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卡咪
【摘要】每年九月是幼兒新生入園的時候,此時的幼兒園常常是哭聲一片,有些孩子在情緒上表現出緊張、不安、恐懼等,有些則會在行為上表現出哭鬧、厭食、攻擊性行為等,這些都是“分離焦慮”的表現。本研究通過“前置式家園合作,為新生入園打好基礎;搭建整體緯度階梯,為新生構建適應發展的活動”等各種策略;讓小班新生逐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感受在幼兒園里快樂的每一天,真正開啟幼兒園生活的第一步。
【關鍵詞】小班新生 前置式 階梯入園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078-01
一、分析現狀,掃描小班新生入園焦慮的成因
“分離焦慮”給幼兒入園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使家長產生困擾,對教師的工作也加大了難度。如何緩解幼兒入園時的分離焦慮,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需要幼兒園和家庭雙方的密切配合。掃描小班新生入園焦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過渡依戀,造成分離焦慮
當孩子第一次較長時間離開朝夕相處的親人,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生活,會感到害怕,沒有安全感。因此就會窮心竭力的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尋找依戀對象上。會表現出不吃、不喝、不玩,擔心親人拋棄自己,總是在不停的問:“媽媽什么時候來接我?”也擔心親人不再喜歡自己,為此哭鬧不止,從而產生分離焦慮。
(二)自理較差,造成生活不適
部分新生自理能力欠缺,如:不能獨立盥洗、上廁所、進餐、午睡等,使幼兒對進入幼兒園生活感到恐懼,害怕獨立的生活。再次,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的薄弱也是導致分離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許多幼兒在入園時不敢或者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要求,不知道如何與人交流,從而使自己變得孤單、無助。
二、前置式家園合作,快樂渡過適應期
為了幫助小班新生更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小班新生的入學工作其實不應該放在9月份,而是要把時間提前,做好相應的前置工作。我園在對小班新生快樂入園的策略上選擇了時間和行動上的前置。
(一)家庭指導,情景初感知
1.模擬幼兒園活動。多數新生除了情緒上的焦慮,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生活環境和作息跟家庭上的脫節。為此,把本應在8月底召開的新生家長會提前到了8月初,家長會中著重介紹了小班幼兒的一日作息,建議家長相應的參考執行。同時也介紹了幼兒園的活動內容,建議家長在相應的時間里模擬幼兒園內的一些活動。如:早晨起床后帶孩子出去散步;在固定的時間間隔里提醒孩子上廁所;用大約10-15分鐘的時間來讓孩子安靜地聽故事或者畫畫,中午固定時間午休等。
2.培養行為習慣。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特別是在集體生活中,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有助于幼兒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幼兒園通過向家長傳遞良好行為習慣的理念,并下發相應的一日生活環節中的一些行為習慣要求,以及幫助培養幼兒習慣的小技巧和方法。如:吃飯之前先洗手、不能大聲地喧嘩、人多時需要排隊……請每一位家長在家協助幼兒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
(二)入園體驗,活動初接觸
正式入園之前,為了讓新生對幼兒園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讓幼兒獲得一些關于幼兒園的感性認識:有美麗的活動室、喜愛他們的老師、可以一起玩耍的伙伴,等等。我園從多方面幫助小班新生打造前置式入園體驗環節。
1.親密接觸階段——個性化家訪。讓老師了解幼兒,幼兒認識老師最好的方式莫過于家訪。我們的新生家訪一般都會放在8月中旬,既有利于教師事先認識幼兒,根據幼兒的整體情況去布局整個班級的環境設計,也有利于教師針對幼兒的個別情況,進行個別化的分析對待。為此我們設計了個性化的新生信息采集表(見附件1)。在家訪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通過語言交流知道了孩子的情況,與孩子建立初步的感情。同時,老師還帶上小標記讓幼兒來選擇,例如:小老鼠、小企鵝、小貓等。以后來幼兒園,這樣的小標記就會張貼在幼兒自己的水杯、毛巾上。這樣的前置小細節幫助幼兒梳理了前常規。
2.熟悉校園階段——小寶寶勇闖關。參觀幼兒園的環節我們年年在做,但是基于家長和幼兒在參與過程中的興趣,今年我們設計了更具趣味性的游戲游園活動。在新生入園的前一星期,我們開展了“小寶寶勇闖關”的活動,(見附件2)本次活動通過闖關的形式讓孩子在游戲中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和游戲設施,讓幼兒親身感受幼兒園的環境,初步辨識屬于自己的標識。通過闖關游戲,幼兒在輕松又充滿挑戰的氛圍中認識并熟悉了幼兒園的環境,這便于消除幼兒剛入園的陌生感。
(三)家園鞏固,習慣初養成
孩子入園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入園后也要做好鞏固工作。我園從多方面幫助小班新生做好入園鞏固工作。
1.允許幼兒“梯度入園”。梯度入園方式比全天入園能更有效地緩解幼兒的焦慮,即入園的第一個月內,請家長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在園時間上做梯度調整。對特別不適應,排斥上幼兒園嚴重的幼兒,允許家長逐步增加在園時間。如:班里焦慮比較嚴重的幼兒飛飛,他每天一進幼兒園,就會哭鬧拉著媽媽的衣服不放在地上打滾。媽媽走后還是哭也不參加活動,還會不停的鬧著要小便。教師采取的措施是前一個星期讓家長在吃完點心就來把飛飛接回家;第二個星期開始,就哄飛飛吃午飯,讓他吃完午飯再回家,雖然剛開始不大樂意,但后來就習慣了;第三個星期,吃完午飯回去后下午還要上幼兒園,只是不在幼兒園午休;到了第四星期,飛飛就好多了,不會那么大哭大鬧了,開始可以一整天待在幼兒園里了。
2.掌握詢問技巧。幼兒回家時家長正確的詢問方式能減少其入園焦慮,所以小班教師利用班級的QQ群、微信群,向家長宣傳詢問幼兒在園的技巧和方法,如:家長在接孩子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情,推測孩子的感受。對于情緒不好的孩子,不要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詢問,家長應該選擇比較放松的環境以孩子喜歡的方式與之交流,了解孩子對幼兒園的感受。家長從幼兒的陳述中及時發現孩子有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正面引導幼兒發現幼兒園有趣的人和事。
三、結語
對于教師而言,隨著前置性家園合作小班階梯入園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對小班幼兒入園情緒的有效管理,在研討中,設計出了一系列充滿童真、童趣的活動,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用愛心搭建橋梁,幫助幼兒建立起對新老師、新環境的依戀感、安全感和信任感,使幼兒能在新的環境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各方面得到和諧、健康地發展,實現家園的順利過渡。
參考文獻:
[1]陳晉穎著,《淺談小班幼兒入園焦慮對策》,學前課程研究出版社,2007年7月第二版.
[2]曹曉剛著,《幼兒焦慮情緒的理論分析及實踐指導》,黑河學刊,2011年2月第三版.
[3]鄭鑫著,《多種方法緩解寶貝入園焦慮》——《健康母嬰導刊》,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