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麗
摘 要 開放教育向在職者提供學歷教育,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開放教育“在線化”改革已成為研究熱點。其中工科類學歷課程的在線化建設過程中,如何保障教學質量成為新的難題。本文從在線課程的教學環節設計、實踐環節設計方面,探討工科類在線課程質量保障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 在線課程設計 質量保障 過程監控
1 “在線化”課程的新難題
開放教育提供的學歷教育中教學對象是在職人員,工作和學習的時間矛盾一直是這個群體面臨的難題。教育行業在十多年前就開始探索和推廣遠程教育,早期以計算機為主要終端的遠程教學,依托專業平臺創造虛擬教室,實現遠程視頻授課、資源共享,從而讓教師與學生在網絡上實現知識的教與學。這種方式側重于單向的知識廣播,交流互動途徑極為有限,為了確保教學質量,開放教育的學歷教育部分,尤其是工科類專業的教學過程,仍然采用面授為主、網絡為輔的模式。然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其工作與學習時間沖突日益加劇。4G時代的來臨,人們的日?;幼兊酶宇l繁,在職者們越來越傾向于用大流量手機等掌上工具在線學習。為了適應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交流技術的更加便捷,開放教育的課程“在線化”改革已成為必然趨勢。
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最終能達到的教學質量才是教育立足的根本。教學課程“在線化”后,教學方式也完全由傳統的面對面“授業解惑”方式演變為虛擬課堂,接受個性化服務的學習者因看不到同行者容易陷入孤島;學習者之間交流互動方式也容易受到技術、現實條件等方面制約。沒有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習時間保障、面對面交流與反饋等,工科類課程在線課程的教學質量如何得到保障?
2 在線課程教學質量保障的設計策略
教育質量是對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評價,最終體現在培養對象的質量上,即所培養的人才是否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是否達到課程大綱中設定的培養目標。在線課程與傳統課程相比,只是教學方式的不同,最終的教學質量要求必須一致。
2.1 過程監控設計策略
從質量保障的角度看,虛擬課堂的設計應從內容界定、過程監控和交流互動等方面實現。
2.1.1 教學視頻微型化
網絡教學視頻是當前理論性教學內容的主要呈現手段,但它需要根據教學需求、呈現方式以及課程特點等進行合理化設計,不能簡單地錄制現實課堂。前些年的在線化教學嘗試中,上海開大工科類課程也聘請名師精心打造了三門課程的慕課教學視頻,并于投入使用。但學習者的使用率并沒達到預期,前幾個視頻點擊率較高,后面往往不了了之。根據問卷調查結果,30~40分鐘的單節慕課視頻持續時間長、學習過程中缺乏互動是最突出問題。
也就是說,單個教學視頻的長短是學習者保持繼續學習影響因素之一。工科類課程內容往往因強調知識的理論性、邏輯性、客觀性等特點,教學呈現無法做到情節故事那樣引人入勝,學習者需要邊思考邊理解;而教學視頻制作一般內容精簡、結構緊湊,而且講解節奏快,長時間連續學習不能為學習者提供思考空間,容易使學習者失去了學習興趣;同時,快的生活節奏讓更多在職學習者業余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單個教學視頻時間不宜過長。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課程的單個網絡教學視頻不宜超過30分鐘,而查閱工科類幾門課程的相關數據,單個視頻時長必須更短。因此,考慮到知識的連續性,理論性強的課程宜采用單個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的微視頻。
2.1.2 互動多樣化
高質量的學習過程是最終學習質量的有效保障,學習過程中的良性互動可有效幫助學習者在學習新知識時,保持思想集中,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在單向的教學視頻播放過程中,可引入如下互動方式。
一種是視頻觀看過程中插入互動問題的方式。教師針對具體的學習微視頻,事先設計好問題,在視頻播放到指定地方彈出,由學習者作答,系統根據答題情況作出反饋,如果沒有作答,視頻播放將一直暫停;因需要學習者的參與,既能引導學習者進行思考或復習鞏固,還能有效防止學習者消極播放視頻的低質量學習模式。
一種是引入彈幕機制。學習過程中的交流互動并不局限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習者之間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學習者們渴望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交流,抱團學習往往容易激勵學習者順利完成任務,而在線學習因為沒有了共同的教室,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容易產生孤獨感,而彈幕可以給學習者一種“實時互動”的錯覺,雖然不同彈幕的發送時間并不相同,但會在視頻中特定的時間點出現,因此,相同時刻發送的彈幕具有相同的主題,話題性強的特點讓參與評論者產生與其他學習者共同討論的錯覺。
