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音樂系學生的角度分析網絡上較為火熱的武漢市教育局學生管弦樂團演奏的《拉德斯基進行曲》。
關鍵詞:音樂;指揮
當今的中國社會,發展飛快,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上升。人們對于藝術,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追求更為高雅的藝術。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每個城市的大劇院或者歌劇院不斷建成,裝修風格也是越來越現代與華麗。社會上各式各樣的琴行隨處可見,培訓美術、舞蹈等藝術課程的機構也層出不窮,可見,人們不斷認可美育對于人的一生發展的重要性,如今已經有更多的時間來投入于精神生活和享受之中。
近日,2012年武漢市教育局學生管弦樂團演奏的一首《拉德斯基進行曲》走紅網絡。《拉德斯基進行曲》是奧地利作曲家,老約翰斯特勞斯所作的管弦樂曲,節奏感強,膾炙人口。這首樂曲經常被世界上各大交響樂團演奏,但是為什么武漢市教育局學生管弦樂團演奏的卻能走紅網絡呢?聽完這首作品,帶給我的感受是震驚,這首作品走紅網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整個交響樂團的弦樂聲部與管樂聲部的調性不一致,導致帶給人們一種極其不協和的聽覺感受,被網友們戲稱為“《拉的刺激進行曲》”,可見,不僅是我,其他聽眾對于這首作品的演出也是不認可的。
我作為學習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對于這種演出我也是不認可的。追求藝術是正確的,但是也要量力而為之。一個樂團連音樂基本素養中的音準都沒辦法控制到位,那這個樂團所帶給人們的演出是極為失敗的。主要問題我歸結為以下三點。第一,指揮缺乏基本音樂素養。在排練的時候,指揮就應該對調性錯誤這種基本音樂常識有明顯的認知并進行改正,根據演出的情況很顯然指揮沒有進行改正,而是放任這種情況的發生,作為一個指揮來說這是對整個樂團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第二,指揮對樂譜了解匱乏,指揮在拿到樂譜的時候,就應該進行讀譜,對各聲部所演奏的旋律有一定的了解。這次學生管弦樂團所演奏的《拉德斯基進行曲》中,管樂、弦樂聲部旋律的走向沒有問題,問題可能在于管樂聲部譜子需要特定的調性的樂器進行演奏,例如,本首作品需要降b調的單簧管進行演奏而學生們并沒有使用該調性的單簧管,從而導致調性不統一,帶給人們一種不和諧的感受。第三,指揮缺乏演出前的排練及責任。一部作品的演出,其背后都是每位成員的付出。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本例中呈現的演出,各個聲部的調性都沒做到統一,這在音樂中是最為低級的錯誤。可見這位指揮并沒有排練這首歌曲。指揮是一個樂團或者是合唱團的核心與靈魂,一個樂團或者合唱團演出成功與否,大眾首先評論的一定是指揮。指揮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打節奏,而是像一位導演一樣,進行排練、音樂情感的處理、演出曲目的排序等等,經過一系列的打磨,才能給人們帶來賞心悅目的音樂作品。
現在學習音樂的人們越來越多,從幼到老,都在學習音樂或者是參加樂團、合唱團。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們對高雅音樂的理解還沒達到一定的高度,生活水平的提高與高雅音樂的追求之間還存在著差異性。在生活中,我看過有些合唱團體或者樂團的演出是自娛自樂,比如在公園或者是在廣場等等地方,很多指揮其實并不是懂音樂,而是只懂得拍子對了就可以,更有甚者指揮起來手舞足蹈,很是滑稽。這就涉及一個問題——音樂的規范。音樂是一個系統的學科,在教授或者傳播的過程中,都要講究規范,沒有規范而系統的方法,憑借主觀意識一個勁的如同盲人摸象一般的排練,只會毒害與你一起在音樂道路上的同伴。就如同該事例,組建樂團、提供演出機會為學生們提供學習音樂的平臺,這個出發點是值得肯定與推崇的,但是他們的指揮,沒有規范的音樂方法,反而適得其反,毒害了這些學生。武漢市教育局回應到:“盡管‘不專業,‘漏洞多多,仍要為他們當時的努力和勇氣點贊!”“不專業”“漏點多多”這些音樂本質的問題不去解決,反而為了努力和勇氣點贊。武漢市教育局這點評在我看來,就是為演出失敗的一種自我安慰,可笑至極。不管勇氣什么的,整首樂曲演奏下來,帶給人們根本沒有高雅藝術的感覺,反而讓聽眾感到極其不適,這是需要檢討與改正的。現在各地交響樂團或者合唱團層出不窮,水平層次參差不齊,作為音樂專業的學生,我希望音樂在發展與普及的同時,也要讓熱愛音樂的人們,在規范的音樂學習系統里,享受音樂帶給人們的美好。
作者簡介:陳何延,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專業2015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