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沉浸式新聞”傳播效果的實證研究*
——基于信息認知、情感感知與態度意向的實驗

2018-06-08 03:01:06倪樂融李瀟瀟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8年5期
關鍵詞:受眾情緒情感

■ 周 勇 倪樂融 李瀟瀟

一、研究背景

技術傳播史發展至今,媒介技術一直在全力延伸著人類的某些感觀功能,卻很少對這種延伸所造成的人體感觀失衡進行有效的彌補。①近年來,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人們接觸媒介的習慣發生深刻轉變,由此催生出多種新的新聞呈現方式,延伸了受眾的感知系統和行為系統。諸多新生技術中,“虛擬現實以其全新的傳播交流技術和獨特的界面設計,正在產生一種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傳播交流方式——沉浸式傳播”②,有學者預測:“交互式媒體的發展,移動媒體的出現,以及未來物聯網的革新,我們將沉浸在一個媒體縈繞的環境下,新媒體技術越來越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工具,一種新型的傳播方式——虛擬遙在和沉浸式傳播將隨之到來。”③

當下,沉浸式傳播已然走入具體實踐。《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等相繼開始基于360度實景拍攝和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式新聞報道,國內媒體也不甘落后,在近年的“兩會”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報道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網等諸多媒體紛紛試水360度全景新聞和虛擬現實新聞。

在傳統媒體視野下,媒介能提供給受眾的只是一種觀察的必要視角,是窺探事實的有限的單一維度,而非全部。④相較于傳統媒體,沉浸式新聞所提供的獨特的數字化傳播環境,使得認知主體能得到認知對象“存在在那里”的主觀感受。這種游走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體驗”相互交織,打破了新聞受眾原本認知的局限性,并對新聞的傳播效果產生特定的影響。這種傳播方式的變化會如何導致傳播效果的變化?在技術能量被極大發揮的同時,新聞的信息效度和傳播效果能得到有效提升嗎?

美國學者Joseph S Nye提出“充足的悖論”(the paradox of plenty),指出全景化新聞報道可能會帶來信息的冗余與信息干擾,如何進行選擇性的接觸、理解與記憶有價值信息,對用戶來說可能會變得更為困難。因而,目前沉浸式新聞的應用對于傳播效果的影響是有待考察的。

所以,本文旨在對“沉浸式新聞”這一作用于新聞業的新興傳播方式進行傳播效果維度的考察,借此進一步審視在新媒介環境下新聞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以及對受眾態度、情感以及行動上產生的影響。

二、研究思路

本文采用實證主義研究范式,在分析歸納沉浸式新聞呈現方式的基礎上,運用實驗室實驗法考察沉浸式新聞的傳播效果。

(一)沉浸式新聞的呈現方式

沉浸式新聞報道依據其采納技術的不同,具有多種呈現方式。在現階段而言,最為典型的兩種即為360度全景影像新聞和虛擬現實新聞。其中,360度全景影像新聞的主要呈現載體為PC端和手機端,可通過電腦鼠標、觸控板或手機觸屏進行操作,主要調度人的視覺和聽覺系統;虛擬現實新聞的主要呈現載體為屏幕端配合可穿戴設備,新聞的敘事依賴于受眾的動作參與,主要調度人的視覺、聽覺和行為系統。

結合上述新聞呈現方式的分類,本文將文字新聞、360度全景新聞和虛擬現實新聞三種呈現形式作為實驗刺激,進行控制實驗研究,進而對不同實驗刺激下的傳播效果加以探究。

(二)傳播效果的評價模型

郭慶光依照傳播效果發生的邏輯順序將其分成三個層面:認知層面、心理態度層面和行動層面。⑤本文遵循這一框架建立傳播效果的具體評價模型(見圖1)。在評價模型構建中,喜好既是一種態度,也是訴諸行動的前提,因而與兩個層面皆有一定聯系。

圖1 傳播效果評價模型圖

本文主要考察傳播效果的前兩個層面,即,認知和心理態度層面,通過記憶測查問卷測量認知層面的傳播效果,通過情緒量表和態度評測量表測量心理態度層面的傳播效果,并依據實驗結果對受眾行動層面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一定的探討。

