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悠
【摘 要】粉絲電影是為了粉絲而專門制作的電影,通常以明星為制作出發點,并借助其公眾影響力進行發行、營銷。電影制作方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將電影中明星比重不斷放大,致使電影制作走向畸形,逐漸出現了選演員不看演技看名氣,論電影不講口碑講票房電影怪相。
【關鍵詞】粉絲電影;明星;市場;利益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5-0080-02
“粉絲”,音譯自英語單詞“FANS”,意思是追隨者。自從2005年的一場選秀熱潮后,“粉絲”這個詞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大眾生活中,“粉絲電影”也隨之應運而生。
一、粉絲電影發展概述
追溯起來,聘請明星出演電影并不是近幾年才流行起來新現象,早在1905年,《定軍山》就啟用了當時十分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作為電影主角。而后,隨著電影行業不斷發展,電影公司發掘出了如胡蝶、周璇、阮玲玉等明星演員,凡是有他們出演的電影必定場場爆滿。由此可見,早在電影發展初期,明星就承擔起了電影宣傳甚至電影票房一部分,只不過隨著商業文明發展,電影制作方開始追求利潤最大化,將電影中明星比重不斷放大,甚至置其于創作核心地位。某投資人曾直言,一般明星微博上都有幾千萬粉絲,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粉絲去看了電影,那這部電影就賠不了。正是這樣思想致使電影制作走向畸形。
在我國電影市場內,第一次顯示出粉絲電影強大競爭力的電影是于2011年5月上映的《孤島驚魂》,一部投資不到500萬元小成本電影,因為由人氣女演員楊冪出任主角,最后的票房收入竟高達9000萬元。這一現象極大地刺激了國內電影市場,粉絲電影成為了制作人手中獲取暴利工具,一時間,粉絲電影開始井噴式涌現。
二、粉絲電影的特點
(一)低投入、高回報
粉絲電影通常制作周期短,成本投入相對較低,但是票房回報率卻會因粉絲努力而遠遠超出一般電影。
粉絲是一個十分具有消費潛力的群體,他們通常愿意花費許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去為自己偶像換取影響力。當偶像電影上映時,粉絲會自發地組織起宣傳活動,為電影提升知名度。他們或是張貼宣傳海報,或是通過社交軟件傳播電影相關話題,鼓動網友一起對電影進行討論,當網絡上出現了電影負面消息時,粉絲還會及時出現糾正或解釋辟謠,他們活動有組織、有策劃,一切都只為偶像電影宣傳,有時甚至比制作公司更加賣力。有粉絲還會為了支持自己喜愛明星,而對其出演的電影進行“二刷”“三刷”“N刷”,粉絲群中以票根多者為尊,不乏有人會直接對電影進行“包場”,邀請親朋好友共同觀看,所以粉絲電影雖然制作投入不高,但是票房成績卻居高不下的現象也并不奇怪。
很多電影會因某一明星參演的消息而備受社會關注,如2017年8月上映的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由“小鮮肉”楊洋和著名女演員劉亦菲搭檔出演,因為兩位主演超高人氣,電影尚未開拍就已經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和超高期待。即使前有大獲成功楊冪版電視劇,觀眾對故事發展也已經了如指掌,甚至在電影剛上映兩天時豆瓣評分就跌至了4.2分,近一半的觀眾給出了一星差評,這些都不妨礙楊洋的“羊毛”和劉亦菲的“菲迷”們繼續為自己偶像進行電影宣傳、“N刷”電影貢獻票房,有的粉絲為了制止影院因電影上座率不高而撤檔電影,甚至不顧影院利益想出了“鎖場”計策,即在影院放出排片后,粉絲第一時間購買空場次電影票,把場次“鎖”住,這樣影院方就不能撤銷場次或者換片,從而保證了影片排片量,甚至會給影院造成一種該片很受歡迎,需要更多排片假象,引起了社會廣泛討論。
粉絲電影相對于一般電影來說,因為明星出演而在觀影量上得到一定保障,制作方首先就避免了血本無歸可能,再者,有明星出演的電影在宣傳時也更容易引起社會關注和討論,相比同期電影會更具競爭力,票房收入也會相對更高,因此,一心追求利潤的電影制作方在選角和拍攝的時候就會對明星格外偏愛,由此循環,便有了更多粉絲電影問世。
(二)明星號召力決定票房高低
粉絲電影相對于一般電影來說,會對明星人氣依賴程度極高,換言之,粉絲電影實際上就是對明星本身消費,借助于明星號召能力,依賴于粉絲消費能力,并將兩者結合,最后轉化為電影票房。
現今社會網絡發展迅速,粉絲早已不像最初的電影觀眾只會單純地接收信息,如今的粉絲多集結為團體進行活動,并且會在接收到偶像相關信息的同時將信息進行篩選、整合,最后再將加工信息有組織、有策劃、有目的地傳達出去,使更多人接收到有益于自己偶像信息,從而不斷擴大自己隊伍,壯大偶像后援團規模,為偶像的社會影響力添磚加瓦。一旦偶像影響力得到保證,電影話題度隨之增高,票房收入自然就拿到了“加分卡”。
如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上映后評分慘跌,口碑極差,原著小說更是深陷抄襲負面風波,電影甚至還撞檔了風頭正勁《戰狼2》和《建軍大業》,即使是這樣的狀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仍然突出重圍,在上映不足兩天便斬獲了2.5億好成績,這些不得不歸功于楊洋和劉亦菲火爆的人氣和極強粉絲號召力。
