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并成為現代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教學內容。它的新鮮性、直觀性、趣味性、多樣性越來越適宜課堂教學。在最近幾年的語文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合理科學地運用多媒體,可以把靜止的、呆板的文字、畫面轉化為鮮明的視覺、聽覺、動感形象,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密度,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本文就中學語文教學廣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意義,以及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來優化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運用信息技術時需要注意什么等幾方面作一些論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優化;學習興趣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語文教師采用信息技術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現在的社會,連農民都懂得通過互聯網發布產品信息來推銷產品,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師仍然堅持傳統觀念,堅持一本教科書、一枝粉筆、一塊黑板的單一教學方式,必將成為時代的落伍者,被時代的列車所拋棄。信息化時代的語文教師更應積極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以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榮,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環境,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深入的開發性研究,使之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語文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僅是21世紀教育現代化必須完成的任務之一,也是語文學科克服自身弊端,進一步實現科學化的有效途徑。 在社會信息量急劇增加的今天,作為信息主要載體的語文,它的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和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形式,從而適應今天的信息化社會,否則就會失去它在基礎教育中的應有地位。所以,語文學科必須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采用信息技術來解決以往語文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優化語文教學,推進課程改革,這是時代發展對語文學科的必然要求。
對于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達到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從而優化語文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恰當融入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父母的督促和教師的簡單說教。如果連學習的興趣都沒有,怎么會積極參與探究與創造呢?怎么能夠在有限的時空、有限的能力局限下有所創新呢?相反,如果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在興趣、愛好的促使下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盡管自己的閱歷還淺、知識還貧乏、能力還低下,但他們會努力去追求,努力地去完善自我,甚至會干出不平凡的驚人的事情來,真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是被實踐早已證明得出的結論。因而教學中如何撥動學生的“興趣”這根弦,尤為重要。近年來,我在教學中恰當融入電教媒體,收到較好了的效果。
二、 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語文是一門充滿美、再現美、創造美的重要學科。如果課堂上,老師僅僅依靠粉筆、黑板和嘴為媒體,很難讓學生進入課文描繪的美境,很難讓學生產生豐富而真切的情感體驗。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熏陶感染,豐富自己的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認識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在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課文中的插圖、文字、英雄人物、愛國將士、模范群體、壯麗河山、自然風光活靈活現的展現給學生,用語文教材中的語言文字美、人物形象美、人物心靈美、作者感情美、道德情操美去熏陶感染每一名學生,引導學生陶冶自己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美的享受。
三、 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語文老師應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努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如:教師可以利用校園廣播、校園網,定期播出學生的不同內容的文章、爭論性作文、假象性文章以及課文續寫、改寫、小小說、詩歌、散文等文章,讓全校或全班師生共同評選出“最具有創意的文章”及“創新能手”,給予表彰獎勵,充分鼓勵學生創新,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教育氛圍。
四、 巧用多媒體資料,培養寫作興趣
學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難癥”,而每周的作文指導課,盡管教師針對寫作要求,進行了反復提示,啟發引導,學生仍然是“無話可說”。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寫作應該有與文章相關的感情表象,它主要包括學生生活中積累的材料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以獲取的親身感受,這就要求學生在寫作前,必須對社會生活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獲取清楚豐富的表象。然而由于學生社會閱歷淺,社會生活體驗少,因而造成無從下手的局面。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借助投影、幻燈、錄像、錄音及課件等電教媒體,為學生提供真實、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創造觀察的最佳情境,然后引導學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與平時親自經歷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即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打開學生的感官的窗戶、思維的閘門,學生寫起相關作文就會得心應手,從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五、語文教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需要注意的問題
計算機進入課堂,給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帶來極大的方便,不但豐富了課堂內容,活躍了氣氛,增加了教材的信息量,還解決了許多傳統教學手段上無法解決的難題。顯然,依靠信息技術來服務教學有著明顯的優勢,但也應充分認識到:不能完全地以現代手段代替傳統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時刻清醒地認識到,教師才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主體,計算機是助手。以往有些教師運用演示式的課件實際是以灌輸傳授式進行教學的,而且使用的是沒有很好設計、單純演示型的多媒體課件或電視錄像片。例如,有些教師在制作、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將課堂上要講的教材內容、問題、答案和板書等都打進課件,課堂上就抓住個鼠標一點,到下課就完了,教師連一個板書都不用,要提問題點一下鼠標,要講答案又點一下鼠標,完全依賴計算機,使教師在課堂上失去了地位和作用。
其次,語文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使視頻、音頻、圖片、動畫等直觀、形象、立體的綜合效應在語文課堂中充分發揮作用,讓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智能化、網絡化等方面的強大功能在語文課堂中得到開發。而不能僅是“板書”搬家,把寫在小黑板上的內容挪到幻燈片上;或僅是書本和作業本搬家,把學生讀紙制品的書、做紙制品的練習冊子,變成從計算機屏幕上讀書。因而也失去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活力,容易造成“機灌”的灌輸式教學,也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
總之,經過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只要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找到它們與教育規律的契合點,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一定能為語文教學改革開辟一條新道路,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素質和優化語文教學,為培養創新型人才開拓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 現代教學設計論[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盛群力,李志強編著, 1998
[2] 網絡教育應用教程[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祝智庭編著, 2001
作者簡介:
秦萬兵,男,漢族,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1973年4月出生,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