(三)研究假設

基于以上傳播效果評價模型,課題組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A:相對于文字新聞報道,沉浸式新聞報道會減弱受眾對于新聞內容的認知。

B:相對于文字新聞報道,沉浸式新聞報道會加強受眾對于新聞的情感感知。

C:相對于文字新聞報道,受眾會更為信任沉浸式新聞報道。

D:相對于文字新聞報道,受眾會更為喜好沉浸式新聞報道。

E:沉浸式報道帶來的負面情緒會削減受眾的閱讀與分享意向。

其中A、B是對于沉浸式新聞內容傳播效果層面的假設,A偏向信息認知,B偏向情感感知,而 C、D、E則是對于沉浸式新聞報道的態度評價與行動意向假設。

三、實驗實施

(一)實驗材料

本實驗的測試材料是來自《紐約時報》的兩篇報道:《行走的紐約》(Walking New York)和《流離失所》(The Displaced)。這兩篇內容均有《紐約時報》提供的網頁文字版、360度全景影像網頁版和NYT VR6虛擬現實版三個版本。

材料一為《行走的紐約》,該報道主要展示了《紐約時報雜志》2015年四月號封面藝術作品《行走的紐約》的幕后制作過程和制作理念。其中,文字版正文部分941字,配雜志當期封面圖一張;360度全景影像新聞網頁版共6分47秒,配音有中文和英文兩個版本可供選擇;虛擬現實版所使用的視頻時長與360度全景影像版本相同。

材料二為《流離失所》,是一則關于12歲的敘利亞難民漢娜逃難生活的報道。文字版正文部分共有1760字,無配圖;360度全景影像全篇11分8秒,本實驗選取其中7分43秒進行實驗,每位受試者從3分25秒處開始觀看;虛擬現實版本同樣為7分43秒。

(二)實驗主體

實驗受試者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通過校內論壇招募中國人民大學在校學生進行實驗,共計98名學生報名,通過前測問卷的信息收集,排除了32名對實驗內容有充分認知或強烈個人主觀意見和情感態度的學生,最終共計招募66名同學,隨機分配為三組,其中,組一閱讀文字版新聞報道,組二觀看360度全景影像版,組三體驗新聞的虛擬現實版本。

實驗期間到場64名受試者,回收有效問卷63份,具體受試者信息如表1。

表1 實驗主體性別、學歷統計表

(三)實驗過程

正式實驗前,課題組選擇了15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學生進行預實驗,請受試者從專業角度為實驗設計提供了意見和建議。通過預實驗進行了實驗材料長度、實驗設備操作、實驗器材的使用感受、問卷的題目數量和編排方式、問卷指標的確立、問題內容的清晰程度、實驗環節的順暢度等層面的修改與調整。

正式實驗共持續兩天,分三次完成,實驗地點位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實驗室。第一天進行組三虛擬現實新聞實驗,受試者先體驗實驗材料一《行走的紐約》,填答問卷相關部分;其后觀看材料二并填答相關題目。每位受試者的實驗過程大約持續20分鐘。

第二天上午進行組二的實驗,電腦上呈現360度全景影像新聞材料,受試者通過控制電腦觸控板觀看新聞并在問卷上回答相關問題,每位受試者的實驗時間同樣約為20分鐘。第二天下午進行組一實驗,受試者分別閱讀材料一、二并在問卷上回答相關問題,每位受試者的實驗時間大約為15分鐘。

(四)實驗數據處理

本實驗主要采用SPSS 22.0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采取的統計方法為單變量描述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其中,描述統計分析主要通過頻數分析來掌握數據的基本統計特征,把握數據總體分布形態;獨立樣本t檢驗兩個獨立樣本之間是否具有顯著差異,例如檢測受試者的屬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單因素方差分析用來研究一個控制變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對觀測的變量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四、實驗結果

(一)沉浸方式對新聞內容認知的影響

1.整體信息認知比對

對于新聞議題認知層面的考察,主要結合具體材料內容,考察被測者對新聞敘事的六要素——誰(Who)、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為何(Why)、過程如何(How)這六類客觀信息的掌握。實驗通過分析三組受試者所填問卷中記憶測查答案的正確率來進行比較,通過分別計算三組受試者對于《行走的紐約》和《流離失所》兩篇實驗材料記憶部分12道單選題的正確率,所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組間認知正確率統計表

