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吉偉
【中圖分類號】J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55-02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國近幾年才迅速興起的一種高等教育模式,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還有對國外職業教育一知半解的認識,無論在教學實踐中還是教學理念上,過于強調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把“專業技能”凌駕于一切之上,把基礎課程變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忽視了對學生最基本的藝術素養與文化的滋養,使后期的專業學習變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美術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不能把工藝與技術課程的作用盲目放大,那是急功近利的表現。如果高職學院的美術專業每日都在電腦上畫效果圖和施工圖,而忽視基礎與其他相關課程的教學和對藝術修養的培養,那與社會上的職業培訓班又有何區別?如果我們高職美術教育的目標與思路和培訓班差不多,那學生又有何必要到高職院校來學習呢?高職學院學生的優勢在于他們在主動獲取知識、自我認知、自我發展、自我學習能力及人文素養、創新精神等綜合方面的能力,這是社會上職業培訓班的學員所無法比擬的。培訓班忽視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是迫于自身的條件,不得已為之;而作為高職院校這樣做就是自斷其腕了。純技術性的能力的培養在高職院校是重要的,這不可否認,因為高職院校本身的定位就已經決定了它的特點與性質,但這不是說高職美術專業就可以忽視美術基礎教學;而恰恰更應加強美術基礎,加強對學生的藝術素養審美的基礎的訓練,感受美的能力,擴展美術文化視野,培養審美感知力及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感受欣賞評價和創造美的能力。現在高職美術教育中從專業培養計劃課程的制訂、課時的分配大都是專業教研室制訂,在制訂的過程中很少與教授基礎的老師交流。如遇到課時過多,需要壓縮課時課程時,所削減的第一塊必定是基礎課程,使基礎課程的課時大為減少,根本不能滿足日后的教學要求。更何況現在許多高職藝術專業學生的素質每況愈下,相當多的學生不是因愛好藝術而報考美術專業,是因為不能通過文化類考試而轉考藝術。這一部分學生可以說對藝術缺乏最基本的認知,和非藝術類學生相比,其區別只是會默寫幾張頭像與水粉畫,而文化素質卻落后一大塊。這類學生如果不經過系統的基礎訓練,怎么能夠適應日后專業課的教學呢?高職藝術類專業美術基礎教育是培養高職學生的專業基礎、藝術能力、創造能力與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統教育活動。部分高職藝術類專業學生畢業以后并不能適應社會,不是因為學生缺少具體的專業知識,而是他們缺乏必要的綜合素養特別是美術素養。畢業后能夠很快適應社會并且得到用人單位肯定的學生往往是繪畫基礎比較好、藝術素養比較高的學生。素描色彩、藝術欣賞等基礎課程對于提高一個人的造型能力、審美能力、觀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基礎學科。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系列基礎的訓練從根本上能改變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及藝術感知的提高。這一點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它決定了這個學生未來的發展空間。而且就當前有很多學生還希望繼續深造,如專升本,或報考研究生,這更加要求學生在大學一年級時打下比較扎實的基礎。而按照現在藝術專業制訂的教學計劃是達不到的。畢業不是意味著教育的終結,因為我們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性人才,而不是一個個熟練的沒有創意的“操作工”。美學大師宗白華在《論素描》中說道:“擺脫了彩色的紛華燦爛,輕裝簡從,直接把握物的輪廓,物象在此啟示它的真形,畫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與個性。抽象線紋,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卻能以它的勻整,流動,回環,曲折,表達萬物的體積,形態與生命;更能憑借它的節奏,速度,剛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態,寫出心情的靈境而控入物體的詩魂。”這是個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啊!試問一個能體會到如此境界的學生,他的專業水平會很差嗎?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在教學中加強素描、色彩藝術欣賞方面的基礎課程。每一張學生的素描作業,都反映著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在評畫時多啟發、多誘導,盡量保留學生的繪畫個性,不要一刀切。畫面的主觀處理是藝術創造不可缺少的,大膽地取舍和夸張有利于表現畫面的主題。素描能力的提高,除了靠技巧的熟練外,還要靠藝術的思維,關鍵是用腦分析。素描訓練的目的,不是要讓每一個同學都成為畫家,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整體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而基礎課程正是學生在學習技術以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必經之路,這其實也符合專業教學的要求。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愈加認識到藝術的能力和素養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質。美術素質培養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關系到高職學院學生全面素質。而很多高職藝術專業自身卻反其道而行之。
把作為提高學生素質重要一環的美術基礎部分視作無足輕重甚至是可有可無的內容。似乎加強了解基礎教學就會妨礙專業教學,阻礙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影響學生的就業。進而好像只要一提到基礎就和保守、落后與不思進取、不合潮流聯系到一起。隨著藝術形式的多元化,基礎教學的形式不斷發展與變化,基礎素描的教學形式也在發展。現在的高職美術基礎教學早已脫離了以往單一的素描石膏像寫生、水粉靜物寫生,而是根據各種專業的要求,開設符合其專業特點的基礎課。如平面設計專業的基礎課就側重于創意素描、創意色彩方面的練習,對形體的變異、并置、錯位、重疊嫁接等方式練習。而室內專業側重于建筑速寫訓練,運用速寫這一表現形式來表達設計理念,探討設計方案。教育是科學,有其自身的規律,不是某個人的好惡與見識所能左右的,也不是拿來主義所能解決的。這一點在近現代中國美術教育中已得到了驗證,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繼續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