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學會傾聽自己身體的反應
首先,養胃這個事情本來就沒有準確定義。每個人胃腸情況不一樣,體質也各有不同。比如說,有的胃酸多,有的胃酸少。有些是胃潰瘍,有些是萎縮性胃炎,有些只是胃動力不足。情況不一樣,適合的食物肯定也有差異,對一種食物的反應各不相同。若說每個胃病患者都要吃同樣的養胃食物,那就不科學了。對于個人來說,傾聽自己身體的反應,要比聽別人的傳說更有意義。你的胃是不會騙你的。覺得小米粥舒服就不妨經常喝,覺得不舒服就少喝或不喝。
品種不同,養胃效果也不同
另外一方面,小米的品種、小米粥的煮法有所區別,可能也會對養胃之類的效果有相當大的影響。
1.米的品種差異
有些小米比較粗散,有的比較黏糯,甚至還有黏性小米,也稱為小黃米。東北的黏米飯、粘豆包等小吃,就是用黏小米做的。對胃酸偏少的朋友來說,選擇口感軟糯一些的為好。對胃酸多的人來說,不要選擇黏小米。
目前市場上有黑小米、綠小米、黃小米和白小米等不同顏色的非黏性品種,其中白小米最好消化,顏色越深的品種,越不適合胃酸少的朋友。
2.米的碾磨狀態差異
如果僅僅把小米去殼,沒有反復碾磨去掉外層部分,營養價值會比較高。不過,碾磨較少的小米質地會硬一點,需要煮更長時間,充分煮軟,才適合消化不良的人。而碾磨得比較精的小米則吸水特別快,煮十幾分鐘,甚至煮沸燜十幾分鐘后,再煮沸幾分鐘,就軟爛了。
3.米的煮法差異
小米中的淀粉粒在弱堿性條件下容易煮爛。南方地區的自來水、凈水屬于酸性水,煮出來的小米粥顆粒不容易軟爛,而且香氣也不足。北方地區以弱堿性水為主,煮出來的小米粥口感要好得多。
很多人煮小米粥時喜歡少量放點堿,這種操作會損失維生素B1和B2,十分可惜;但對于患胃病的人來說,煮爛一些比較容易消化。特別是胃酸多的人,會感覺舒服一些。所以,一切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只是要注意,喝了加堿的小米粥,就要從其它途徑再補充一些B族維生素了。
4.配合米吃的其它食物
小米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幾倍于精白大米,從這個角度來說,喝小米粥有利于胃腸健康。但是,小米中的植物蛋白質生物價低于大米和白面,其中的限制性必需氨基酸——賴氨酸嚴重不足。所以,吃小米粥的時候要配合魚肉蛋奶豆制品等優質蛋白質,發揮蛋白質營養互補作用,才能給胃腸功能修復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