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樂
摘 要:針對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城市內澇、城市水體污染以及城市水資源短缺等問題,我們提出了“海綿城市”的發展理念。本文首先對海綿城市的基本概念進行了介紹,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將海綿城市理念運用到城市規劃中的優勢及海綿城市理念下我國城市規劃建設中面臨的問題與矛盾,最后提出了海綿城市理念下城市規劃的方法,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為城市規劃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從而促進現代化城市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海綿城市;優勢;城市規劃;問題;對策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城市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城市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也穩步提升。人們在享受經濟進步和社會發展帶來的豐碩成果的同時,卻也不得不面臨著城市飛速發展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規劃科學性較差等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城市內澇、城市水體污染以及城市水資源短缺等問題的不斷出現,使得城市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怎樣解決這一問題,也成為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伴隨著城市發展理念的進步和技術手段的發展,“海綿城市”這一理念的提出使人們眼前一亮,它為提升城市水資源利用的合理性,保證城市效能的發揮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本文主要針對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規劃問題進行了分析。
一、海綿城市的基本概念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就是使城市建設具有海綿般的功能,以實現城市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是針對近年來我國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用水需求量日益擴大且水污染嚴重、水資源短缺等問題而提出的,它跳出了傳統水資源單向引入、凈化、使用、排出的模式,實現了雨水的循環利用,利用城市“海綿”般的吸水、滲水、蓄水、凈水功能、減少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問題,并解決以往城市雨季經常面臨的內澇問題,實現了城市雨水的快排和末端控制,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保證了城市的正常運轉,體現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
二、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規劃優勢分析
(一)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規劃有助于保護城市環境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城市的規模在不斷擴大,而城市路面硬化和不透水面積也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自然降水帶來的地下水補給能力不斷降低,地下水長期的入不敷出,往往會造成地表的塌陷和土壤的沙化、鹽堿化,生態環境惡化不斷。而海綿城市的建設,是我國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措施,它給城市提供了自我修復的途徑,能夠從源頭上減輕資源壓力,實現自然調控,有助于城市環境的保護。
(二)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規劃有助于保證城市功能的正常發揮
近年來,逢雨必澇成為我國大中型城市的弊病,嚴重影響了城市交通和城市其他功能的正常發揮;同時生活和生產用水的嚴重不足,也是城市發展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和規劃設計,實現了對城市雨水滲、滯、蓄、凈、用、排優勢的利用,使雨水能夠迅速滲入城市地下,在補充地下水資源的同時,減少了雨水的峰值流量,避免了城市內澇問題的發生;而將雨水積蓄起來,還可以留作后續的城市綠化、灑水、沖廁、洗車等用途,從而進一步緩解了城市缺水的問題,保證了城市功能的正常發揮。
(三)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規劃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海綿城市理念,更加注重生態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過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和建設,使城市的給排水系統更加符合城市長遠發展的需要,能夠在一定的時限內,最大程度地防止重復建設,節約市政建設資金。另外,海綿城市的建設在提升雨水利用率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綠化率,打造優質的城市景觀,提升城市的環境質量。
三、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規劃建設中面臨的問題與矛盾
(一)土地資源的緊缺,影響了城市海綿體的面積
要想建造海綿城市,“綠色海綿體”的建設是基礎性任務,城市綠地和植被覆蓋量,決定著海綿城市建設的標準,但是由于現今我國的城市正處于經濟飛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土地價值飛漲,出于商業開發的角度,很少有城市規劃者能夠有魄力地將大面積的土地用于海綿體建設,這種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之間的沖突,導致海綿城市理念難以得到有效的實施。
(二)對海綿城市理念的理解偏差,造成操作中的盲目性
由于缺乏理論上的支撐,城市規劃建設者往往對海綿城市理念的重視程度不夠,當前我國城市規劃建設中的技術嚴重滯后,行業內也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加上專業人才和建設經驗的不足,使得我國目前的海綿城市建設發展緩慢。另外,對于一些開展“突襲式”海綿城市建設的地區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風險評估,在建設中難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比如在海綿體建造過程中,沒有考慮綠化植物的耐澇屬性,也沒有考慮到后期雨水處理、利用的較高成本,因此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精力浪費。
四、海綿城市理念下城市規劃的方法分析
(一)改變城市規劃理念,強化城市規劃的引領作用
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城市規劃者改變過去片面的、區域式的規劃理念,放眼城市的長遠發展,做好整體規劃;同時,要深刻理解、靈活運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設計過程中堅持宏觀與微觀的結合,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地展開工作,以提高海綿城市建設政策的適應性,降低其落地難度。要重視并加強對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評審把關,從城市現下經濟發展和長遠生態保護的雙重角度協調考慮,從實際需要與技術實現、成本控制的可能性方面進行合理分析,防止項目盲目上馬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精力浪費。規劃確定之后,要根據規劃目標,逐步落實建設,必要時候可以將海綿城市的建設因素納入建筑物控規指標,并充分銜接城市原有基礎設施,從而保證整體城市建設的協同推進。
(二)做好天然海綿體的利用和人工海綿體的建設
在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當中,一定要做好綠地規劃,特別重視城市天然海綿體的利用。城市中天然形成的森林、實地、草原、湖泊等都是優秀的天然海綿體,可以對水源進行有效的凈化,充分利用這部分資源,合理劃定城市發展中的“綠色”或者“藍色”底線,并利用植物和堤岸的設計,既可以打造城市發展的“生態走廊”,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城市原有的生態系統。對于缺乏天然海綿體的城市而言,也可以通過人工綠地的建設和城內工業產業的布局調整來提高城市海綿體面積,對于現有綠地,則可采用下凹式和滯留塘設計,實現景觀的審美性與功能性的統一。
(三)積極推廣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試點工作
為了避免國內大批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盲目上馬,提高海綿城市建設的科學性,我們應積極推廣小面積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通過政策和項目的傾斜,為試點城市提供技術手段和資金的支持,利用建筑屋頂綠化、硬化路面透水鋪裝以及城市綠化帶下沉設計等多種途徑,探索海綿城市的建設新模式。另外,還應該鼓勵公眾參與進來,加強市民對城市建設的監督,保證建設的低碳環保性質,同時還應通過社會教育的加強,使更多人樹立海綿城市以及生態環保理念,從而自發、自覺、自愿地參與到城市建設中來。
五、結語
目前,我國的海綿城市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只有各部門齊心協力,堅持全面的規劃方法,并將低碳環保、綠色發展的理念融入城市開發、建設中的各個環節,才能提高海綿城市的建設質量,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沈勁松,王曉進.海綿城市理念下城市規劃方法及應用[J].城市地理,2016,(12):35-35.
[2]鄒涵,黃子庭.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河道生態修復研究[J].生態經濟,2017,33(9):170-173.
[3]孔憲貴,程平.新常態下,城市規劃面臨的新挑戰——海綿城市建設與城市規劃的矛盾[J].城市建筑,2016,(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