(三)片面追求對受眾感官刺激
電影是電影人的“造夢”工具,在電影中,導演會為觀眾營造出一種不同于現實“夢境”,并使觀眾沉浸其中,暫時忘卻現實生活中煩擾。粉絲電影相對于一般電影來說,對受眾更加具有群體針對性,即明星粉絲團隊,所以,在電影拍攝時候,導演會為了滿足粉絲觀賞欲望,而對明星進行針對性拍攝,比如在電影中,會突然出現與劇情發展關系不大裸露鏡頭,或帶有明顯暗示意味特寫鏡頭,以達到對粉絲感官刺激。
電影《怦然星動》由楊冪和李易峰主演,講述了身處娛樂圈的大明星與其經紀人愛情故事,影片劇情發展俗套,人物形象單薄,甚至可以說是毫無亮點,完全是制作公司圈錢之作,但是影片勝在主演皆是人氣明星,劇情設定更是滿足了粉絲對于明星禁忌愛情想象,所以即使影片爛評如潮,依然有粉絲爭相觀看。
部分粉絲電影還會在其它方式上刺激受眾。如電影《小時代》系列,主角顧里的身份設定是一名富二代,她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住著奢華的別墅,吃著精致挑剔的食物,還有每個女孩都夢寐以求的巨大衣帽間,電影對她紙醉金迷生活表現細致,電影在片面追求刺激受眾同時,也通過顧里等主角思維方式傳達出一種扭曲拜金主義價值觀,對青少年受眾產生了惡劣影響。
粉絲電影為了追求對受眾感官刺激,不惜以犧牲劇情為代價,填充不必要激情畫面,甚至傳達扭曲的社會價值觀,被社會廣為詬病。
三、粉絲電影發展利弊
(一)一味追求明星效應,破壞電影市場良性發展
粉絲電影因為投入少、回報高暴利特點而被電影制作人奉為斂財法寶,他們一旦嘗到甜頭,便會拋棄電影中原本最應該被重視的“故事”,轉而選擇明星和人氣,更多的粉絲電影誕生,擠占了電影市場,使真正講故事的高質量電影票房受挫,破壞了電影市場良性發展。
因為受眾定位是粉絲,所以無論是拍攝還是宣傳,粉絲電影中心點都是明星,使得他們劇情發展或是思想內涵沒有一般電影精巧,明星拙劣演技也時常成為粉絲電影被詬病原因之一。過于追求明星效應,使得粉絲電影質量普遍較低,拉低整個電影市場水平,甚至使觀眾對國產電影喪失信心。
粉絲電影制作人似乎堅信無論他們最后呈現出什么樣作品,都一定會有忠心追隨明星的粉絲為他們買單,但是長此以往,為質量低下粉絲電影買單的便不僅僅是滿懷對偶像愛意的粉絲,而更可能是整個中國電影市場未來。
(二)刺激了電影市場,營銷同等重要
粉絲電影雖然詬病頗多,但其發展并不是毫無益處,它的火爆刺激了中國電影市場,讓我們看到了電影營銷重要性。粉絲電影故事內容和思想傳達固然比不上一般電影,但是在如今消費大時代下,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合適營銷策略,一部光會講故事的電影是沒有辦法在眾多電影中脫穎而出。如電影《小時代》系列,瘋狂吸金20億之多,它的故事內容、人物形象、價值導向甚至社會評價都使它不能被稱為一部成功電影作品,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小時代》確實是當今時代下一個極為成功商業營銷案例。郭敬明憑借他精明商業頭腦,利用微博等流行社交軟件進行新媒體營銷,前期利用電影選角引發關注度,中期放出拍攝花絮、演員有趣互動等保持電影話題度,后期則配合大量宣傳海報、主題曲、預告片提升火爆度,使整部電影從開拍到上映,始終都保持著較高社會關注度,為高票房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粉絲電影火爆看宣傳營銷重要性,電影在做好“講故事”本職工作后,也應該積極利用互聯網等平臺進行電影營銷,將自己作品送上社會舞臺,為更多觀眾所知曉。
四、粉絲電影展望
目前,我國的粉絲電影仍秉持著“明星中心論”理念,以明星為拍攝和宣傳的中心,但是隨著這些粉絲年齡增長,他們生活經驗和審美水平也在不斷增高,粉絲追隨偶像熱情不斷減退,那些妄想依靠明星人氣繼續圈錢,根本不會好好講故事的電影是沒有辦法繼續在市場中存活,是注定要被市場和觀眾所拋棄。
粉絲電影如果要繼續發展,就必然需要提高自身質量,選擇演員時候不能再以人氣定輸贏,而是要根據演員演技和形象是否符合人物角色作為角色選擇標桿。一個精彩故事加上一眾演技精湛演員,后期營銷推廣跟上節奏,必然會誕生出一部有口皆碑好電影,為演員吸引更多的粉絲,為電影吸引更多觀眾,從而實現了商業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實在是一舉多得。
粉絲電影未來發展中,還應擔當起應有社會責任意識,時刻注意要深化電影內涵,傳達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明星的粉絲團體年齡普遍不高,更是不乏青少年存在,他們人生觀、價值觀都尚未完全樹立,正處于一個極易被動搖和改變時期,而當他們走進影院,看到是自己所崇拜偶像,便會不自覺地對偶像及其傳達價值觀念產生認同感。電影制作人在未來發展中,應該時刻保持著社會責任心,努力拍攝出不止粉絲愛看,更是整個電影市場都能稱贊的優秀電影。
參考文獻:
[1] 廖會杰.國產電影中的粉絲電影現象[J].新聞世界,2012(4):168-169.
[2] 劉曉飛.粉絲之于電影的利弊[J].中國電影市場,2011(1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