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含民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160-02
實現以人為本是在化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化學教學應該是在承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自主性的過程。我們的深刻體會就是變“教化學”為“學化學”,樹立學生主動參與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自主能力。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們嘗試了“六讓”教學策略。
一、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即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凡是學生通過努力可以自己發現的知識,我們就盡可能地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經驗,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這種策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飛他們的思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和能力。例如,在“氣體摩爾體積”的教學中,可以這樣來設計教學過程:先讓學生計算⑴20℃時,1molFe、Pb、H2O、1molH2SO4的體積;⑵標準狀況下,1molH2、1molO2、1molCO2的體積。這時,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計算結果,鼓勵學生去發現。學生通過比較發現⑴相同條件下,1mol固體和液體的體積各不相同,而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大約相同;⑵1mol氣體的體積比1mol固體和液體的體積大得多。這就為學生進一步探求影響體積的因素創設了良好的氛圍。
二、讓學生自己去操作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實驗教學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更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所以,化學實驗應該成為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例如,在“苯酚”教學中,為了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有些同學認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分液,有的同學認為加入濃溴水后過濾。在同學們爭執不下的時候,我建議他們到實驗室做一做,結果持第二種觀點的同學在溶有少量苯酚的苯溶液中滴加濃溴水時,怎么也得不到三溴苯酚沉淀。在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提示在苯酚的稀溶液中滴加濃溴水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加入少量的苯,沉淀消失了!同學們恍然大悟,原來三溴苯酚溶解在苯中了。這樣,學生通過親手實驗,既解決了學習上的疑難,又提高了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興趣。
三、讓學生自己去思考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傳統教學是教師搞承包,把知識和方法全盤托給學生,學生接受不暇、汜憶不迭,根本沒有思考時間,可以說是沒有自主權,更談不上落實主體地位。致使學生有疑不敢質、有疑不會質、甚至有疑之時不知有疑,只會簡單機械地模仿,不會思考,也沒有機會思考。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是現代師生觀和教學觀的體現。前“兩讓”中也體現出了這一策略。所謂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地質疑問難,一旦學生有質疑表現時就馬上給予機會,鼓勵他們敢于表達、敢于發問。另一方面,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不是讓學生按教師的設計和意圖一步步地進行“填空式教學”,而是讓教師跟著學生的思維和發展走,適度點撥引導,使教服從于學。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或結果激勵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生能夠獨立地提出問題,是其進行獨立深入思考的結果,而問題提得好,或者說問題提到點子上,這正是學生思考有深度的表現。
四、讓學生自己去表達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學生通過操作思考發現新知、解決問題,有時是個體或小群體的“成果”。要發揮“學生共同體”的作用和“班級授課制”的優勢,就需要進一步表達和交流。通過“智慧共享”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另外,指定教材內容,讓學生當一回老師,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其求知動力,學生在自我表達的前后,思維積極、思路開闊、互相啟發、共同完善。學生的每一次表達,都是對思維的整理和深化,作為教師應想方設法地為學生創設暢所欲言的民主環境。讓學生按自己的體會和思路去講解他心中的內容。某個學生說不好也要鼓勵他說下去,讓他表達完整。如果說不到位,可以讓大家幫助他。如果還是說不到位,就可以展開討論。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化學素質,也提高了其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個實驗方案的設計、一個實驗現象的描述、一個題目的多種解法來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讓學生自己去小結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讓學生自己去小結也是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學完一章、一個單元后,指導學生回憶有關材料,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綜合、概括,把學過的知識點經過知識鏈的串接,加以縱向和橫向的廣泛聯系與充分比較,整理出化學知識體系的本質結構,使學生深化認識,對化學學科本質有更加深刻地理解與準確把握,能夠系統、全面又正確地思考問題。例如,在學完了整個有機化學內容后,指導學生充分運用比較、歸納的方法,以碳原子結構為中心,以官能團為主線,以性質制法為橋梁,建立相互轉化關系,形成知識網絡。
通過知識網絡,使學生了解有機物雖然繁多,但它們是一個有機聯合體,相互之間有密切的聯系,橫向思維得以訓練,培養了思維的整體性和廣闊性。在指導學生整理過程中一定要掌握一個原則:必須由學生進行知識的分類、歸納和整理,而不能由教師越俎代庖,將整理結果公諸于學生。
六、讓教師去幫助學生
傳統的課堂教學在學生還沒有思考,沒有探索或還沒有遇到困難以前,教師就早已給學生做好了鋪墊,甚至早已掃平了坎坷。這種模式嚴重地扼制了學生的發展,違背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求教師不能大包大攬,講得過多過細。教師是教的主體,只能處于主導地位。其職能不再是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化學”,而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化學”,并且這種幫助也要適時適度。教師的幫助功能要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上,如幫助學生培養興趣、磨煉意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等。課堂向學生開放,要讓他們圍繞主題開展活動,絕不能“離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