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風問題是關系執政黨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既是保持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根本任務,也是永保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內在要求。“四風”問題的長期存在是當前黨的作風問題集中和突出的表現。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動搖和缺失成為“四風”問題長期存在的根源。為此,在梳理“四風”問題的提出過程和存在根源基礎上,從理想信念在糾正“四風”中的價值著手,重點從強化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為切入點,提出堅定理想信念是糾正“四風”問題的根本路徑選擇。
[關鍵詞]理想;信念;“四風”;價值
[作者簡介]譚群英(1977-),女,漢族,四川威遠人,西安思源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D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8)05-0044-02
作風問題是關系執政黨生死存亡的大問題,黨只有保持優良的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緊密聯系實際,不斷審視自我,才能遠離“四風”,即遠離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官僚主義和奢靡之風,才能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八項規定的約束下,“四風”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老問題新表現依然存在,嚴重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四風”問題的頑固存在,其根源是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動搖和缺失,因此,本文主要從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入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從根源上糾正“四風”。
一、“四風”問題的提出
2013年6月,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著重強調要把黨的作風建設尤其是糾正“四風”問題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四風”問題指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問題。近幾年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八項規定的約束下,奢靡享樂之風基本剎住,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不正之風慣性得以扭轉,但老問題新表現依然存在。2017年12月,習近平就新華社一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他指出:文章反映的情況,看似新表現,實則老問題,再次表明“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習近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做出這一重要指示,是在新起點上的再部署、再出發,是深化作風建設的動員令,是我們今后一段時期馳而不息糾正“四風”的重要遵循,充分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持之以恒正風肅紀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對于全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四風”問題的解決是解決全黨所有問題的核心和關鍵。
二、理想信念的動搖和缺失是“四風”問題長期存在根源
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糾正“四風”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奢靡享樂的歪風在高壓之下出現一些新動向新表現,“四風”問題呈現隱形變異,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仍然突出,“四風”屢禁不止、長期存在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從政治層面看,相關配套的制約制度還不夠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作為治黨管黨的突破口,制定中央八項規定,中央領導干部帶頭改進作風。抓作風建設,制度是治本之策,必須堅持用制度管理權力,推進權力制約和監督的制度化。然而,一些地方制定的相關制度籠統、抽象、模糊,標準不清、剛性不強,隨意性突出,操作起來比較困難,與作風建設的新要求不相適應。有的制度修訂完善不及時,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執行不到位。
(二)從經濟上看,市場經濟的影響。市場經濟的浪潮在給人們帶來豐富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沖擊著整個社會的精神觀念,物欲橫流、金錢至上,一些黨員干部被追求舒適、貪圖享受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腐朽思想所侵蝕,丟掉了黨員干部應有的原則,喪失了黨性。
(三)從歷史文化上看,傳統封建等級特權意識的影響。中國歷史上長期以來的封建等級特權意識不僅使得家長制、官僚主義、獨斷專行根深蒂固,而且禁錮黨員干部的頭腦,助長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風氣,與之對應的是經濟取得上的不勞而獲,表現在其生活上必然是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盛行。
(四)從社會環境看,長期和平、安逸的社會環境讓一些黨員干部出現了精神懈怠,容易滋生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長期的執政環境也讓一些領導干部容易放松警惕,居功自傲,不思進取,脫離群眾,滋長了嚴重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
(五)從思想層面看,理想信念的動搖和缺失是“四風”問題存在的根源。2013年6月28日,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講到:“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為什么盛行?為什么不斷有人淪為腐敗分子甚至變節投敵,走向犯罪的深淵?說到底,還是理想信念不堅定。我常說,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對這一問題做了具體而形象的描述:“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評和嘲諷馬克思主義為‘時尚、為噱頭;有的精神空虛,認為共產主義是虛無縹緲的幻想,‘不問蒼生問鬼神,熱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氣功大師;有的信念動搖,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國外、錢存在國外,給自己‘留后路,隨時準備‘跳船;有的心為物役,信奉金錢至上、名利至上、享樂至上,心里沒有任何敬畏,行為沒有任何底線。”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前進動力和奮斗目標,由此可見,由于部分黨員理想信念的動搖,“四風”的反復性和頑固性也就成為必然了。
“四風”問題存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因素的影響,也有內在理想信念的缺失。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礎,不管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四風”長期頑固存在根源于黨員干部理念信念的動搖和缺失。
三、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在糾正“四風”中的價值及路徑選擇
“四風”問題的長期存在,嚴重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廣大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如果不能徹底糾正,將會成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障礙。因此,“四風”成為全面從嚴治黨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四風”問題表面上看是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問題,實則是思想問題。要徹底糾正“四風”主要應從黨員干部的思想入手,黨的建設要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習近平深刻指出,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這就更加要求全體黨員干部必須永不動搖理想信念,依靠理想信念的力量,將黨鍛造得更加團結堅強有力,永不脫離群眾,始終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決糾正“四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
理想指引人生前進的方向,信念決定事業的成敗。人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目的的最高體現,也是人生發展的內在動力。只有強化理想信念,才能明確做人的根本。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由此可見,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馬克思主義科學信念是糾正“四風”的根本途徑,對于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強化理想信念教育。要采取多種方式,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加強黨性修養,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高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第一,要強化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教育。習近平指出:“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黨員干部只有掌握了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才能真正認識和把握共產主義的科學性和崇高性,才能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才能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強決心,做到真學、真懂、真信和真用。
第二,繼續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踐。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通過知識競答、觀看講話視頻、聽講座報告等形式將“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把中央八項規定和新修訂的實施細則精神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使黨員干部明確黨的紀律和規矩,從而產生敬畏感,從內心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自信”,筑牢抵制“四風”的思想根基,以增強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
第三,將理想信念教育納入到黨員干部的生活實際中。理論必須要聯系實際,才能有生命力。可以以適當方式引導黨員干部參加社會勞動、社會考察以及分析實際問題,培育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2015年1月.
[2]《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著.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4]孫慶民.強化理想信念教育 鞏固黨的執政基礎[J].求是,2016年2月.
[5]劉意.“四風”問題的由來、危害及治理[J].求知,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