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艷華 李懿人 薛海瑩
【摘 要】在動畫藝術領域當中定格動畫屬于重要分支。但是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逐漸導致傳統定格動畫創作面臨瓶頸區。本文主要是在定格動畫起源,新中國以來定格動畫創作發展基礎之上探究定格動畫創作鼎盛和衰敗的原因。在數字化技術背景之下,全面分析數字技術在定格動畫創作各個時期的作用,有效結合手工制作和數據制作方式,促進我國定格動畫的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數字技術;定格動畫;創作思考
中圖分類號:J218.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5-0096-02
動畫屬于一門綜合藝術,全面融合了音樂元素,電影元素,文學元素以及繪畫元素等。定格動畫屬于動畫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都受到觀眾喜愛。我國定格動畫藝術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作用,在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屬于定格動畫的鼎盛發展時期,在此前出現了大量優質的定格動畫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較強的藝術性。但是從九十年代開始,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影視業已經廣泛應用數字技術,這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使其逐漸走向三維動畫和Flash動畫,例如《熊出沒》等深受少年兒童喜愛的動畫。由于傳統制作定格動畫的作者缺乏較高的從業素質,逐漸降低制作效率,并且缺乏市場運作機制,逐漸走向衰敗。
一、我國定格動畫衰敗的原因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應影視化行業開始應用數字化技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國迪士尼電影公司制作的動畫,該公司全面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在動畫前期拍攝和后期制作當中,不僅提升了動畫制作效率,還能夠完美展現出畫面效果,逐漸替代了傳統手工制作方式。使用計算機技術制作的動畫在視覺體驗上要顯著優于手工制作方式,特別體現在3D動畫制作當中,這樣能夠全面展現出高難度的拍攝畫面,在較大程度上提升了觀眾的審美。由于手工制作的定格動畫在制作技術以及畫面感方面都比較陳舊,也就相應降低了生產效率。
由于國際動畫制作技術不斷發展,我國動畫產業在創意水平和制作技術等方面都無法與其他國家相比,并且在創作前期沒有評估市場發展前景,在后期制作期間沒有進行推廣和包裝,大多數都是引進國外動畫片,逐漸使我國本土動畫市場衰敗。并且在較長時間內我國觀眾對本土動畫片還停留在《神筆馬良》等早期作品當中,在此期間其他國家不斷深入研究和挖掘動畫片制作技術和審美價值,并且采取院線上映方式進行推廣,其中以《僵尸新娘》等為主要代表作迅速占領動畫市場,最終導致我國動畫產業造成嚴重沖擊,從而走向衰敗。
二、借助數字化技術優化和推進我國定格動畫的制作輝煌
在上世紀90年代左右歐美國家就已經在影視業應用數字化技術,其中包含定格動畫,三維動畫以及二維動畫等。我國直到21世紀才開始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在影視業當中。為了全面重塑我國定格動畫創作的鼎盛時期,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高校注重培養專業性人才。要重塑我國定格動畫需要從培養人才開始,在高校專業建設當中需要將培養高質量人才作為首要任務。現階段,除過某些藝術院校開設了動畫專業,并且涉及到較多的定格動畫課程,大部分院校都是由于缺乏硬件設備和師資力量而沒有動畫專業。即使開設動畫專業也無法讓學生在學校內進行相應鍛煉,導致定格動畫行業人員缺乏高質量人才。高等教育的宗旨就是向社會輸送綜合性強的人才,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優化整合各項資源,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并且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加大師資力量和硬件設備的投入力度,還需要使學校教師到外進行參觀學習,全面應用數字技術度改進和優化傳統思想觀念,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其次,需要將定格動畫教育逐漸向市場化,專業化等方向發展,全面確保定格動畫行業從高校教育平臺上發展,為社會輸送大量高素質,高質量人才。
