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夢
摘 要 一個人的性觀念對于其性行為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作為社會特殊地位的重要組成人群,大學生的性觀念及其相關議題一直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領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觀念,進行深入的性教育是十分緊迫的問題。本研究通過問卷法、輔以訪談法探討了性觀念和性行為之間的相互影響情況。從而為大學生的性教育提供方向。
關鍵詞 性觀念 性行為 成熟標準 關系影響
20歲出頭的大學生,正值朝氣蓬勃的年紀,他們精力旺盛,對世界充滿好奇。擺脫了家長的管束,大學生擁有充分自由的時間,這個時期的他們,需要更廣大的途徑去獲取正確的性知識。
受到東方傳統性文化與西方性文化的影響,大學生既不能完全接受性文化的開放,也不贊成傳統文化的保守主義與禁欲思想。這種情況下,大學生處在道德形成期,很容易失去判斷能力。大學生性心理的成熟度趕不上性生理的發展速度的根本原因就是這種矛盾的心理。且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的性觀念與社會的發展變化息息相關,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觀念,進行深入的性教育是十分急迫的問題。對大學生性觀念與性行為關系的研究,有助于更具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性教育。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35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348份。其中男生156人,女生192人。20名訪談對象均為在校大學生。男生10人,女生10人。
1.2 研究方法
問卷法。采用四川警察學院對大學生性觀念及性行為研究的成熟問卷,根據本研究的需要對問題進行刪減得到最終問卷。問卷分為兩個維度:性觀念、性行為。性觀念中涉及戀愛觀、如何看待婚前性行為、如何看待自慰以及戀愛容許度。性行為涉及性行為頻率、對象、是否了解安全措施。
訪談法。選取20人進行深入訪談,彌補問卷法過于淺顯的弊端。設計深入訪談問題共13題。
2 結果
2.1 問卷分析
2.1.1 性愛觀
問卷表明,86.2%的學生表示在大學中只要遇到合適的對象可以考慮談戀愛。考慮到中國社會文化,大學之前由于重心都放在高考上,高中也是不允許談戀愛的,到了大學,家長開始不再阻撓,學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大學生應該談戀愛似乎已經變成了共識。認為大學期間不應該談戀愛,應好好學習的學生也占了2.5%,且多來自農村,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城鎮與農村的觀念差異仍然存在,但是正逐漸減少。
56%的學生認為愛與性是一體的,12.6%的學生認為愛與性是分離的,8.6%的學生可以接受無性的愛,走柏拉圖式的愛情,多為女生,4.3%的學生不可以接受無愛的性,且多為男生。
43.9%的學生認為大學期間最好不要發生性行為,除非是和自己的戀人。25%的學生贊同。僅有28.4%的學生明確表明不應該發生。
2.1.2 性行為觀
對于婚前性行為的態度,56.9%的學生表示可以接受。18.9%的學生表示反對,4.3%的學生表示贊同,7.7%的學生表示非常反對,12%的學生表示無所謂。
對于發生婚前性行為的原因,75.9%的學生認為是雙方感情成熟的結果,64.7%的學生認為是生理需要,53.4%的學生認為是一時沖動,30.2%的學生認為是一方強烈要求,勉強迎合,27.6%的學生認為是周圍很多人已經發生,這是一種跟風的行為。在交往過程中,牽手、擁抱、接吻的容許度偏高,分別為94%、93.1%、88.8%,而性愛撫、性交、同居的容許度則顯著降低,分別為45.7%、32.8%、31.9%。
在受訪學生中,發生性行為的學生僅有30.1%,未發生的學生占69.8%。可見,大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強,且貞操觀比較重。在發生性行為的受訪學生中,其發生對象多為男(女)朋友,發生人數為1人的高達71.4%。
采用避孕套避孕的學生比例為68.5%,口服避孕藥的學生比例為2.8%,體外射精的學生比例為14.2%,安全期避孕的學生為11.4%,仍有2.8%的學生不采用任何避孕措施。
2.2 訪談分析
訪談過程均受被訪學生同意,通過QQ、微信等社交工具進行語音或文字訪談,取得真實的第一手資料。主要結果包括:(1)自評的群體性觀念;(2)大學生群體的群體性觀念;(3)“處男情結”與“處女情結”;(4)對是否發生婚前性行為的態度;(5)女生“初夜”態度;(6)對發生婚前性行為的原因及影響,男生和女生的觀念異同;(7)婚前性行為與責任、婚姻;(8)同居。
3 討論
3.1 大學生的性觀念現狀
3.1.1 群體性觀念
(1)大學生的群體性觀念多為一般型。大學生的群體性觀念反映出他們對自我的認識程度以及對他人和一些社會問題的態度和看法,在引導大學生的行為傾向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也能展現出當代大學生所具備的時代的特征。
由于中國封建社會地位中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多年以來,男性的占有欲掌控欲使得女性若發生過性行為即視為不潔;男女在生理結構上的差異使得男性相對于女性在性關系上占主導地位。然而西方的性解放思想開始滲入到中國本土,且隨著中國社會文明的發展以及性科學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再為男性守貞,女權主義的開展也為女性性解放提供了契機,性不再是男性才能享有的權利。男性對另一半過去存在性經歷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他們對此大多抱寬容的態度,這歸因于他們性經歷的遞增和性心理的成熟,然而,雖然部分男性沒有因為戀人的性經歷終止戀愛關系,但依然心懷芥蒂。由此可見,大學生受中國傳統性文化觀念的影響正逐漸減弱。
