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政強
摘 要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深化自學考試制度綜合改革,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本文試用終身教育理論視角來審視和發展自學考試。
關鍵詞 終身教育 自學考試 發展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化和社會化的教育形式,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與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2010年,國務院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這對于我國未來10年教育事業發展進行全面謀劃和前瞻性的部署。終身教育理論是指導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理論,以終身教育理論為視角,對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發展進行審視,對于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良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 終身教育理論的內涵
康乃美教授認為,終身教育所涉及的面也非常廣泛、多樣和復雜,但至少可以從三個維度上來把握終身教育理論的基本內涵。一是從教育制度方面來看,終身教育就是教育機會和教育權利得以終身保障。它使每個人的教育不會隨著學校教育的結束而終止,社會應賦予每個人有限生命的教育的機會與權利,同時還必須從制度上加以保障。二是從教育內容方面來看,終身教育還重視和強調專業知識與教養知識二者的結合。也就是說終身教育的內容不僅包括職業或專業內容,還包括人文教育、德育、體育等其它多方面教育內容,同時還隨著人生的經歷和需要的變化不斷更新。三是從教育方法方面來看,終身教育特別強調學會學習,每個人通過學習不斷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所以,終身教育關鍵是學會學習。受教育者不僅要掌握知識,還要掌握學習方法,同時,還要培養思考、溝通、創造等能力。終身教育的目的也不僅是灌輸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每個人的自主學習的潛能,以達到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這才是終身教育的基本要義。
2 自學考試與終身教育相互關系的概述
2.1 自學考試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從高等教育起源上來看,最初的高等教育形式已經蘊含了終身教育的萌芽。近代早期的高等教育體現形式“大學”,它是社會成員集合的一個團體組織或者說是教師和學生聚合的一個學術組織,學習沒有固定的上課時間、地點、方式,學習也不分特定人生階段和場所。因此,當時盡管人們沒有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理念,但是,它已經蘊含了終身教育的萌芽。自學教育制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有一種與終身教育的天然姻緣關系。二是從終身教育構成來看,終身教育體系實際上是各級各類教育的綜合體,它是一種超越各級各類教育的教育體系。自學考試作為一種開放教育形式,能為每個社會成員終身教育提供廣闊的空間,因此它無疑是構成終身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三是從教育階段上看,終身教育體系是把教育貫穿到人生的全過程。終身教育實質上是把各不同階段、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育銜接和整合起來的教育體系。自學考試制度由于它的高度開放性、靈活性,具有溝通、整合各級各類教育的功能,因此它是終身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成員之一。
2.2 自學考試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主要途徑
自學考試30多年發展的歷程表明,自學考試制度不僅是終身教育體系的推動力量,而且還是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一是由于自學考試開放入學、自主學習、寬進嚴出、彈性學制等制度的實行,改變了傳統的高等教育觀念,推進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不僅為受教育者提供了靈活便捷的教育模式,也促進高等教育機構向具有終身教育性質的機構轉變。二是由于自學考試制度拓寬教育服務面,通過面向基層、面向行業、面向農村舉等措施,能夠為更多的社會成員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機會。培養學習者適應終身學習時代的素質和技能,社會成員能夠融入21世紀的全球知識社會。三是由于自學考試制度開展多種多樣的社會助學,盡可能地為學習者提供一系列最佳的教育內容,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民辦高校、高等職業教育、地方高校繼續教育和遠程教育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終身學習的需求。四是由于自學考試制度建立了權威性性的終身學習認證體系,包括積極制定出統一的辦法來認定和承認不同環境下取得的學習成績,實行學分互換等,使社會成員終身接受教育得到鼓勵和成為可能。
總之,自學教育制度與終身教育體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一方面,自學考試制度是終身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又是終身教育體系發展的推動力量、重要途徑。另一方面,自學考試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有賴于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與保障,只有在終身教育制度框架下,自學考試制度應有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3 終身教育視角下提升自學考試發展水平的途徑
