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 龍偉
摘 要 聚焦于高職高專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銜接提升,分析比較了二者存在的共性和差異,指出二者實現銜接提升的可能性,并進一步提出了銜接提升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 高職高專教育 應用型本科教育 人才培養模式 銜接提升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教育建設中嘗試吸納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經驗與做法,構建具備職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為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
1 高職高專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
(1)人才培養目標和基本培養模式。二者都培養應用型人才,但指向不同的頻譜或人才層次。在技術智能化時代,已越來越難區分二者的界限,但目前來看,二者還是有著較明顯的區別。一般區別技能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的關鍵在兩類技術,即理論和經驗技術。兩類人才都要掌握一定的理論技術和經驗技術,但技能型人才以學習經驗技術為主,技術型人才以學習理論技術(強調理論應用,而非理論本身)為主。相應地,由于要掌握的技術不同,其合適的培養模式也就不同。技能型人才最合適的培養模式為“工作+培訓”,對應高職高專工學結合,注重實訓實習的特點。技術型人才最合適的培養模式為技術教育類學校教育,輔以企業實習。比較看來,二者除偏重不同外,都不能脫離學校技術技能教育和企業實習。[1]
(2)人才培養規格。知識結構上,高職高專面向職業崗位要求,基礎理論學習強調“必需夠用”,以學習實用技術和崗位規范為主;應用型本科面向行業需求,強調知識的應用性、綜合性和前瞻性。能力結構上,高職高專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為主,重操作,要求學生按規范進行實踐操作,保證熟練;應用型本科強調應用知識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問題解決能力、實踐和創新能力。素質結構上,高職高專強調職業道德、執行能力和規范意識;應用型本科強調綜合性的溝通協調能力、團隊精神、自我發展等社會能力。[2]
(3)校企合作教育。二者都無法脫離對企業的依賴。但不同的是,高職高專強調利用企業為學生提供技能實訓,應用型本科則希望通過充分與行業企業接軌,讓學生更深刻理解、應用和發展技術。比較而言,應用型本科的校企合作涵蓋的主體對象更加多元(企、政、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層次上更加高級,內容更加廣泛。如高職高專主要是產學合作,而應用型本科更多講產學研合作。
(4)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二者均以就業為導向,但應用型本科依托行業來設置專業,面向行業需要組織教學,強調能力為本、理論應用,并以此來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高職高專則依托崗位(群)來設置專業,面向特定的崗位需求來構建課程及內容體系。內在差別在于,應用型本科人才要求有更寬更深的理論知識基礎,但也會盡量把理論講授的深度和廣度限制在技術開發、運用與創新所必要的范圍內,以保證足夠、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相對完整的實踐能力的有機結合。高職高專的課程體系則面向應用,強調實用夠用。[3]
(5)教學模式。高職高專采取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過分強調應用理論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更注重根據技術方案實現操作實施,強調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應用型本科則主要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并重的教學模式,如一門課的理論和實踐可分別成班授課,以突出實踐,而不把實踐作為理論課的驗證或附屬;同時實踐內容更完整,有更多綜合性實驗實訓,及為鍛煉學生技術綜合應用和開發創新能力的畢業設計(論文),實踐訓練要求的水平較高,形成應用能力培養為導向,強化工程實踐的教學模式。[4]
(6)師資隊伍要求。高職高專教師隊伍的建設是為了讓學生適應未來的職業崗位需要,面向就業,其專業教師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有較高的教學水平,更要有行業企業相關的實際工作經,具備“雙師”教師素質。應用型本科則是高學歷的學科梯隊建設與有技術專長、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的培養并重,師資來源多元化,而不要求每個教師都是“雙師”。[5][6]
(7)實踐教學要求。二者都要求開展實踐教學,但指導思想、要求等有不同。高職高專開展實踐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藝技能。為保證實踐效果,會模擬現實工作情境,開展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保證學生有良好的訓練條件。實訓內容上,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基礎設計實訓任務,貼近工作內容。應用型本科則重點培養學生的技術開發和應用能力,強調動手能力和發現、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以實驗實習為核心開展技術實踐,以校外實習和畢業設計為重點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實驗實訓室的建設要求盡可能接近工作實際,注重設備的前瞻性、應用性和綜合性。[7]
2 高職高專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銜接提升的策略建議
新建應用型本科在升格后必然要在已有基礎和特色上去實現轉型、提升,包括上移人才培養目標。而據前文所述,同屬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應用型本科和高職高專在辦學理念、模式等方面可互相借鑒,職業教育辦學普適性的指導意見是對二者的共同要求,而二者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交叉共通點是二者銜接的基礎,應用型本科對于人才培養的更高要求,是二者提升的目標。由此提出以下銜接提升的策略。
