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082-01
隨著教育體制不斷改革,高效課堂大力推廣,社會現狀快速改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緊跟步伐,甚至形成“小跑”狀態。那么,學生的狀態又是什么呢?
倩倩是我一個閨蜜的孩子,現在是小學五年級的一名學生,她的媽媽是一名高中數學教師,又有鋼琴特長,還有很多愛好。對于孩子的教育,她開始不想像周圍孩子一樣報接二連三的培訓班。她站在一名教師家長的角度,認為沒必要讓孩子那么辛苦,一是因為在學習上自己可以幫助孩子解決疑問,二是感覺有的補習班學習的內容沒必要這么早教給孩子,將來在高年級都會學到的,三是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而在音樂特長上,讓孩子在家里隨時可以學習彈琴。
在孩子基本處于快樂的學習、彈琴、玩耍中度過了優秀的小學三年,隨著孩子慢慢地長大,媽媽想讓她也加緊一些學習準備考重點中學。所以就給孩子設計了一張《日程學習(生活)安排表》,大概就像學校的作息時間表一樣。其中里面有媽媽自己給安排的做拔高題、彈琴等項目。倩倩一直配合的比較好,也學習了不少課外的知識,彈琴水平也提高了很多。
這種方案一直執行的還不錯,孩子很優秀。今年由于聽孩子的老師和周圍人說想讓孩子上重點中學,必須要上某補習班,不上一定考不上,所以媽媽只能讓倩倩跟風了一周一次的補習班。隨著所學知識難度的加大,補習班的習題需要自己多動腦筋,媽媽不想讓孩子的思維一直這樣繃緊,想多留一些時間讓她自己鉆研問題,因此就沒有再打印《日程學習(生活)安排表》。
可是周末倩倩第一次上完補習班回來以后,她整整奮斗了一天把所有學校及校外的作業全部做完了。周內開始了正常的學校學習,每天的作業也基本按時就完成了。媽媽看著孩子做完作業之后的時間也比較多,就在她做完所有作業以后,抽空輔導一些拔高題,也繼續練習彈琴??蛇@次倩倩彈琴沒有以前的那種恒心了,做拔高題的思維也不如以前了。更讓媽媽生氣的是,中午吃飯時間帶著學校的一項作業,不管量多少,吃完飯就一直做到她該去學校的時間了。下午回到家,吃晚飯也是一直做作業到晚上十點半以后了。這簡直快讓媽媽崩潰了。因為看著這樣的情況,根本沒有閑余時間能再加進去給倩倩輔導拔高題和彈琴的事情了。在媽媽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對倩倩發了幾次火,可并沒有什么好的效果,反而讓母女的關系更糟了一些。
隨后的時間,媽媽發現女兒有時不會做的題是那么的簡單,有的是以前都能做出來的,現在為什么就不會做了呢?作為老師的媽媽立刻感覺到了孩子狀態的危險性,作業拖拉、速度慢,準確性不高,丟三落四,簡單的題也有不會做的!難道說是把孩子逼得太緊?她心理有壓力?有陰影?思維受到干擾了?難道她做作業越來越慢,是不想再做提高題,不想彈琴的逃避方式?那現在慢慢簡單的題型也半天想不到方法就不是逃避什么了,而是孩子的思維已經被打擊的不清晰了!多可怕的事情!
閨蜜在絞盡腦汁中,和我溝通了好長時間,我讓她站在老師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如果面對這種現象的學生自己是應該怎么處理的。她想了各種解決的辦法,首先不要給孩子施加任何孩子不想做的事情,明確告訴孩子這段時間不用再做其他題,也不用擠時間彈琴了。另外告訴孩子做完作業以后可以做她自己喜歡做的任何事情,比如手工、畫畫、看書、騎自行車……什么都可以。
這下倩倩高興壞了,說趕緊做完作業就可以有很多時間自己支配了。果不其然,和平常一樣的作業量,倩倩不到八點就全部做完了,而且準確率比較高,做完作業自己整整玩了幾個小時,晚上高高興興地入睡了。在后來的學習中,她天天早早做完作業,不會的題也少了,檢測中,各科也輕松獲得班級第一、第二名的。
其實,倩倩本來是比較聰明的孩子,學琴速度快,學習理解能力也很好,所以才有之前的優秀,但后來附加了額外的補習班后,本來孩子的思維一直處在繃緊的狀態,也許她是想很快做完作業好好休息,好好玩一下,如果媽媽還讓她做完作業以后繼續完成附件的任務,完成不好還要受訓,那孩子會想,還不如把自己學校的作業慢慢完成,讓媽媽沒有時間安排其他的事情,長期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的作業速度慢,學習思維也受到影響。
通過閨蜜教育孩子的親身經歷,也想呼吁正因為培養孩子處在盲目和矛盾中的家長們,也要提醒老師在開家長會的時候告訴家長,不要讓自己的教育方式“逼慢”了孩子的作業速度,干擾了孩子的正常思維。也許孩子本身是比較聰明、有鉆研潛能的,但我們沒有給他們更多的挖掘時間,發揮不出他們真正的潛能。我們要相信孩子,給他們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自己鉆研時間,他們會變得真正的更加聰明,而不是我們逼出來的“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