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寧
摘 要:鐵路建設項目概預算管理自成體系,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建筑材料市場的千變萬化,鐵路施工企業自購材料(以下簡稱"自購材料")的價格也隨之變化,其材料價差的調整方法與地方建設項目材料價差調整方法存在較大差異。同時,由于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鐵總")及原鐵道部關于材料價差調整的配套辦法又不夠完善,造成不同的鐵路建設項目在計算自購材料價差的時候,存在著不同的處理原則和方法。本文將結合鐵總的相關規定及通常采取的調差方法,對鐵路建設項目的自購材料價差調整存在的問題給予剖析,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鐵路項目 價差調整 存在問題
目前,鐵路建設項目自購材料價差調整所依據的文件主要是鐵建設[2009]46號《關于鐵路建設項目實施階段材料價差調整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46號文”),以及鐵建設[2012]230號《關于補充鐵路建設項目實施階段材料價差調整目錄的通知》(以下簡稱“230號文”)。46號文自頒布實施以來已歷時8年,通過8年的實踐,發現自購材料價差調整指導意見以及原鐵道部經規院(以下簡稱“經規院”)發布的材料信息價格(以下簡稱“信息價格”)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在計算自購材料價差過程中,不同的處理原則和方法所形成的結果差異較大,給真實反映建設成本、合理確定工程造價帶來一定的影響。
1 自購材料價差調整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46號文和230號文相關規定及配套材料信息價格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造成自購材料價差計算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實際問題難以解決,鐵總在批復自購材料價差時的處理原則也存在著差異,具體情況如下:
1.1 調差涉及的工程范圍問題
46號文并未明確規定哪些工程涉及的自購材料可以(或需要)調整價差,幾乎所有的鐵路項目都對施工圖設計及Ⅰ類變更設計涉及的自購材料進行了價差調整,而未對限額以上Ⅱ類變更設計進行材料價差調整,僅部分建設項目對限額以上Ⅱ類變更設計進行材料價差調整。在材料價格變化幅度較大,且限額以上Ⅱ類變更設計較多的情況下,是否對其進行材料價差調整對最終的工程造價影響不容忽視。
同時,在對限額以上Ⅱ類變更設計進行材料價差調整時,也會存在一些具體的問題難以解決。比如有的項目在批復限額以上Ⅱ類變更設計費用時,對于有合同清單的項目,直接采用合同清單單價,而未按初步設計概算編制原則結合變更設計工程數量重新編制變更設計預算,因此無法準確計算變更設計對應的材料消耗數量,這種情況下,不管是采用何種變通的處理方式,其結果均難以反映變更設計材料消耗的客觀實際。
1.2 季度材料消耗量的計算方法問題
46號文中明確“依據合同約定和已完工程數量等,與施工企業辦理材料差價結算”,但是如何確定已完工程數量未明確。大部分的建設項目以季度驗工計價的比例來代替已完工程量比例,理論上沒有問題,但實際上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很多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的部分季度驗工計價金額出現負值就是典型例子,因為季度完工數量不可能為負。即便是采用驗工計價比例代替完工比例,也存在著比例選取不一的問題,有的按季度驗工計價總額計算一個完工比例,有的按章節驗工計價金額分別計算各章節完工比例,有的驗工計價額只考慮了施工圖設計部分,有的驗工計價額則還包括了變更設計或其他費用部分,目前的指導意見沒有一個規范性要求。
1.3 信息價格不全的問題
在經規院發布的材料信息價格中,存在部分可調差材料沒有信息價格的情況,部分材料的使用量還非常巨大(如減水劑、粉煤灰)。目前,不同建設項目對這種情況的處理方式各異,有的直接不調整這部分材料的價差,有的則采用地方信息價,有的采用施工企業的實際采購價格,有的是由建設單位直接明確一個綜合單價,但無論是采取哪種方式,都缺乏必要的依據支撐,從而導致了價差計算的混亂局面。