(2)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發生大多持接受態度。通常女性認為戀愛中可以沒有性。這一情況取決于女性的生理機能且受中國傳統文化背景的影響。首先,相對于男性而言,女性的本能性驅力較弱,因此女性需要較長時間產生性反應,其較難達到性高潮,因此女性很難體驗到性所帶來的歡愉。其二,中國家庭與社會,強調女性要自尊自愛,“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樹立貞節牌坊以獎彰守寡的女性,因此女性多處于一種古板守舊的社會氛圍中,受“性純潔觀”的影響。在中國的封建文化中,性是骯臟的,也是污穢的,這就使得一些男性或女性對性持恐懼和厭惡的態度。
一些女大學生并沒有過性經歷,但她們多數都能接受婚前性行為,能夠科學看待性和愛的關系,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還是會較重視自己的第一次,比較抗拒戀愛中發生性行為。
3.1.2 性行為觀
(1)“處男”“處女”情結。女生雖然沒有嚴重的“處男情結”,但是越來越追求另一半的精神與身體的雙重純潔性。男生“處女情結”寬容度漸高。
當今時代,性文明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大學生開始重視自己的性權利,對于婚前性行為,男女具有平等的權利。女生越來越追求另一半精神與身體雙重純潔性應是一種女性社會地位上升的體現。女性不再將自己看作男性的附屬品,同樣享有享受性的權利。對感情的純潔性的追求也應該受到女權主義盛行的影響,男性要求另一半身體純潔,女性為什么不能有同樣的要求?這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好現象。由此可見,多數大學生已經認可婚前性行為,且在感情穩固的前提下愿意發生婚前性行為。
(2)對于婚前性行為,男女大學生的內在動機、情感投入以及所受的影響有很大差別。性行為受生理沖動和感情沖動所驅動,但是男生的性行為多源于生理沖動,而女生的感情沖動更加強烈。傳統意義上,性行為發生之后,男生的占有欲被滿足,對于已征服的獵物感情投入會減少,但是訪談結果顯示,大部分男生在發生性行為時不再單單考慮生理的紓解,也會考慮到未來與責任。而女生從小被教育要潔身自愛,把自己的第一次看得很重要,若是發生了性行為則會增加對戀人的依賴感,希望得到婚姻保障,因此會增加感情投入。然而一旦發生性行為,女生就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和影響,如懷孕、性病等。男女生有同樣的權利享受性行為。
(3)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與婚姻責任關系的看法都較為理性,認為應該取決于具體情況。對此,男女生沒有顯著差別。大學生在這方面的考慮都較為成熟,且能理性思考。他們認為雙方都是抱著走入婚姻殿堂的想法而發生性行為,但世事無常,各種客觀因素導致最終分道揚鑣。一般來說,女生會比男生更期待步入婚姻,但現實中大部分女生對此并不強求,這說明女生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精神都在逐漸增強。近年來,社會不再明令禁止婚前性行為,大學生自身以及他們周圍發生過性行為的人明顯增多,但是依舊有一部分大學生并不贊同婚前性行為。大學生多主張愛應當成為性的主要目的,在有感情基礎下的性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
(4)同居。女生對同居多持否定態度;男生大多認為同居是戀愛中很正常的事。男女生對同居的態度差別主要是由于女性在同居關系上的弱勢,她們在此過程中易受到傷害,例如:意外懷孕、情感變質、沒有婚姻保障等,原因之一是女性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她們在性關系中的被動地位,另外,男性和女性的性觀念的不同也會影響他們對同居的態度。同居可以使情侶們提前體驗到婚姻生活,在此過程中,彼此的缺點被放大,感情被沖突消磨。女方在同居過程中,如果不注意避孕與安全衛生,容易懷孕或感染性病,對女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同時,由于試婚觀念的流行,婚前同居也成為情侶間增進了解的機會,利于避免婚后才發現對方令自己無法容忍的缺陷,減少離婚率,提高婚后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吳揚,凌莉.大學生婚前性行為態度及與性行為關系.中國公共衛生,2009.25(9).
[2] 程毅.當代大學生性觀念現狀調查、成因分析及其政策維度.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6(5).
[3] 陳華顯.中國大學生性觀念、性行為和性知識研究進展.2013.30(1):65.
[4] 方強,方海韻.樹立和倡導科學進步健康有益的性觀念.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中國性科學,2000.9(1):4-5.
[5] 劉新芝.我國大學生性觀念的調查與分析.教育學術月刊,2011(1):49-51.
[6] 楊曉笛.897名大學生性知識、性觀念現狀調查.中國健康教育,2005.21(5):369-370.
[7] 代昕節.新生代大學生性觀念實證研究.西華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