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軍
【摘 要】信息化條件下進行新疆民族民間音樂教育傳承,并從傳承的主要內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點難點、基本觀點和創新之處加以論述,以期為新疆民族民間音樂資源在信息化條件下傳承與保護提供可參考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信息化;教育傳承;音樂資源;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3-0177-02
一、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英文名稱informationalization ,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
以互聯網為依托的信息化已經改變了人們工作生活與學習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思維方式的改變,俗話說“窮則思變”,其實要想發展也必須改變,而信息化之路是我們無論是教育還是其他方面所必須要走的一條路。不遠的將來,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方向為:教學信息資源整合、教育信息化管理標準統一、社會學習者的個人素養和教育信息化投資效率提高、教育信息化評估體系不斷完善等方面。新疆民間音樂教育資源在信息化條件下的發展也是如此。
二、新疆民間音樂資源
新疆位于中國的西北地區,自古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至十九世紀末,新疆已有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回、柯爾克孜、滿、錫伯、塔吉克、達斡爾、烏孜別克、塔塔爾、俄羅斯等13個主要民族,目前除了滿族音樂資源較為匱乏外,其他民族都較完整。生活在這里的各民族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不同文化的浸染,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多元文化,由此也產生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例如:維吾爾“十二木卡姆”,包括“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等等。此外,還有其它各少數民族的民歌等等,如此浩瀚的音樂資源,如何有效的教育傳承,信息化條件下的傳承方式是必由之路。
三、區內外研究現狀述評及研究意義
目前國內信息化發展還存在許多不足,一是總體技術水平低,自主創新能力差。二是信息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合理。 三是開發能力不足,信息技術發展相對滯后。新疆地區是多元文化的匯聚之地,而各民族的音樂文化都是以口傳心授為主,當這種傳統的傳承方式受到現代社會的沖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新疆的各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這些瀕臨滅絕的優秀文化成果,促進新疆各民族之間文化的相互認同和交融,已成為我們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在音樂教育應用信息技術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信息技術為音樂教學提供了一個無比優越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平臺。因此,信息化條件下開發利用新疆民間音樂資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信息技術的運用是實現教育最優化的有效途徑。其次,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保護與傳承民族民間音樂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基于信息技術載體的新疆多元文化音樂資源具備理想的傳承通道。第三、信息技術應用于新疆音樂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是時代發展的潮流,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技術手段,也是新疆音樂教育與國際接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途徑。
四、信息化條件下傳承與保護新疆民族民間音樂資源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內容。進入二十一世紀,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我國的音樂教育領域。研究內容包括:研究信息技術應用于新疆音樂教育的必然性及其所面臨的困難,并提出解決的思路與方法;闡述信息技術在新疆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及設想,開發新疆音樂教育的教學應用軟件及其實踐成果;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音樂課程的開發與整合,更新傳統教學觀念,形成主動、開放、高效的教學等。
(二)基本思路。前期要進行扎實的調查實錄工作,為研究打下良好的資料基礎。以音樂形態學分析方法為指導,對新疆信息化的發展展開調研,并以調研為基礎,研究信息化條件下開發和利用新疆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資源的可行性。為新疆音樂教育中使用信息技術提供參考,從而達到研究保護、傳承與發揚維吾爾族優秀音樂文化的目的。
例如:新疆音樂文化遺產多媒體資源庫互聯網平臺的搭建,主要工作任務包括:首先,流媒體服務器的搭建。根據多媒體資源庫網站的需要購買聯想或者華為的流媒體服務器,并對流媒體服務器進行環境配置;購買流媒體點播基礎系統,在流媒體服務器上進行搭建。設定服務器環境參數,訪問參數以及日常管理規范。其次,基礎平臺的二次開發以及網站結構和頁面設計開發。采用ZEND DEVELOPMENT ENVIORMENT開發工具對基礎系統進行二次開發和布局,根據布局需要對網站結構進行設計,最后根據結構對多媒體資源庫網站進行頁面設計制作。最后,多媒體資源庫網站的資源上傳及網站整體測試。多媒體網站設計開發完成后,上傳之前整理編輯好的部分多媒體資源庫資源,進行整站測試,包括訪問鏈接測試、點播效率、播放速率、壓力測試等等工作。測試通過后,正式開通使用多媒體資源庫網站,進行試運行。
(三)研究方法。該課題主要運用實驗法,利用各類音樂軟硬件、樂器測試軟件、音樂錄音軟件等對新疆各民族的音樂進行分析研究,得出技術性結論。同時,在信息化條件下,利用互聯網,開發設計新疆民族音樂資源相關的音樂網站,以及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起新疆音樂資源的數字化交互平臺。
例如:新疆音樂文化遺產多媒體資源庫互聯網平臺,它采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實現音視頻等方面的互聯網訪問、欣賞以及下載服務。具體包括搭建流媒體服務器、開發建設在線音視頻點播網站以及多媒體資源庫資料的電子化以及網絡化工作等等。涉及技術包括WINDOWS環境下流媒體服務器的組建,PHP技術應用以及SQL數據庫的開發應用。采用現國內主流的流媒體服務商提供的基礎系統,在ZEND DEVELOPMENT ENVIORMENT工具進行PHP二次開發,網頁前臺采用Dreamweaver軟件進行開發。采用PHOTOSHOP進行頁面設計以及音視頻封面設計。采用Flash進行動畫宣傳設計。此外還有HTML語言、javascript語言、CSS等多樣化技術應用。具體音視頻技術指標有:視頻編碼:H.263、視頻編碼:H.264、音頻編碼:AAC、流媒體傳輸協議:HLS,流媒體傳輸協議:RTMP等。
(四)重點難點。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創新教育,整合多元教育文化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具有以下的特點:第一,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第二,使音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第三,有利于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改革能力。第四,有利于全面的教學評估。因此,開發設計出具有新疆地區特點的信息化應用是本研究的重點難點。
(五)基本觀點和創新之處。以信息化條件下開發和利用新疆民間音樂資源研究這一獨特視角切入,為信息技術在新疆音樂教育中的應用進行技術定位,尋求技術與資源的有機結合,樹立新疆音樂教育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正確理念,探索實踐方向,以實現現代音樂教育的最優化。繼而對新疆地區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資源在信息化條件下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五、結語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文化自信,利用現代科技大力傳承和發揚優秀民族文化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我們力圖在研究應用信息技術的同時,將民族音樂的教育內容通過信息技術與手段納入到整個音樂教育的體系中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體現出現信息技術對新疆音樂教育進行改革的必要性、先進性與可實施性。同時,利用信息技術來挖掘新疆音樂教育豐富的音樂資源,并以信息技術為手段進行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從而探索出一條適應中國國情、體現新疆特色的實施民族音樂教育的高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