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閱讀文字信息的組一正確率最高,為82.5%,而組二(60.8%)、組三(68.6%)的正確率遠遠低于組一,這一結果證實了假設A,即相對于文字新聞報道,沉浸式新聞報道會減弱受眾對于新聞內容的認知。

2.新聞要素認知比對

為了進一步考察不同形式下受眾對于新聞中各類信息的掌握程度,課題組也對各要素的正確率進行了分別統計。三組的分項指標正確率測算如表3所示。

無論是何種新聞沉浸方式,受眾對于原因(Why)這一項的認知最充分,這一指標的正確率分別達到了組一,97.5%;組二,92.5%;組三,93.5%。而組二和組三正確率最低的兩項都分別是新聞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組二對于新聞時間和地點認知的正確率為45%和35%,組三對于新聞時間和地點認知的正確率分別為50%和59%,兩組的這兩項數據均遠遠低于組一。相較于文字新聞閱讀,360度全景影像新聞和虛擬現實新聞的受眾更容易把握主旨與原因一類的整體性信息,而忽略時間、地點之類的細節信息。

表3 三組實驗主體對新聞六要素認知正確率統計表

(二)沉浸方式對新聞情感感知的影響

在情感考察過程中,課題組采用了⑦點量表的形式,主要參考的是心理學中Watson等編制的正性負性情緒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和Thompson修訂的國際通用正負情緒量表簡表(I-PANAS-SF)。⑧在預實驗的15人試測中,確立了出現頻率高且強度較大的6種情緒,作為適合本實驗的情緒指標。針對《行走的紐約》選取的前六位情緒指標有:受啟發的、興奮的、充滿熱情的、有活力的、快樂的和有決心的。針對《流離失所》選取的前六位情緒指標有:受啟發的、難過的、緊張的、擔憂的、惱怒的和憐憫的。

實驗問卷中受試者被要求在1到7的范圍內評價閱讀后的情感強度,由1到7表示逐漸增強。最終得到每位受試者兩篇材料的情感總分平均分,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情感指標描述性統計表(情感總分)

從表4中可以大致看出,由組一至組三,受試者情緒總分的平均數依次增強,分別為45.6分、52.4分和57.8分。整體看來,閱讀文字新聞材料的受眾對于情感的打分較為保守,而觀看沉浸式新聞的受眾偏向于更加強烈的情感。為了能更加直觀地展現每一組情感強度的分布情況,課題組統計了組內得分選擇人數的頻數分布柱形圖 (如圖2)。

圖2 情感強度選擇頻數分布柱形圖

該柱形圖可以看出,從中等強度的情感強度選項4開始,組三開始超越組一和組二,數據集中在高情感強度的選項中。組一的情感選擇較為離散,但在6、7高強度情感指標上數量明顯減少。組二的整體頻數集中在中、高情感強度上。

因三組數據的分布較為離散,所以,實驗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以組別為自變量,情感的強度為因變量,所得的結果F=0.005,p小于0.05,通過了顯著性檢驗。為了更加明確三種新聞形式之間情感得分的顯著性差異情況,實驗又對數據進行了事后多重比較,見表5。

表5 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多重比較(因變量:情感總分)

從多重比較結果來看,組一與組二之間的顯著性差異值為0.068,p>0.05,嚴格意義上來講兩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組二與組三之間的顯著性差異概率值為0.138,也沒有顯著性差異;組一與組三之間的p=0.001<0.05,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可證明組一受試者與組三受試者在情感強度之間有顯著性差異。結合之前描述性統計結果中的平均值可以證明:假設B部分成立,相對于文字新聞報道,虛擬現實新聞報道會加強受眾對于新聞的情感感知,而360度全景影像新聞與文字新聞報道之間的情感強度感知無顯著差異。

(三)沉浸方式對受眾態度的影響

根據上文構建的傳播效果評價模型,本部分把受眾態度細分為信任度和喜好度兩個層面進行討論,其中,喜好度中包含了受試者行動意向的考量。問卷設計中,采用的是5點量表題的方式。

