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擔保合同履行作為債權人往往要求由保證人,保證人無論是在擔保合同履行還是糾紛中責任承擔都有重要作用,而保證人對合同的保證責任是否波及其配偶在當前許多合同糾紛中都有涉及,因此本文從這一視角對該問題展開討論。本文首先對保證人配偶的債務責任從概念、產生原因等方面進行了簡單概述,然后從法理角度對保證人配偶對債務承擔責任進行了分析,探討了認定合同糾紛中保證人配偶責任的理論爭議與標準,最后通過案例分析對當前司法實踐中此類問題進行了分析,旨在通過本文研究為理論關于合同糾紛中保證人配偶債務責任的爭議提供一些說明,為司法實踐中此類問題解決提供有益幫助。
關鍵詞 合同糾紛 保證人配偶 保證責任 債權人
作者簡介:和蓉,華東政法大學。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158
在合同之債中債權人為了實現自己債權往往會向債務人、保證人一并主張權利,尤其是在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或者逃避債務情形下,對保證人更是會極力追責,有的債權人還會以夫妻共同財產制下共同承擔債務為由向債務人配偶主張承擔債務責任,對于這種突破了合同當事人范圍的主張,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司法實踐中都存在很大爭議,因此關于該問題的研究非常必要。
一、保證合同與保證人配偶的債務責任概述
(一)保證合同概述
合同糾紛中涉及保證人責任主要是有保證人參與的合同,無論保證人以何種形式參與主合同,都形成保證合同。保證合同包括三種形式,一是傳統保證合同,由保證人與債權人簽訂保證合同;二是保證人在主合同中有簽章,主合同中有保證條款;三是保證人單獨出具保證文書。保證人承擔的保證責任主要是合同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責任。保證人由于保證合同約定保證方式不同,承擔一般保證責任或連帶保證責任。
(二) 保證人配偶對債務承擔責任的概念
按照現有立法規定,對合同承擔保證責任的是保證人,并沒有對保證人配偶有相關規定,但實踐中關于保證人配偶是否承擔保證責任十分引人關注,債權人在合同糾紛中為了保障債權實現,不但將保證人起訴,還會找出婚姻法夫妻共同財產義務相關規定作為依據,將保證人配偶一并作為被告要求承擔債務責任,司法機關對此也沒有統一認定。筆者認為保證人配偶對債務承擔責任與否有待進一步討論,但是可以對保證人配偶對債務承擔責任的概念進行界定,主要是指在合同糾紛中,保證人配偶由于夫妻間共同財產義務關系對擔保合同項下債務承擔起了擔保責任。
(三) 保證人配偶對債務承擔責任的原因
為何司法實踐中債權人會將保證人配偶作為被告要求承擔債務責任,這是有一定原因的,主要有兩點:
一是合同中債權人為了實現自身債權,總會想盡各種辦法,其中增加債務人人數就是一種保障。當前無論是資金借貸還是業務往來,訂立合同并設置保證人已經成為常態,尤其是民間借貸很多都是因為沒有抵押物無法獲得金融貸款,通過民間借貸提供保證人獲得資金成為一種通用做法,債權人對此類債務也是存在一定風險的,一旦債權人無法實現債權,在向保證人主張債權時就會考慮到保證人在家庭所擁有共同財產,而依據夫妻對債務共同承擔之規定也會考慮將保證人配偶作為承擔責任對象提起主張或訴訟。
二是我國立法上確實有規定基于夫妻關系財產共有、債務共擔,尤其是婚姻法中明確規定了夫妻任何一方都可以對家庭財產進行處分,同時對夫妻任何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負債務也規定為共同債務,雖然規定了除外情形,但也是以舉證為前提。我國婚姻法在夫妻共同財產制方面的規定是保證人配偶對債務承擔責任的根據之一,也是上文所說債權人將其列為被告的依據。
二、保證人配偶對債務承擔責任的法理分析
保證人對合同承擔保證責任是由于參與到了合同中,無論是以哪種形式都形成了保證合同,從合同相對性上來說,保證人承擔保證合同項下責任也是在合同相對性范圍內的,但是一旦要求保證人配偶承擔保證合同責任,不但在法理上突破了合同相對性,更會在實踐中引起大的波動。
(一)擔保法及其理論下的保證人配偶責任
我國擔保法規定保證是保證人與債權人之間關于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履行或擔責的一種約定,擔保法關于保證的規定是最為詳盡的,尤其是在性質上從擔保法中可以明顯看出其單務性、無償性、從屬性。從擔保法及其理論來看保證人配偶責任,筆者認為是不應當要求保證人配偶承擔債務責任的。首先,從單務性角度,強調的是保證人對債權人單方面承擔了義務,而沒有任何權利,保證人與債權人之間形成了保證合同,要求保證人配偶擔責突破了合同相對性也打破了保證的單務性屬性;其次,保證人與債權人之間的保證合同本身就是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主合同的從屬合同,而保證人配偶對保證責任也是從屬于保證人與債權人之間保證合同的,因此不能直接將保證人配偶責任直接規定為保證責任,這樣是缺乏依據的;再次,保證人本身并未通過保證合同獲得任何收益,保證人配偶更不能從中獲得利益,如果基于夫妻共有債務讓保證人配偶擔責是有失公允的,但也不排除有的保證人家庭從中有所受益,因此也不能完全從無償性角度否定保證人配偶擔責。
(二) 婚姻法及其理論下的保證人配偶責任
上文提到債權人主張保證人配偶對債務承擔責任的依據就是婚姻法規定夫妻財產共有、債務共擔,但是當前我國在婚姻家庭關系中各種形式財產約定也越來越普遍,例如有的夫妻約定了AA制,沒有進行婚姻登記而共同生活等也涉及共同財產等,同時對婚姻法中“生活所需”,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司法實踐中都在不斷擴大其范圍,這也是無論大眾還是法官都會認為要求保證人配偶承擔對合同糾紛下債務責任有失公平。
