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云
摘要:新課改實施之后,小學教學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變,教師教學方式更加多樣了,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了,課堂氣氛也更加活躍了,可見小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是多么的重要。本文對其進行了研究,針對小學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探討了有效的解決措施。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立足學校實際,推行“自主課堂”教學模式,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并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探索,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使學生的合作交流得到實效,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從根本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教學模式;創新
學校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小學的實施,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小學教學模式的探究。創新教學模式,使教學方法更加靈活,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在走進新課程以后,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嘗試,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不斷的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對傳統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與創新,并用新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爭取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一、小學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長期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小學課堂教學仍然存在著滿堂講的現象,只注重形式,沒有關注到學生,教學行為沒有根本性轉變,教學實效很不理想。課堂上學生不參與學習的現象比較嚴重,主要由于缺乏課堂管理意識,課堂教學的組織過于松懈。教師沒有用恰當的方法去組織教學,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很難做到有效地參與學習活動。有的教師盲目教學,不注重基礎知識和基礎性教學目標的落實,只圖熱鬧和所謂的輕松,導致學生沒有學習到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有一些教師的課前教具學具準備不充分,沒有按照教學要求準備。有的教師沒有把精力都放在備課上,不能熟練的掌握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的重難點,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小學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表現在當教師呈現問題情境后,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的時間,使討論流于形式,課堂上學生的合作交流沒有得到有效發揮。雖然課堂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教師必須重視正確的引導,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不然課堂將一味的沉浸于“活躍”的情境中,很難達到真正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掌握好一個度,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盲目的鼓勵與贊揚學生,這樣會使學生適得其反。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上“問題解決”就是最終的目的,忽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形成問題意識進一步解決問題非常的不利。
二、解決小學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問題的有效方法。
1、實施有效備課,重視備課的管理和指導。
教師應該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使備課達到高效,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首先教師應該鉆研教材,做到一讀、二查、三做。教材最少要反復讀3遍以上,結合教師教學用書自己讀通讀懂讀順。過程中教師應動筆畫出重點、難點。查有關資料,感到把握不準、不透的地方,翻閱資料及時解決遇到的有疑問的地方。教師要認真將課后的習題做好,將教材的編排意圖了然于胸,準確把握重點、難點。同時要根據教學目標與課時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設計教學過程。教師應多思考怎樣把教材內容通過課堂教學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掌握知識點。
2、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重視課堂教學的管理與指導。
學校應重視對教師課堂教學管理意識的培養,正確認識課堂管理的重要性,切實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管理。可采取多種聽課的方式,對教師的課堂進行有效管理,行政值周領導可在上課時巡查各位教師的上課情況,在聽課的過程中要做好記錄,并在課后做出總結、評價和指導,個別問題要及時給教師指出,及時提出改進教學的意見,指導教師認真上好課。只有實實在在抓好課堂教學的管理,在課堂上認真落實教學目標,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教師應要走到學生當中,指導學生、幫助學生,不要包辦代替,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細心聽學生的發言,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肯定的語言。
3、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開展合作學習,可以采取小組合作與獨立思辨的形式,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之上。比如在小學數學老師教“6的加法”時,教師可以設計學生喜歡內容,小朋友過生日,邀請好朋友參加,一共來了4個女孩,2個男孩,問題:來了幾個好朋友呢?創設情景,通過學生們熟悉的場景,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同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會傾聽”的訓練,教會學生不但能夠積極主動的表達,還能夠耐心傾聽其他學生回答問題,及時引導小學生正確的思想。
4、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重視再創造學習。
在小學的教學中雖然“解決問題”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但教師必須認識到這并不是唯一的目的。結合教學的內容,教師應該創設問題情境,嘗試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向結合。在教師提供的知識背景中,促進學生觀察、思考,積極主動的參與,并從中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理念下,小學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要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才能解決存在的問題。教學模式的轉變是一個實踐的過程,要堅持不懈的全面推進。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實施有效的教學,要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充分表現出新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真正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制訂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對教師的課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反思。不能用那些死的條條框框去束縛教學個性,切實加強對教師備課和上課的管理與指導,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掌握和利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實現教師自身的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夏佳朋.新課標下關于小學教學模式的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2017(1).
[2]張德才.淺談小學數學中的探究式教學模式[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2).
[3]張曉薇,許紅梅.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農經,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