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茜菲
摘 要:《藥理學》是藥學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必修課,通過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課程現狀進行分析,尋找不足之處,結合教學實際,探討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三方面進行的一系列教學改革,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藥理學;現狀分析;教學改革
《藥理學》是藥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是中藥學、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間的橋梁課程。能夠為闡明藥物作用機制、改善藥物質量、提高藥物療效、開發新藥、發現藥物新用途并為探索細胞生理生化及病理過程提供實驗資料。其目的是通過藥理學的理論學習和實驗訓練,使學生掌握各類藥物的藥理作用、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藥物間的相互作用。為學生在臨床中合理用藥或指導臨床合理用藥、防治疾病提供理論依據,為從事藥品生產、藥品質量控制等相關工作打下必要的藥理學基礎。該課程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可滿足學生日后工作及學業繼續深造的需求。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中,藥學相關專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藥理學》作為藥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傳統學習方式,化被動為主動。為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摸索研究。本文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工作中的個人體會,對現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進行初探。
1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設置不合理
該課程作為一門必修課,部分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其實驗課時分配時間太少,這就導致實驗項目數就要減少,從而縮短了學生的鍛煉時間,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存在一定出入。例如作為大專學生的必修課,其課程設置中只有4個實驗學時,一個實驗項目,從而使學生只能夠學習和掌握動物的基本操作,并不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無法帶給學生藥物藥理作用的直觀性教學。
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理論知識與實驗內容脫節的現象。通常在開學二周之后,便著手安排試驗時間,且實際安排中,通常實驗時間是連續、不間斷式進行的,從而導致理論知識還沒學習,實驗先行的現狀。
1.2 課程內容較陳舊
《藥理學》教材更新速度比較慢,不同出版社的教材區別不明顯。其內容主要還是傳統課本的一些藥物,未將新藥納入其中。該課程主要涉及體內過程、作用機制、藥理作用、臨床應用、藥物相互作用、不良反應及禁忌癥等七方面內容。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側重于前四方面,而藥物相互作用、不良反應及禁忌癥教授課時相對較少,這使學生在未來工作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藥理學》課程的開設,是繼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等兩門課程之后進行的。學生只有學習了人體解剖學、生理學之后,才能在學習《藥理學》過程中易于掌握其作用機制、藥理作用。但是部分專業在課程安排項中未設置這兩門課或者開設的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吃力。
1.3 課程教學方法陳舊
傳統的教學方法為板書式、填鴨式教學。即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強迫性記憶,完全無學習的快樂性。慢慢地學生開始有了抵觸心理,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下降。
任課教師多為醫藥類學校畢業,多缺乏相應專業知識,在教學中很難理論聯系實際,舉例相對比較匱乏且不容易貼近生活,無法給學生帶來心靈的撞擊。在教學過程中,多為照本宣科,講述的知識多為課本傳統知識點、傳統藥物,未考慮課本中藥物在臨床應用的廣泛性與實用性。課堂簡述的部分藥物在臨床應用過程中,由于不良反應等缺點,導致臨床甚少應用,從而使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有差異。
2 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2.1 合理安排課程
重視實踐的必要性,其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根據實驗目的,通常可將實驗分為驗證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前者以驗證理論課的教學內容為主,通過對具體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的觀察,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論課所講授的理論知識;后者以基本技能訓練為主,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合理分配理論與實踐課時,能夠使學生既學習了理論知識又增加了鍛煉自身的機會,《藥理學》作為一門必修課,意義重大。
2.2 改進課程內容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醫藥事業的發展亦蒸蒸日上。過往生活中的疑難雜癥,借助今天先進的醫療手段,大部分疾病已經被克服,人類平均存活時間增加,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因此為了使學生在日后就業中提高就業優勢,應在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了解臨床新藥的應用信息,并且重視藥物的不良反應、禁忌癥和藥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教學,擴大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就業時信心滿滿。
鑒于目前未列入教材的新藥臨床應用甚多,教師不能教條地按大綱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照本宣科,應遵循大綱的基本要求而不被大綱所束縛,應根據臨床用藥的實際情況編寫介紹新藥的補充教材,充實藥理學教學,以便使學生畢業后盡快適應工作的需要。
2.3 改進實驗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多采用多媒體、案例式教學,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改變以往枯燥式的教學,結合臨床與實際,多講解臨床案例,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的生動。在任課教師選擇方面,優先選擇有臨床工作、實習經驗的人員,有利于將臨床信息帶入課堂,使學生學習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能夠帶給學生學習的成就感,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課程質量提高的目的。
綜上所述,進行藥理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為培養現代化的應用型人才提供保證,應給予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韓建明,張耀武.高等學校實驗教學實踐探討[J].實驗教學,2010(24):138-139.
[2]王園園,王濤,蔣會慧等.《藥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長江大學學報,2015,12(3):81-84.
[3]郝桂蘭.藥理學教學改革之我見[J].衛生職業教育,2003,21(2):112-113.
[4]秦紅兵,熊存全,王毅兵.關于藥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0,23(3):319-321.
[5]鄧華菲.CAI在生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9,23(3):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