1.可信度比對

可信度測量依據的是梅耶總結的對于新聞信息可信度的五項指標:公正(is fair)、無偏見的(is unbiased)、呈現了事件的全貌(tells the whole story)、準確(is accurate)、可信任的(can be trusted)。⑨在數據處理中,我們將選擇“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受試者暫且合并為“同意”,表示對于新聞的信任,“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合并為不同意,視為“不信任”。通過計算三組的信任程度餅狀圖(見圖3)可以發現,組一到組三的同意比例分別為56%、59%、64%,代表著信任程度的遞增;不同意即不信任的比例是遞減的。

圖3 可信度選項頻率分布餅狀圖

由此推斷,受試者對于沉浸式新聞的信任程度高于對文字新聞的信任程度,實驗假設C成立,而其中,受眾對虛擬現實新聞的信任程度又高于對360度全景影像新聞信任程度。

2.喜好度比對

喜好度指標主要包括對議題內容、報道形式兩個層面的設計,結合具體文章內容設計了“這篇報道的內容很吸引我”“我會在朋友圈分享這篇報道”“我想閱讀更多關于這篇報道的新聞”“我很喜歡這種新聞報道方式”和“如果這位藝術家來北京展覽,我會專程前往觀看/我認為中國政府應該為與報道中類似的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五個問題,選項中同意題干的表述,意味著受試者喜歡這條新聞材料,“不同意”則代表不喜歡。

統計結果顯示(見表6),由組一至組三,受試者喜好度總分的平均數分別為32.5、40.3和39.1。整體而言,受試者對沉浸式新聞報道的喜好度得分高于文字新聞。

表6 喜好度描述性統計表(喜好度總分)

為了確保描述性的結果具有統計意義,課題組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受試者的組別為自變量,喜好程度為因變量,所得結果F=0.000,p小于0.05,證明了不同組別與喜好程度之間有顯著的差異。進一步進行的三組之間喜好程度得分的多重比較結果如下(見表7)。

表7 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多重比較(因變量:喜好度總分)

根據多重比較結果,組一與組二、組一與組三之間的顯著性差異值為0.000,證明受眾對文字新聞與對沉浸式新聞的喜好度之間有顯著差異。組二與組三之間的顯著性差異概率值為0.492,兩者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結合之前描述性統計結果可以證明,實驗假設D得到驗證,相對于文字新聞,受眾會更為喜好沉浸式新聞報道。

(四)負面情緒與行動意向

假設E來自于情緒管理理論(Mood Management Theory)。該理論認為,人們選擇媒介信息的動機之一是改善自己的情緒,受眾通過媒介消費來提高自己身體的覺醒水平,接觸積極的內容,回避帶有消極情緒的內容,從而避免厭倦和緊張。通常,人們會去尋求比當前情緒狀態更加積極的信息,而回避令人不快的內容。所以,課題組假設沉浸式報道帶來的負面情緒會使受眾對沉浸式新聞報道的接觸與推廣抱有消極態度。

根據實驗結果,在實驗材料《流離失所》的觀看中,受眾表現出更為強烈的負面情緒。 情緒指標中“難過的”“緊張的”“擔憂的”“惱怒的”和“憐憫的”均屬于情緒量表中的負情緒。課題組根據組二、組三在觀看《流離失所》后給出的5項負面情緒指標的平均分評價受試者的負面情緒程度,其中分值高于4即視為持有強負面情緒,低于4則為弱負面情緒。同時,把情感態度部分喜好度下涉及行動層面的“我會在朋友圈分享這篇報道”“我想閱讀更多關于這篇報道的新聞”兩個問題作為行動意向的考察依據,分析負面情緒與行動意向兩者之間的關系。

在組二的20人中,持有強烈負面情緒的有15人,其中14人有進一步閱讀或分享的行動意向。組三的22人中有19人持有強烈負面情緒,其中16人有更多的閱讀和分享意向。(見表8)

表8 沉浸式報道負面情緒與行動意向(單位:人)

由此可見,在沉浸式新聞報道中,受眾即使有負面情緒,也并沒有主動將自己從中抽離出來,或回避令人不快的新聞內容,而是傾向于繼續閱讀或分享。因此,假設E不成立,沉浸式報道帶來的負面情緒并不一定會削減受眾的閱讀與分享意向。

