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方
【摘 要】《殺不死》是2017年懸疑類網絡劇,獨具風格的敘事方式是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本文以敘事學為理論基礎,從情節設置的角度對網絡劇《殺不死》進行個案分析,探討其豐富多元的敘事策略。
【關鍵詞】《殺不死》;組織原則;情節類型;人物軸線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5-0106-01
一、因果連接的組織原則
敘事學中,由功能組成序列,序列組成情節。序列是由功能(故事中最小的敘事單位)組成的完整的敘事句子,通常具有時間和邏輯關系。序列組合為情節的規律稱為情節的組織原則。在影視作品中,序列約指具有敘事性的一段故事。①
鏈狀序列是基本序列的一種,是指一個序列的結尾同時又是下一個序列的開頭。在《殺不死》中,鏈狀序列數量非常多。如在第二、三集中,可以列出這樣幾個序列:林、邵二人拿到鉆石(起因)——哨子偷拿鉆石向情人炫耀(經過)——兩顆鉆石丟失(結果)。而這個序列的最后一個功能又成為下一個序列的開端:兩顆鉆石丟失(起因)——還鉆石時被發現(經過)——去情人家取鉆石(結果)。鎖鏈式的嚴密的因果關系正是《殺不死》的精妙之處,如此的組織原則使《殺不死》的長度盡可能地精簡,環環相扣更加引人入勝。
二、復線型的情節類型
線型又稱故事型,是情節的形式分類,與非線性相對。它標明情節發展的軌跡,顯示情節的組織關系。線型又分為復線、單線和環形三種類型。②
復線是一種基本的情節類型,它由四個層次組成:1.主線:圍繞主人公發生的、并在故事中起支配作用的故事線。顯然,《殺不死》的主線即是金店搶劫案的始末。2.副線:貫穿整個作品的次要主人公的一系列事件。如劇中從頭到尾的哨子與妻子離婚的事件。3.作為背景的小故事。如劇中金店老板的多個潔癖事件、左昊與鐘離的感情、左昊黑幫中兄弟的感情等。4.非動作因素,即作品中關于哲學、社會道德等的思考和論述。如劇中第九集中林森與哨子的對話及第十二集末尾林森經歷生死后對自我的認識。
復線與單線相比更為復雜,也更為分散。迎合了觀眾追求趣味性和豐富內容表達的心態,避免了過于嚴肅無趣。
三、人物軸線
為了廣泛地描述和概括人物類型,尤恩在《敘事文中的人物》中提出用三根軸線——單一至復雜軸、靜態至發展軸、外部至內部軸區分人物類型的主張。③在筆者認為,《殺不死》中的主要人物同樣分部在這三條軸線上。
單一至復雜軸即人物從單一的特性出發不斷增加其特性數量逐漸向復雜的方向延伸。單一這一極的人物一般圍繞一個特性或一個主導特性建構。在《殺不死》中,大多數配角都屬于這一極。小茵和周丹是全劇中善良的女性角色,二人自始至終都對主線故事毫不知情,小茵是溫柔美麗的少女形象,周丹是對丈夫忍無可忍但依然顧念舊情的賢妻形象,此二人角色刻畫單一。金店老板與其雇傭的殺手就是純反派的體現,二人以貪財和狠毒兩個特性貫穿始末。這些角色有的成了笑料的生產者,有的極為吸引人,為整個作品增添了生氣。
而林森、哨子、左昊三個主要男性角色便是性格特性較為豐富的復雜人物。林森是本劇的男主人公,他是都市生活中生活狀態極為普通的男青年的化身。他是靦腆的,喜歡小茵很久也不敢表白;他是善良的,逃亡路上遇到孕婦仍要出手相救;他是看重情義的,長期收留哨子;他工作不求上進,每天混日子;他又向往自由,渴望能逃離生活壓力。這些特質是極為普通的,但這樣一個普通人的普通性格,最容易使觀眾產生同理心。
哨子作為本劇中的二號角色、主人公林森的朋友,卻與林森有著天壤之別。哨子沒有正經工作,賭博欠債不敢回家。對于妻子,他薄情寡義;對于自己,他不求上進;對于朋友,他也總惹是生非。他有幾分小聰明,總能在危急時刻做出應急反應,但卻沒有大智慧。這樣的人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觀眾見到時便容易產生較強的代入感。
劇中左昊是剛從監獄里出來的混混頭兒,在這樣一個人物身上,出現了多種多樣、甚至截然相反的特性——對前女友鐘離的眷戀、鐘離死后報仇的執著、對金錢的貪欲、復仇時的心思縝密、殺人時的心狠手辣、對兄弟的情深義重、對局外人的仁慈,看似對立的性格特征都在這個人的身上得以體現。這樣的角色在很容易讓觀眾對其的愛恨失去分寸,引起觀眾的同情。
靜態至發展軸即人物從不變的特性出發不斷發展其特性逐漸向變化的方向延伸,簡單來說,即從特性不變到特性變化。外部至內部軸,在外部這一極上,人物只有純粹的形體動作,不敞開內心世界;內部這一極上,人物多具有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其心理特征十分突出。《殺不死》中,靜態與外部軸,基本對應著單一軸的人物;發展與內部軸,基本對應著復雜軸的人物。層次分明,易于理解。
四、結語
筆者以敘事學為理論基礎對網絡劇《殺不死》的情節設置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鎖鏈式的因果連接環環相扣,使邏輯性更強。復線型的情節類型展開支線,調整節奏。在人物設置方面,筆者運用尤恩的人物軸線對所有主要人物進行分析,《殺不死》的人物設置詳略得當,層次分明。
注釋:
①②胡亞敏.敘事學[M].湖北.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23,124.
③瑞蒙·科南.敘事虛構作品[M].倫敦:梅休因,1993:41-42.
參考文獻:
[1]譚君強.敘事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杰拉德·普林斯.敘事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3]趙鹿鳴.分析網絡劇的敘事特征[D].遼寧:東北師范大學,2014:1-34.
[4]夏婧.傳播學視角下的微電影敘事研究[D].四川:成都理工大學,201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