,注重情感。
參考文獻:
[1]林華“區域活動中教師指導策略的實踐和探索”的行動研究[J]新一代(理論版),2011(1).
[2]李娜淺談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指導作用[J]科技風,2011(7)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