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超
【摘 要】陜北與陜南均為民歌發達之地,然而陜北與陜南民歌存在顯著差異,為加深讀者對陜北民歌與陜南民歌的了解,應加強研究力度。本文將對陜北民歌與陜南民歌中愛情歌曲的差異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陜北民歌;陜南民歌;愛情歌曲;差異
中圖分類號:J64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0-0063-01
民歌作為一種民間藝術表現形式,通過樂曲來表現生活的快樂與痛苦。在民歌當中,勞動歌曲作為重要的類型,主要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勞動生活。不同地區因地理環境不同,導致民歌風格迥異。筆者分別從陜北民歌及陜南民歌研究、陜北民歌與陜南民歌中愛情歌曲的差異分析兩個方面來闡述。
一、陜北民歌及陜南民歌研究
陜北位于黃土高原腹地,其地貌獨特性顯著,從歷史層面分析,陜北本屬于陜北邊塞要地,同時也是游牧文化及農耕文化的交匯區域,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由此產生了陜北民歌。
陜北民歌作為我國民間藝術的奇葩,因此具備獨特地理優勢,導致陜北民歌的內涵逐漸豐富起來,形成了抒情自然、旋律奔放的藝術風格。
陜北民歌旋律悠揚,風格質樸,感情真摯,歌唱家通過歌曲的演唱抒發了自身情感,將陜北人精神世界呈現出來。陜北民歌將陜北人的全部生活體現出來,大部分都是情歌,這也是其與其他民歌相似之處。如夯歌、打硪號子,實際上硪歌及夯歌均是人們在打壩、修渠、建房時唱的號子,起到調節勞動氣氛的作用,其內容通常涉及到神話傳奇、歷史故事及勞動生活。
如《走西口》這首歌曲,從歌詞上看是一首離別情歌,實際上主要表現了外出打工的哥哥與戀人難舍難分的情景,這也是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控訴。陜北民歌中愛情歌曲也是十分常見的,如《趕牲靈》這首歌,歌詞主要描寫了情郎哥在外,妹妹對情郎哥的思念,每日在門口盼望著他早日歸來。又如《圪梁梁》這首歌,歌詞講述了三哥哥與二妹妹的故事,表達了他們之間的愛情。陜北民歌在愛情的表達上十分熱烈、直接,這也是與陜南民歌的主要差別。
陜南民歌是陜西省秦嶺以南的秦巴山區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陜南民歌完美體現了陜西省的漢族民俗風情,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地域上大致包括漢中、安康和商洛三市,以及關中轄區秦嶺的幾個縣區,以漢中民歌和安康民歌為代表。紫陽民歌(安康)與鎮巴民歌(漢中)已經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里自古有傳唱民歌、山歌之風俗,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或一人獨唱,或兩人對唱。有通山歌(又稱茅山歌、放牛歌、姐兒歌)、山歌、小調、號子、儀式歌(迎親歌、哭嫁歌、拜壽歌、祝酒歌、拳歌、禮賓歌、勸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盤歌、兒歌和純音樂(陜南曲)等,情趣詼諧,幽默含蓄,曲調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細膩,多有川楚之風。
二、陜北民歌與陜南民歌中愛情歌曲的差異分析
筆者對陜北民歌特點進行了分析,由于地理位置不同,陜北民歌與陜南民歌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筆者將對二者的差別進行分析探討。
《小小腳兒紅繡鞋》,這是一首典型的陜南民歌,與陜北民歌不同的是,它呈現的是陜南女子溫柔含蓄的形象。
可以說情歌是陜南陜北文化中最經典的部分,同時也表現了人們的愛情觀,然而陜北民歌與陜南民歌對于愛情的觀念各不相同,如陜北民歌《拉手手親口口》,歌詞大膽抒發了情感,熱情奔放,直抒情懷。與陜北民歌不同,陜南民歌在情感的表達上更加浪漫動人。
另外陜南與陜北情歌,還包括對包辦婚姻的控訴,人們利用民歌來表達對婚姻的反抗。
民俗風情實際上是人文精神的寫照,每逢節日,陜北人便會唱船歌,陜南人則會耍獅子,祈愿來年豐收。陜北民歌中唱道:“春風和暖艷陽天,五谷豐登過新年,鑼鼓鞭炮連天響,扭起秧歌放聲唱……”這一系列民歌通常無固定曲調,唱腔更加活潑,營造出熱烈的氣氛,通常以獨唱、對唱或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出現。
總之,陜南陜北民歌是陜西南北文化的活化石,是南北勤勞樸實的勞動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一部展示各自風土人情和人文歷史的百科全書。
三、民歌教學對策研究
為幫助學生掌握民歌演唱技巧,了解陜北民歌與陜南民歌間的差異,在教學期間,教師務必要將“灌輸型”教學方法變換成“引領型”的教學方式。從整體上進行分析和把握,可以發現,當前民歌教學面臨的問題十分嚴峻并且比較繁雜,大量的曲目已經失傳,民歌依賴的社會以及文化環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對于民歌保護和傳承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綜上,筆者對陜北民歌與陜南民歌的特點及差異進行了分析,總的來說,陜北民歌更加粗獷、熱烈,情緒更加飽滿,而陜南民歌則婉轉、內斂,給人溫婉之感。民歌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內容,表現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真實情緒,這也是其不可忽視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賀舒.基于文化背景下的陜北民歌產業化價值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7,(34):40-41.
[2]吳珊.把民間音樂引入高校校本課程設計探討——以陜南民歌為例[J].藝術評鑒,2017,(06):54-56.
[3]李景林.論陜北民歌與陜南紫陽民歌中勞動歌曲的差異[J].安康學院學報,2014,26(01):50-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