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Q這個字母變得越來越常用,先是在以青年為主的網絡上,后來又流行于青年人的口語中,如:
(1)陶樂現在在圈內已經是小有名氣,因為她那兩條標志性的小辮子,也因為她那很Q的形象。(新民晚報 2008年4月26日)
(2)有事請Q我
(3)6個Q提升個人品牌競爭力(《中國證券報》2007年7月11日)
(4)好個Q啊,什么爛完應啊(bbs.che168.com/archiver /tid-240502.html 2K 2008-3-27)
Q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但我們發現,以上這四個例子中雖然在形式上都使用了Q這個英文詞,但其來源和意義并不相同,我們分別把它們叫做Q1、Q2、Q3、Q4。
Q1指的是“可愛”,它的來源是英文單詞cute,它的發音就是/kju:t/,由于語言“經濟原則”的作用,詞尾的輔音/t/逐漸脫落,在發音上只保留了/kju:/,與字母Q的發音相似,于是它的表現形式就變成了Q,這與I love you被寫作I love u的道理是一樣的。現在這種用法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如:
(5)近日,由金酷游戲公司舉辦的“生肖最Q女生評選大賽”,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女生參加,每一個參加到活動中的女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北方網 2008年04月26日)
(6)你們的用品夠情侶嗎?超Q情侶家居用品(購房者網站 2008年4月26日)
這種用法既簡潔,又顯得很時髦,能夠吸引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眼球。
Q2的Q其實是一種網絡通訊工具OICQ的縮寫,直接說OICQ確實顯得啰嗦,不符合使用者(多為年輕人)的心理,而且,由于服務器代理商騰訊公司把這款軟件命名為QQ,所以“使用QQ”就被簡化為一個獨用的Q,就像很多年輕人常說“我Q故我在”,從“call我”到“Q我”更顯示出了網絡時代的特點,而使用QQ的人更是成了“Q友”“Q哥”“Q妹”。Q從名詞到動詞再到形容詞,這個Q在網絡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如:
(7)帶你Q起來Q得開心Q得快樂Q得健康,對不?(http://8131013.bokee.com/5431370.html)
隨著Q1、Q2的廣泛使用,它們在意義上有時會發生融合,語義中既包含“可愛”,又顯示出一種由網絡賦予的“前衛”、“時髦”,如:
(8)即日起在正門廣場舉行“Q彩DIY”活動,凡當日在彩旋百貨消費滿299元的顧客都可以免費得到限量Q彩水杯一個,消費者可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白色的模型上涂抹喜歡的色彩。(《京華時報》2008年4月27日)
Q3則是指英文單詞Quotient,翻譯過來就是“商數”,我們常說的IQ、EQ中的Q就是這個Q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要獲得成功需要的商數越來越多,除了IQ(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EQ(情緒商數Emotional Quotient),還有所謂的CQ(創意商數Creation Quotient)、LQ(學習商數Learning Quotien)、MQ(道德商數Moral Quotient)、BQ(美麗商數Beauty Quotient),這就是例(3)所說的六個Q。
由于以上三種不同來源的Q的大量使用,最近又出現了一種泛化使用的形式,也就是Q4:
(9)美個Q! 最煩紅燒肉顏色渾身幫幫硬的鬼妹(http://www.webjb.org/webjb/jing/)
(10)xx的,圖書館管理員有個Q素質啊!!!(post.baidu.com/f?kz=142476776 26K 2006-10-27)
這種用法通常用在辱罵性的言語中,首先出現在網絡上,最近在青年人的口語中也多見起來。我們認為,這個Q的出現代替了原來這個位置上的另一個字母詞P,也就是辱罵性的“屁”。這種用法的出現一方面是由于它看起來比P要文雅一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下年輕人求新求變的心理特點。另外,不用別的字母而偏偏用Q來代替,也反映了Q的使用頻率非常高,這也是“類推”的結果。
陳穎、陳一(2016)談到“主觀性”和“自主性”是有區別的, 從對字母詞Q的使用的分析,我們發現,由于字母詞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受到年輕人的熱衷,它能夠體現說話人的主觀性。此外,通過分析我們也發現,字母詞的廣泛使用使字母詞具有了泛化使用的環境,比如我們這里分析的字母詞Q從具體有所指到無所指就體現了這一點。
參考文獻:
[1]陳穎,陳一《“看見”“看到”差別的認知闡釋》,《語文研究》2016年第1期。
作者簡介:徐開妍(1982-05),女,漢族,籍貫:黑龍江,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現代漢語語法及對外漢語教學。
本文系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漢語國際推廣視閾下江蘇地域文化的分類及傳播機制研究”(17YYC002)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