(五)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為確保實驗結果的意義,課題組對受試者的性別和學歷兩項屬性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以考察二者與受試者對新聞的認知、情感的感知之間是否存在差異性。

性別與內容認知的檢測中,T=0.017,p=0.987 >0.05,沒有顯著性,即性別和新聞內容認知兩個樣本之間無明顯差異。再以三組受試者的學歷為自變量,對于新聞的認知程度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T=0.414,p=0.680>0.05,無顯著性,即在實驗的所有學生的學歷與新聞認知水平之間無顯著關系。

三組受試者的性別與情感強度的獨立樣本t檢驗中,T=0.929,p=0.356>0.05,即性別和情感強度的兩個樣本之間無顯著差異,性別因素并不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受試者學歷與情感強度的獨立樣本t檢驗的計算結果T=0.578,p=0.565>0.05,沒有顯著性,即學歷因素不會影響情感強度實驗的準確性。

五、結論與思考

(一)信息傳播效果減弱

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新聞事件的前提下,受眾在接觸沉浸式新聞報道時對于新聞信息的掌握是低于文字閱讀的。盡管沉浸式報道會幫助受眾實現新聞內容的整體性理解,但是在細節認知上更容易發生遺漏與缺失。

沉浸式新聞報道雖然增加了新聞現場的視頻和音頻信息,關鍵信息卻并不像傳統文字報道一樣直觀,反而成為隱藏的、內嵌的環境元素。但是,新聞敘事卻需要依賴受眾與媒介之間的互動,每一個故事在數字空間中的展開都需要體驗者的“探索”。固定的、封閉的、線性的內容體系在沉浸式新聞中離場,取而代之的是開放的、可選擇的、互動的內容結構。但是,受眾的注意力相對有限,正如前文談及的“充足的悖論”,受眾在進行沉浸式體驗時很可能因為信息冗余面臨選擇的困境,最終只能通過試探性分析和判斷,選擇自認為重要和需要的部分——這種自主的選擇有強烈的個人因素,并不在傳播者的控制范圍內,因而受眾對于新聞信息的掌握會具有極大的隨機性。所以,重要信息的隱藏式內嵌和受眾有限的注意力使得沉浸式新聞在信息傳播層面難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二)情感傳播強度提升

根據實驗結果可知,沉浸式報道中虛擬現實新聞給受眾帶來的情感強度高于文字閱讀,而360度全景影像新聞與文字閱讀無明顯差異。

虛擬現實技術所帶來的在場效應可以喚起受眾的情緒波動。“沉浸式新聞最突出的特點是能夠讓用戶對新聞事件有身臨其境的現場體驗”⑩,其呈現的虛擬新聞現場,讓受眾完全沉浸在了一個“可靠圖像”中,成為受眾思考和行動的基礎。超越簡單的“看”的功能而轉向 “體驗”,這會使用戶更好地“進入”事件的空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當事人”,與新聞中的人物實現“在場交流”。同時,沉浸式傳播是“以人為中心的信息傳播,是人性與個性的交融”,是“一個在客觀基礎上的主觀創作過程”。這種基于第一人稱的報道樣式使得受眾獲取信息擁有了極大的自主性與想象力,選擇自主性強化了受眾對于新聞場景的“代入”體驗,更容易實現受眾與傳者乃至新聞當事人之間的“共情與共振”。

文字新聞、360度全景影像新聞報道與虛擬現實新聞報道的不同點就在于,它們無法有效地營造在場感,無法調動受眾的代入體驗與主觀創作,受眾仍需要通過報紙、電腦等設備完成第三人稱的“觀看”。所以,相較于“體驗”而言,閱讀、觀看這種媒介接觸形式會較難引起情感強度的變化。