三、 認定合同糾紛中保證人配偶責任的理論爭議與實踐困難
(一)認定合同糾紛中保證人配偶責任的理論爭議
1.保證之債不應被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觀點
否定保證之債為夫妻共同債務的觀點主要依據在于合同具有相對性,讓沒有參與到保證合同中的保證人配偶承擔責任將會造成合同理論受到沖擊,同時保證合同的無償性使得保證人家庭沒有任何受益就加在夫妻雙方身上過重擔保責任,社會公平正義也會受到詬病。同時也有學者找到了相關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關于夫妻一方對外擔保之債能否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復函》([2015]民一他字第9號,以下簡稱最高法院復函) 中就有規定夫妻一方在外擔保之債不能認定為共同債務。
2.保證之債存在可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觀點
持該觀點學者主要依據的就是夫妻財產共同、債務共擔,雖然司法解釋中曾有規定,但是只規定了不能依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但是婚姻法中還有其他法律規定夫妻共同債務,例如婚姻法第41條、《關于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解釋》等都還可以作為依據,因為現實中確實存在著保證人的保證行為是其配偶明知或曾表示過認可的,也有一些保證行為給保證人家庭帶來了實在受益,是有必要將保證之責任作為夫妻共同債務要求保證人配偶一并承擔的。
(二)認定合同糾紛中保證人配偶責任的實踐困難
雖然實踐關于合同糾紛案例中債權人有提起對保證人配偶追償的先例,但是司法機關對此類案件處理大不相同,首先在受理上,有的法院對起訴保證人配偶的直接不予受理,因為有的法院認為基于夫妻關系起訴要求保證人配偶承擔債務責任就必須證明夫妻關系,債權人無法提供的法院不予立案也是合理的;其次,在判決結果方面,有的法院支持了債權人請求,判定保證人及配偶共同承擔債務責任,有的沒有支持債權人請求,判定保證人配偶無需擔此責任,但是駁回理由各不相同,還有的會平衡債權人與保證人配偶雙方權益,對能夠證明保證行為獲得保證人配偶認可的就酌情判定保證人配偶承擔債務責任。司法實踐這樣混亂情況,與法律上沒有明確依據有很大關系,但各自為政不同裁判結果只會加劇司法機關裁判困惑,對上文理論界爭論也只能加劇分歧。
四、認定合同糾紛中保證人配偶責任的標準
(一)認定共同債務的要嚴格標準
筆者認為對合同糾紛中保證人配偶對債務責任的認定應當審慎,要有嚴格的標準,才能避免實務中過度自由裁量加劇司法困惑。首先,要考察保證人配偶與保證人之間是否對保證有共同意思表示或者認可之意,如果保證人配偶表示過認可保證人保證行為,作為債權人是有理由相信保證人與其配偶愿意共同提供保證的,例如當前實務中有的保證合同或者保證文書就有保證人配偶簽名一欄,這就可以作為要求保證人配偶擔責的證據。其次,作為法院在裁判時要著重考量保證行為是否給保證人家庭帶來了受益,雖然保證合同具有無償性,保證人一般不會從中獲得受益,但也不排除因為提供了保證,債務人為保證人提供了其他便利或者給予一定報酬、好處等,對于此種保證人及家庭獲得受益的可以將保證人債務作為夫妻共同債務來要求保證人配偶承擔。以上兩項標準都存在舉證難的限制,但是出于公平公允考慮,還是要嚴格標準,這也有益于促進債權人將保證合同更加完善。
(二)合理分配舉證責任
按照誰主張誰舉證規則,當前對于債權人來說要想提起對保證人配偶承擔責任的訴訟主張,就要承擔舉證責任,但是無論是對夫妻關系、主觀人體還是家庭生活等各方面舉證都是十分困難的,而如果將證明責任分配給保證人配偶,要求其證明不知道保證人保證行為、不認可保證人保證行為或者沒有家庭受益也存在舉證困難。對此,筆者認為應當通過案例分析總結證明要點,對不同證明要點合理分配不同債權人或者保證人配偶進行舉證,統一舉證要求也有利于保證合同更加完善。
(三)明確裁判原則
關于合同糾紛中保證人配偶是否對債務承擔責任關系到債權人利益、保證人配偶利益,通過上文所述各方都有其擔責與不擔責的理由,因此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中一定要有明確裁判原則,筆者認為應當堅持兩項原則,一是保護善意無過錯方利益,無論是債權人或者保證人配偶都有可能是無過錯的,法院對保證過程一定要詳細調查,尤其是要考察保證過程中雙方是否都盡到了注意義務;二是做好利益平衡,債權人與保證人配偶在均無錯過情況下如何裁判是否擔責,就需要法院進行利益平衡。
五、結語
是否要求保證人配偶承擔債務責任關系到債權人利益、保證人配偶利益,同時從法律規范上也涉及多項部門法內容,除了作為依據的婚姻法,還有合同糾紛主要依據的合同法、擔保法等,也是由于法律規范內容上并不完全一致,適用不同法律規范會有不同判決結果,因此一定要從理論上形成統一標準,促進立法對該問題進行統一規范,也為司法實踐提供確定性依據。
參考文獻:
[1]唐群.保證合同糾紛中保證人配偶對擔保之債ID責任分析及裁判對策.暨南大學.2015.
[2]陳潔、張妍麗.金融借款保證合同中保證人配偶的責任承擔.人民司法(應用).2017(8).
[3]厲莉.保證合同糾紛中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人民法院報.2015-06-11.
[4]馬翔.保證人配偶明知保證之債的應否擔責.山東審判.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