(二)應用3D打印技術進行場景和角色的前期建模。在生產定格動畫時需要全面應用數字化技術,按照傳統方式制作定格動畫大多數都是手工制作方式,這就導致動畫的背景一成不變。在動畫前期準備工作當中,不管是角色還是場景都需要手工制作,制作人員需要按照原畫設定的要求對不同類型的原件和材料進行組裝,完成之后還需要對其進行上色的修飾。盡管動畫的道具和場景都具有鮮明特征和較大的審美價值,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手工制作方式已經無法滿足高產能的社會需求,因此需要全面借助數字化技術制作動畫場景和角色。當前在制作動畫時主要是應用MAYA或者3D MAX軟件進行制作,該軟件能夠實現場景和角色搭建,在搭建完成之后可以應用3D掃描技術和3D打印技術,能夠實現批量化的模型生產和數字化的打印制作等。可以利用數字技術對同類型模型進行備份專業,這樣不僅能夠在制作動畫時及時替換損壞的動畫形象,還能夠對相同角色在不同場景的戲份進行分工分組拍攝,全面實現高產能效果。
(三)使用特效手段拍攝定格動畫。在拍攝定格動畫期間都需要動畫師將人物放置在搭建場景當中,按照分鏡腳本和劇本對人物進行逐格擺拍,在拍攝期間不能出現任何差錯。如果在拍攝期間某一幀動畫出現差錯,將會對整組鏡頭的協調性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對人物進行反復重拍。傳統方式制作定格動畫期間很少出現角色特技展示,與影視拍攝一樣,動畫特技也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夠完成高難度動作,但是在實際拍攝期間總會將輔助工具拍到鏡頭當中,這樣就會出現穿幫鏡頭。因此在制作期間應用數字化技術能夠有效解決穿幫問題,在拍攝動畫期間動畫師不需要顧忌輔助工具出現在鏡頭當中。在后期制作時只需要應用PS等圖像處理軟件就能夠消除穿幫物體,這樣就能夠使定格動畫也出現特效鏡頭。數字化技術的優勢還體現在制作復雜龐大的場景上,例如在《熊出沒》片中的森林場景,在拍攝期間需要展現出森林的壯觀性,如果按照傳統手工制作方式將無法展現出森林的全部場景,因此就需要應用電腦三維建模技術和渲染技術,將手工布景替換成虛擬的三維場景,能夠將綠色幕布上拍攝人物場景合成到三維場景當中,這樣能夠顯著減少搭建場景的時間,也能夠突破場景搭建的場地限制問題,全面展現出數字化技術的實用性和便捷性。
(四)數字化后期制作。對于傳統定格動畫來說在后期制作方面較為簡單,無法對動畫進行大規模后期制作,大部分都是進行后期剪輯。應用數字化技術對動畫進行后期調整,這樣能夠有效控制影片色彩格調。定格動畫與影視化拍攝技術一樣,利用綠色幕布對場景或者角色進行摳圖,這樣就能夠將其合成在同一畫面當中,從根本上解決了實際拍攝期間無法完成的鏡頭,全面貼合分鏡臺本的各項要求,全面加強后期制作的創造性和便利性。數字后期調整還能夠體現在特效技術方面,利用AE和PR軟件能夠應用在動畫鏡頭當中,這樣能夠定格動畫的真實性和震撼性,在較大程度上提升了定格動畫的觀賞價值。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藝術創作期間數字化技術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全面彌補傳統制作方式的不足之處。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影視化拍攝制作期間應用數字化技術不僅能夠提升工作效率,還能夠全面降低制作成本。有效結合傳統定格動畫技術和數字化技術,可以完美保留定格動畫的節奏感,全面促進我國定格動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雪,李颯.基于真實感圖形生成技術的三維偶動畫創作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0(16):43-44.
[2]陳元媛.職業素養融入項目化課程的研究與實踐——以“定格動畫創作”課程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22(05):74-75.
[3]葉琳.關于定格動畫創作趨勢的可能性探討[J].建筑與文化,2017,16(03):62.
[4]張劍,胡祥龍.淺析徽派建筑元素在定格動畫創作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5,18(09):91-92.
[5]劉萍.泉州師院多學科協作的定格動畫創作案例分析[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33(0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