(三)態度偏向積極主動

在可信度層面,受眾對于沉浸式新聞的信任度高于文字新聞,且對虛擬現實新聞的信任程度又高于360度全景影像。對于這種差異,可能的解釋是由于新聞信息的全面與新聞視角的豐富。由于媒介技術和文本篇幅限制,傳統的新聞報道只能為受眾展現新聞事件單一的視角和敘事脈絡,這也成為了受眾了解新聞真相的唯一窗口。但是,諸如全景影像和虛擬現實一類的沉浸式新聞,為受眾打開了多視角、多邏輯的大門。全面的信息、豐富的視角和選擇的自由為他們創造一種新聞更加客觀、更加全面、更加真實的心理暗示,進而在潛移默化中生成了對沉浸式新聞報道的信任感。

有學者評價:“關于沉浸式報道的第一類議題關乎受眾對于創新性新聞方式的接受意愿(intention adoption)”,受眾對沉浸式新聞的喜愛程度就是其接受意愿的一種呈現。實驗表明,受眾對沉浸式新聞報道的喜愛程度高于傳統文字報道,同時也表現出了積極的參與意識。同時,實驗結果也對情緒管理理論在沉浸式傳播中的適用性提出商榷。面對帶來強負面情緒的沉浸式報道,受眾并沒有像該理論所述的那樣一味地規避負面信息和情緒,而是傾向于繼續閱讀與分享這些消息。

(四)問題與展望

沉浸式新聞在信息傳播效果上的衰減和情感傳播效果上的提升,為沉浸式新聞的發展帶來新的思考命題,如:是否所有新聞都適合沉浸式報道?沉浸式新聞如何提升關鍵信息傳播的準確性?如何避免因認知遺漏而衍生的理解偏差甚至謠言傳播?同時,相對于傳統新聞報道的客觀、理性,沉浸式新聞的情感代入是否會影響報道本身的客觀與公正,而這又對用戶的媒介素養提出了怎樣的全新要求?同時,實驗發現也為新聞行業帶來啟示:如何通過沉浸式新聞將受眾對內容與形式的信任與喜好轉化為對媒體品牌的喜好?如何更好地驅動用戶參與沉浸式新聞的生產與傳播?

這些議題既是對沉浸式新聞傳播效果的反思,亦是對其發展前景的展望。沉浸式新聞這一新興媒介形式需要研究者進行更多規范化的討論,本研究僅僅是在此領域的一次嘗試,囿于樣本和實驗對象的局限,研究的結論還有待更為嚴密、基于更多數據與案例的實證性研究的驗證。

注釋:

① 陳月華:《傳播:從身體的界面到界面的身體》,《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年第3期。

② 杭云、蘇寶華:《虛擬現實與沉浸式傳播的形成》,《現代傳播》,2007年第6期。

③ 熊澄宇:《對新媒體未來的思考》,《現代傳播》,2011年第12期。

④ Mannheim K.DasProblemDerGenerationen.Westdt.Verlag.1929.p.xx。

⑤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72頁。

⑥ 作者注:《紐約時報》虛擬現實應用程序。

⑦ Watson D.& Clark L.A.,The PANAS-X:ManualforthePositiveandNegativeAffectSchedule-expandedForm.http://ir.uiowa.edu/?utm_source=ir.uiowa.edu%2Fpsychology_pubs%2F11&utm_medium=PDF&utm_campaign=PDFCoverPages.

⑧ Thompson E.R,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AnInternationallyReliableShort-FormofthePositiveandNegativeAffectSchedule(PANAS),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7(2),pp.227-242.

⑨ Meyer P.,DefiningandMeasuringCredibilityofNewspapers:DevelopinganIndex.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1988(3),pp.567-574.

⑩ 張屹:《基于增強現實媒介的新聞敘事創新策略探索》,《國際新聞界》,2015年第4期。

猜你喜歡
受眾情緒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失落的情感
北極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傳媒評論(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用心感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新聞傳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一级毛片免费的|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日韩午夜片| 97成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福利一区在线|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激情午夜婷婷|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久久公开视频|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国产成人91精品| lhav亚洲精品|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国产网站免费|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久久semm亚洲国产|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www.亚洲天堂| 国产99在线|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九色视频一区|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91麻豆国产视频| 色偷偷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黑人在线|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午夜福利网址| 成年人国产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片网址| 国产激情影院|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亚洲成网站|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www.国产福利|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欧美一级在线|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天天摸夜夜操|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九九视频免费看| 亚洲乱码视频|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国产91成人|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