2.1.3 在線檢測及時化
課程總體學習質量是由局部教學部分共同綜合保障的,學習者的學習進度容易跟蹤,但還需要對實際學習效果進行有效鞏固和度量,設計相應的在線作業或在線測試是很好的選擇。按照知識點的大小歸類,到一個大知識點就可以適當安排一次在線作業或一次小測,一次的試題量不宜太多,知識的鞏固需要一定的重復練習,因此針對核心知識點設計效果會更好。
2.2 實踐環節設計策略
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諸多工科類課程,實踐環節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部分內容涉及往往到專業環境、專業設備、專業軟件甚至專業操作培訓人員等特殊要求,無法使用網絡視頻教學。在線課程根據實際情況,可按照翻轉課堂思路,安排部分“線下”教學任務。
翻轉課堂由移動網絡、云技術等新技術催生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將學習主動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由學生來主導個性化學習,教師采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輔助這一過程。學習者在課堂外通過網絡完成新知識的學習,課堂內更側重于對學習中的問題進行交流與探討。
在線課程的實踐環節也不再是傳統的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教師將實驗的理論基礎、實驗環境、設備情況等通過微視頻方式呈現在虛擬課堂上,根據需要還可提供相關演示實驗,走入實驗室前,學生對實驗目的、實驗環境、實驗原理等都有了一個明確的概念,并對實驗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思考。然后通過完成具體實驗操作,驗證已有推論、或觀測實驗現象、分析實驗數據等尋求有關結論。
3 質量保障設計難點及對策
3.1 針對“應用能力”的綜合教學環節
部分工科類課程的教學大綱中強調學習者具有相關的專業“應用能力”,培養過程必然有對學習者綜合分析能力的相關訓練。在這一環節中,學習者根據具體任務要求,主動思考并給出決策,教師及時根據學習者的決策作相關評價和指導,推動下一步的順利進行,有時因為任務量大需要多個學習者協作共同完成。如果采用“線上”視頻,則無法滿足頻繁的互動要求,如果采用“線下”教學模式,將增大在線課程“線下”教學的比例。可采用二者的有機結合方式:實時在線課堂。實時在線課堂是指在規定時間通過網絡遠程集中教學的一種方式。教師和學習者可通過視頻、聲音等實現跨空間交流。
3.2 多種資源的改造和整合
工科類課程除了文本教材、常規課件外,往往涉及了大量的專業圖、模塊協作、工程應用案例等知識點,曾經的“線上”教學資源是以文本、PPT、視頻等模式呈現,有時無法滿足專業需求,例如,機械零部件設計組裝后,需要三維模擬裝配來觀測零部件設計是否合理。進行在線課程建設時,需要對相關資源進行網絡化改造和整合,這部分內容相對較為復雜,解決方案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工程案例分析可加入虛擬實驗理念,制作相關虛擬工程模型,實現學習者仿真互動。
4 小結
開放教育是以現代遠程教育方式,實施本??茖W歷教育,實現“人人、處處、時時可學可考”終身教育價值理念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相對于面授教育,遠程教育更適宜于實現開放教育。智能終端的多樣化讓教學模式也面臨新的挑戰,為滿足新的社會需求,開放教育中的工科類課程的在線化建設采用線上線下一體化設計的方案。教學質量是教學發展的根本,本文探索了工科類在線課程在設計過程中針對質量保障所采取的相關舉措,為在線課程的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張鳳琴,蔣華.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設計與運用方法研究——以“數據結構”網絡課程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7.4.
[2] 侯爽,王龍.國家精品課程項目:利用開放教育資源提升本科教學質量[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
[3] 白曉晶,李蕾,單寧珍.從學習者視角分析在線課程的教學過程質量[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
[4] 劉曉晴,王以寧.關于提高現代遠程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09(15).
[5] 鄧小霞,徐劉杰.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學習交互效果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6(7).
[6] 歐陽驍.在線教育如何實現預期教學目標[J].現代企業教育,2014(1).
[7] 白曉晶.遠程學習材料中的活動設計[J].開放教育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