(1)堅持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設置專業,開展人才培養工作。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受辦學條件和資源所限,能適應本科辦學層次和人才培養要求的??茖I不多,能辦出特色的更少。現實困境下,學校不能遷就現有條件,簡單根據專業目錄來選擇可辦專業,而不去考量專業與地方產業、人才需求的適應性。丟掉以行業需要為導向設置專業的根本原則,人才培養的適切性無從談起,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也失去了最佳前提條件。
(2)在崗位標準研究的基礎上加強行業研究,構建面向行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新建應用型本科升格前主要以崗位(群)要求來構建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但其特有的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其課程結構既不能完全以學科知識為標準,也不能完全以崗位標準為標準,而應以行業科技為主要體系標準。[8]這須在研究崗位標準的基礎上,加強行業理解,保證專業辦學在??苹A上,面向更廣泛的職業崗位,充分了解行業人才知識結構。應學專科經驗,邀請行業專家參與專業論證,共同制訂人才業務規格來設置課程,使培養目標更具體、系統、有針對性。[9]
(3)堅持培養“職業人”的經驗和做法,并強化人才培養的適應性。要堅持培養“職業人”的經驗和做法,重視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環節,重視培養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培育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促進“職業人”的形成。在此基礎上,要適應應用型本科要求,強基礎,避免過早專業化,使畢業生的針對性和適應性較好結合。基礎課的教學應由專科的“必需、夠用”轉變為基礎扎實、增強后勁。著重理論如何轉化為實踐,如何應用到實踐。[10]知識面上,由專科的寬窄結合轉為專業知識面廣而新,提高適用性。要從學校制度、校園文化、課程和教學改革、師德師風等多方面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條件,重視文理滲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4)拓展以校企合作為核心的合作教育,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多可能。高職高專在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探索中產生了很多成果,包括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化”、校辦企與企辦校的“兩輪驅動”等。[11]新建應用型本科必須堅持以校企合作為核心的合作教育,開放式辦學,提升校企合作層次和水平,探索本科層次的產學合作、訂單培養、產學研合作、國際合作等,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豐富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的合作教育是我國應用型本科教育強化實踐教學最有效的突破口。[12]
(5)保持實踐教學特色,豐富實踐內涵,提升實踐層次。要特別注重保持實踐特色和傳統,并根據本科教學要求來豐富實踐教學內涵,提升實踐教學層次。實踐能力培養上,要由實用型、特定型轉變為應用型、適用型,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加項目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等各類綜合性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建立以能力為本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環節設計上,相比學術型本科,適度增加企業實習時間,不過于強調實驗教學的比重,保證技術應用訓練和創新訓練恰如其分;工學結合的基礎上,更強調“學設結合”——學習和設計相結合,“學創結合”——學習和創新相結合。
(6)堅持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實行“雙證書”并重制度。“雙證書”制度在高職高專院校已得到較好實行。研究認為,[13]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中也要實行“雙證書”并重,雙證率在90%以上是基本特色。有關研究表明,在本科教育階段推廣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于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全面展開,建立應用型本科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14]
參考文獻
[1] 嚴雪怡.技術分類、人才分類和教育分類[J].職教通訊,2005(8).
[2][3] 徐理勤,顧建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及其運行條件探討[J].高教探
索,2007(2).
[4][5] 李萬木,謝明榮.應用型本科教育與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教育之比較[J].
職業教育研究,2006(10).
[6][7] 陳嘉莉.試論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價值[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2).
[8] 史秋衡,王愛萍.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發展研究,2008(21).
[9] 張愛邦.知識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環境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理念及路徑選擇[J].職業時空,2009(9).
[10] 潘懋元.什么是應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
[11] 邱開金.另眼相看:中高等職教的趨同與不同[N].光明日報,2015-5-5(15).
[12] 徐秀琴.舉辦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7(8).
[13] 普林林.應用型本科教育解構及其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J].教育與職業,
2009(27).
[14] 程建芳.借鑒國外經驗強化應用型本科教育實踐教學[J].中國高教研究,
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