3.1 明確自學考試服務終身教育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首先,明確自學考試在服務終身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改變以前重考試,輕重教學的現象,使自學考試恢復其教育的功能,也就是終身教育的目標,抓住自學考試綜合改革的龍頭。在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多元化發展軌道的今天,需要對自學考試的發展方向重新的合理定位。一是自學考試應定位于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從補充高等教育的角色向終身教育角色轉變。這不僅是《綱要》的要求,也是自學考試的現實選擇。二是自學考試人才培養目標應從學術型人才培養向應用型人才型人才培養轉變。以培養專業人才、職技專才、高素質勞動者和有修養的社會公民作為自學考試的人才培養目標,更加注重提高素質、學有所用、服務社會的目的。三是自學考試發展模式應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從注重考生規模和專業數量到更加注重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特色轉變。更加遵守教育規律,按照以人為本、以學生學習為本的指導思想,提升教育功能,四是自學考試發展的任務就是滿足人們的終身學習的愿望,為國家終身教育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3.2 自學考試與同類教育形式結合,推動人才立交橋建設
應積極吸收借鑒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高校網絡學院等非全日制學歷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好的做法。如:專業建設、教材媒體、學習支持服務、考核評價等方面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同時,充分發揮自學考試靈活開放的制度優勢,思考如何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通過建立溝通合作的渠道、實現共同發展。一是探索建立自學考試各相關學科專業之間,以及與其他繼續教育形式溝通銜接的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機制。研究制訂學分互認辦法,共同搭建終身教育學分銀行。二是加強與普通高等教育之間的溝通與銜接,完善對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院校同類課程的學分認證辦法,為在校學習者取得第二學歷、增強就業與職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提供學習支持;三是探索自學考試與其他學?;蚪逃龣C構的課程學分互認,方便學習者的跨系統課程選修和學習流動;四是研究自學考試對各類社會權威性證書的課程認可和頂替辦法;探索將學習者的先前學習成果、工作成就等的評價與學分認定程序,避免重復學習,滿足廣大成人學習者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五是研制終身學習賬戶和學分銀行管理服務平臺,推動省級層面的學習成果認定、累積和轉換制度建設。通過以上措施,推動人才終身立交橋建設。
3.3 整合和利用社會優質教育資源,加強自學考試資源建設
積極借鑒吸收國外終身教育的體系建設經驗,整合和利用社會優質教育資源,加強自學考試教育資源建設。一是整合主考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包括教師和其他教學軟硬設施),增強學習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學考試學生學習的需要。二是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編寫、擇優遴選合適的教材??茖W設計教材內容,從全面、系統、易懂、易學入手,使之更適合自主學習,更突出終身教育的特色,加快教材更新速度。三是加快多樣化的學習媒體開發建設力度,改變單一的紙質教材模式,整合利用各類社會優勢教育資源,發揮網絡助學的優勢,吸收慕課、微課程等新型學習資源的內涵,建設的自學考試學習資源庫;四是設立自學考試網絡學習平臺,爭取實現共享各類優質網絡教育資源,為學習者提供一個集合大綱、教材、網絡課件、學習輔導、試卷練習、實踐環節、答疑咨詢等多種學習資源和服務功能的網絡學習體系,為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提供各類學習資源。
3.4 加強省級自學考試管理機構與主考學校之間的合作
主考學校是自學考試教學環節的主要實施機構,是自學考試制度的重要支柱,是自學考試辦學的主要教育資源,是自學考試發展的根本保證,在不同發展階段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福建省自學考試主考學校達40所。省級自學考試管理機關應根據2011年教育部自考辦下發的《關于改革完善主考學校制度進一步發揮主考學校作用的意見》精神,要從制度保障、政策環境、激勵機制等方面充分發揮主考學校的積極性,加強相互之間的合作。一是進一步發揮主考學校在自學考試專業課程與標準建設、命題、助學、教材編寫、實踐性環節考核以及畢業審核等工作中的作用。二是進一步發揮主考學校的教學與學科建設優勢,建立主考學校參與對主考專業的社會助學的質量評估制度;三是主考學校要嚴格畢業審核和文憑證書授予的管理程序。四是鼓勵和支持主考學校,按照教考職責分離的原則,利用教育資源優勢積極參與社會助學活動。五是完善主考學校的準入、激勵和退出機制,吸納部分符合條件的高職高專院校、成人高校為主考學校。有關高等學校要把承擔自學考試主考學校任務作為服務社會、發展繼續教育的重要職責,納入學校的工作規劃,并提供必要的場地、機構人員和經費保障。省級自學考試機構和主考學校一起認真研究本地人才需求,跟蹤和研究社會部門、行業系統、新興產業的用人趨向,及時開考新的專業;六省級管理機關要調整專業備案制度,適當放開??茖I的審批權限;七是建立常規化的課程修訂與調整機制,實施專業公告制度,停考陳舊專業,及時更新專業目錄。
參考文獻
[1] 保爾·朗格朗.終身教育引論[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29.
[2] 淡梅華.構建基于終身教育體系下的自學考試新模式[J].新西部(理論版),201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