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冬妹
一、創設自然角對探究性學習的意義
自然角是指在幼兒園室內、廊沿或活動室開辟的,供幼兒飼養小動物、栽培植物、陳列實驗品使用的班級活動的一個區域。自然角彌補了幼兒活動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為幼兒提供每天接觸、長期觀察、親自管理、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幼兒隨處可用的實驗室,也是幼兒比較深入地進行科學探究的好場所。
《指南》中提出:“要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孩子們天生屬于大自然,他們與大自然萬物有著與生俱來的同理心。自然角是自然的縮影:有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有開花結果、發芽落葉的各種植物,有形狀各異的石頭,有五彩繽紛的貝殼……它們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幼兒,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和愿望。幼兒這種探索的原動力非常寶貴,教師需要及時捕捉,并引導幼兒在與自然角環境的互動中獲取知識和經驗,保護幼兒對自然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自然角創設中存在的問題
蒙臺梭利曾說:“學習發生在有準備的環境中。”所謂“有準備的環境”指的是能促進兒童主動學習與探索的環境。在自然角中,“環境”就是幼兒觀察和探究的內容,是激發幼兒樂于欣賞、觀察、探究、堅持管理的最主要因素。但在實踐中,我們看到幼兒園的自然角更多還只是起到美化和擺設的作用,而其最重要的探究價值遠沒有被真正的挖掘和利用。
在創設具有探究性的自然角環境中,我們有話要說,有疑慮需要尋求解答,每周的業務學習時間,我們以年級組為一個團體將創設自然角環境時遇到的問題進行梳理。各年級組的問題梳理出來后,三個年級組就把自己的 “金點子”和大家一起分享,提煉出解決方法的“關鍵詞”,進行簡單的講述。
三、各抒己見,互解疑慮
秋天來臨,圍繞課程游戲化的精神,有哪些材料可以引入自然角,并能真切地引發幼兒的參與,并能和一日活動深度結合的?集體學習過程中結合具體例子進行講述,例如秋冬蔬果成熟,可以和孩子在自然角進行泡菜炮制,在科藝播報進行疑問簡答,美術區進行產品包裝設計等等,大家以智慧碰撞智慧,激發教研的火花!
四、優化自然角創設,促進探究性學習
如何優化自然角環境,讓自然角的創設和利用真正走入幼兒的生活,真正發揮自然角在幼兒探究學習中的教育價值,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與實踐。
(一)遵循幼兒特點,創設適宜的探究環境
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認知特點、思維、情感都存在著年齡差異,自然角的環境創設必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
1.解讀《指南》,確定各年齡段幼兒自然角的探究目標。
2.目標引領,創設有序且有年齡層次的自然角。
通過對目標、內容與形式的梳理,教師創設自然角的目的性增強,將收集到的材料分區擺放、歸類呈現,根據各年齡段有側重的收集材料,呈現方式也依據年齡段有所不同。教師在目標引領下,預設探究內容,指導幼兒開展適宜的探究活動。
(二)感知幼兒需要,創設支持性探究環境
環境的創設只有以幼兒為主體,遵從他們的意愿,重視他們的主動參與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教育效能。
1.聽——從交流中了解需要。探究性學習一般都由問題引發,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必然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疑問,這是他們的認知局限性造成的,也是探究活動得以繼續深入的教育契機。因此,讓“幼兒學會說”“老師學會聽”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安排每周固定交流時間與日常隨機交流相結合,提供充足的機會讓孩子們講述他們的發現,教師在與孩子們共享發現的同時,從孩子的語言中了解他們興趣的需要、知識經驗的需要,及時捕捉探究點。
2.做——在理解中支持探究。當教師捕捉到孩子們的需要后,要同時做好物質和心理環境的支持:給予時間,滿足幼兒探究的需要;給予材料,滿足幼兒操作的需要;有策略的“引”和“助”,滿足幼兒經驗的需要;鼓勵探究表達,滿足幼兒交流發現的需要。在互動中引領幼兒的探究活動步步走向深入。
(三)追隨探究過程,創設動態性環境
在自然角環境創設時,我們不僅為幼兒提供操作所需的材料,還用環境記錄幼兒探索的動態過程、漸進的認知和獲得經驗的過程,使之成為幼兒所思所想的表達舞臺。
1.記錄留痕。教師應及時將孩子探索的每一次活動、有價值的問題、討論的過程和結果,用照片、圖示、文字的方式進行記錄,同時保留孩子們操作記錄的圖表和圖示。
2.動態呈現。用多樣的方式呈現幼兒的探究過程,讓孩子們能在環境中尋找到自己動態的、可回憶的、想表述的、有成就的探究過程,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后續的探究熱情。同時,自然角的環境也得以持續不斷的完善和豐富。
自然角環境的優化,激發了幼兒對自然現象的關注與探究的興趣。幼兒在自身的探究實踐過程中,體驗著探究學習的快樂以及與人交流、合作的樂趣。教師在支持性自然角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學習并傾聽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為幼兒提供了充分探究與表達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