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強
摘要: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啟蒙孩子真誠待人,文明做事,讓孩子們身心方面能夠得到健康,全面發展的一門學科,但目前,學校迫于升學壓力,主抓語數外教學,德育工作未真正落到實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樣長期以往下去,小學德育教學只能處于原地不動或直線下滑的地步,小學德育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在此現狀下,如何有效實行德育教育任重而道遠,但卻是一項很有意義的研究,本文針對德育教育現狀,從改變評價體系,德育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學校,家庭及社會合力配合下,研究出可行性策略,旨在改變社會,學校,老師,家長以及學生對德育教育的認知。
關鍵詞:小學德育;思想;基礎教育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我們的生活確實發生在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社會進步中,我們也實實在在得到了幸福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本該是人們的思想認知也跟著社會的步伐也在進步,人們應該更加文明的交流,文明做事,但是現實中,我們會時常聽到或碰到一些違背人類常理或亂丟亂扔被批判的對象,這種不文明行為會有形無形的影響著下一代,新聞報道小書生打架,凌辱老師的事情時有發生。早在2004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要從戰略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觀點,并明確指出學校教育應該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德育教育要建立責任機制。近些年廣大教育工作者為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思想做了大量工作,通過道德講堂,和學生一起實際參加道德講座,植樹種花等各種方式影響學生,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通過各種方式的影響,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依然很多,總體看小學德育狀況甚至出現下滑破的趨勢,問題雖然表現在學生身上,但是真正的源頭還是教育方向出現了問題,德育教育異于其他課程的教育,它不會以直接的形式表現出來,沒有什么具體正確的概念讓學生去掌握甚至死記硬背,德育教育的最終成果表現于每位學生身上,以學生的言談舉止,做事方法方式,待人接物,行為舉止等各個方面,對每位學生有特殊且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人情現狀,并正確對待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客觀矛盾,積極探索出新的方法策略,更好的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讓德育工作真正表現于學生并受益于學生,讓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重視德育工作,讓學生得益于一生。
二、小學德育學習現狀分析
由于升學壓力及家長期盼,學校評估體系影響,現在小學教育基本走向了重教輕德的道路,目前各學校主要以升學率作為學校教學的最主要指標,學校將有能力的老師全部分配教數學、語文和英語,很多學校直接將語文、數學、英語稱之為主課,將德育學科稱之為副課,這也很明顯的顯示出學校對德育工作的態度,工作作為老師,評價老師教育教學的也主要以語數外為主導,不會有學校對德育教育投入大量學習時間,師力和物力,因為德育老師所教的課程不做評價,老師教學無壓力和動力,那么老師肯定是不會重視德育教育的,因為沒有約束,老師是不會認真心細的去好好教學生的,就自身而言,上小學時語數外老師上課都及其認真,就連教室都充斥著緊張的氛圍,來時恨不得將知識全部填在每個學生腦子里,語文老師想填滿,數學老師想填滿,英語老師也想填滿,總會讓人感覺腦子不夠用,但上德育課就完全不一樣了,德育老師會時不時的開玩笑,時不時的讓休息一下,更有時讓我們看電影,那樣的課程,讓人放松,但上課老師講的內容,就像一張白紙,上課前是白的,下課后,依然很白。這說明,老師對德育教育也是完全不重視,沒有學校的支持,老師的悉心教育,學生當然更不會重視了,這樣導致小學德育教育完全只是擺設,不會發揮任何作用。
三、改變德育教育的部分思考與建議
1、轉變理念,真正落實德育為首,建立德育教育評估體系,改變學校教學觀念,將德育教育結果作為評價學校,老師的重要指標,將德育教育課程納入學校主課來學習,考試。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應緊緊圍繞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這一關鍵理念設置課程,師資和其它資源,大力發展以德育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讓老師,學生真正透徹理解到德育工作的重要價值以及帶來的隱形財富,小學生教學主要以啟蒙教育為主,也是塑造人生的關鍵時刻,因此學校應克服種種困難,轉變觀念,擔負起學生思想品德成型階段的塑造重任。教育機構也應轉變觀念,不以考試為考核學校的唯一標準,應健全考評機制,將德育教育納入重要考評機制,通過各方的努力,真正讓德育教育推向重點學科,切實以道德素質教育為向導,樹立“做事先做人,以德育人”的育人理念。
2、德育內容標準化,德育老師專業化 德育教學工作不同于其他教學科目,所涉及的范圍及其廣泛,所涉及內容及問題沒有具體答案,一個問題,可以有成百上千種解釋方法,每個人對于道德理念和思想也千差萬別,因此,做好德育教育,必須依據小學生基本狀況和接受能力為前提劃分范圍,將小學德育課本內容重新劃分,每節內容找出重點并重點講解,將內容按課時分好,所授內容必須標準化
對于授課老師,也必須是專業的德育老師,專業課程老師會抓住學科重點講解,也會及時發現課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及時的發現學生的困惑,專業老師不會照本宣讀,他會以專業方面的知識以說笑的形式讓學生產生興趣,而不會提非課程以外的話題,這樣有效的克服了學生學習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四、總結
德育教育對于小學生的培養和塑造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德育教育也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所必備的工具,有關機構和學校、老師、家長和孩子應重視孩子道德教育建設,使得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實處,還可以開設道德講堂,以道德為主題的辯論或以實際行動參與社會活動,真正受益于學生。
參考文獻:
[1]對小學德育生活化途徑的探索[J].楊小鳳.新課程(小學) 2018年02期。
[2]小學德育生活化實施策略[J].李強.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16年10期。
[3]小學德育生活化途徑探索[J].黃曉琴.甘肅教育 2018年05期。
[4]小學德育生活化體驗式教學之我見[J].王亮.中華少年 2018年11期。
[5]淺談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阮尖兵.時代人物 200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