對于經規院未公布信息價格的材料,多數建設項目會采用施工企業實際采購價作為實施階段價格來進行調差,該方式看似客觀,但實際又存在較大的弊端,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①材料的品質和材料的價格成正比,但與材料消耗量可能成反比。例如減水劑品質越高,價格越高,而實際使用的數量越小,最終的使用數量可能遠小于定額消耗量。在調差數量以定額消耗量為準的前提下,若采用施工企業實際購買價作為實施階段的價格進行調差,則選用高品質材料的企業無疑占盡便宜。
②很多施工企業在簽訂材料采購合同的時候,材料價格均系到工地的價格,且無法將其中所包含的運雜費剝離出來。而有的材料運費可能遠比材料價格更高,比如粉煤灰,在料源地附近的價格就幾十元每噸,但運輸距離遠的地方就可能變成幾百元每噸,如果不能客觀反映材料實際購買價格,將會導致不同施工標段之間的材料價差嚴重失衡、失真。
1.4 信息價格選取的問題
在經規院發布的材料信息價格中,部分材料存在多個品牌的不同價格(如水泥),在計算價差時,到底應該選擇哪一個品牌的價格缺乏依據。目前,多數項目會選取不同品牌價格的平均價格作為實施階段價格,但也有部分項目選取最高價格作為實施階段價格,主觀因素居多,對價差的影響也較大。
1.5 調差材料的范圍問題
在46號文附件《相關物資設備目錄表》中,部分材料種類所涵蓋的范圍存在爭議,如細目號為7的“鋼件”以及細目號為14的“混凝土外加劑”,到底應包括哪些具體材料存在爭議。多數建設項目會立足施工企業,在價差為負時盡可能縮小調差材料的范圍,而在價差為正時則盡可能擴大調差材料的范圍,體現出由于文件規定的不嚴謹而帶來的操作隨意性。
1.6 站房材料價差調整的問題
多數的鐵路站房均采用地方定額編制施工圖預算,其材料價格體系與鐵路的材料價格體系存在差異,對于采用地方定額編制預算的工程,其自購材料價差調整應該執行地方規定還是鐵路規定不明確。
目前多數鐵路站房采用的是鐵路的調差辦法,但又牽涉不同的體系之間存在的技術問題,如采用商品砼時,是調整商品砼的價差還是調整商品砼中的水泥及外加劑的價差,如果是選擇后者,則又存在如何確定商品砼中的水泥、外加劑的含量問題。
1.7 高強度鋼筋替代問題
2013年8月7日,鐵總建設[2013]99號發布的《關于鐵路工程推廣運用高強鋼筋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鐵路工程設計應積極采用HRB400及以上級別高強鋼筋,逐步淘汰HRB335鋼筋”,同時明確:“凡因執行本通知要求需要變更設計的,由建設單位組織并按規定程序辦理”。但實際實施過程中,很少有完善了變更設計手續的項目,在材料價差調整時,又是按高強度鋼筋選取的信息價格,缺乏相應的支撐材料及是否已經進行了替代的證明文件。
1.8 火工品調差存在的問題
在230號文頒布之前,火工品是作為輔助材料納入系數調差,因此在經規院公布的材料信息價格中沒有火工品的信息價格。在230號文頒布之后,將火工品納入主要材料進行實施階段價差調整,為滿足調差的技術要求,經規院重新公布了原價差系數中火工品的材料信息價格,且在之后發布的各季度材料信息價格時同步公布火工品的信息價格。但是由于公布的火工品類別不全,導致在計算材料價差時部分火工品不僅沒有實施階段的信息價格,連編制期的價格也無法獲取,給價差計算工作帶來不便。
2 相關建議
①建議重新制定并頒布鐵路建設項目實施階段材料價差調整辦法,對原指導意見中存在的不完備之處給予補充完善。
②建議對經規院分布信息價格中的材料類別進行擴容,力爭對價差調整辦法中明確的調差材料進行全覆蓋,以解決實施階段材料價格獲取困難的問題。
③建議對公布了多個品牌材料信息價格的材料,在價格選擇的方式上給予明確,比如:參考地方發布信息價格或參考實際采購價格,采用信息價格中的相近價格,盡量減少人為控制因素。
3 結束語
自《關于鐵路建設項目實施階段材料價差調整的指導意見》發布實施以來至今已歷經多年,該指導意見為鐵路建設項目的投資控制、真實反映建設成本,為又好又快地完成大規模高標準鐵路建設任務,建設精品工程、安全工程和節約工程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但是,隨著鐵路建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不斷涌現,以及建筑材料價格的高低起伏,46號文在操作過程中以及與客觀情況的契合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日漸顯現,本文結合鐵路建設項目自購材料價差調整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對價差調整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剖析,希望能給相關部門和從業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 鐵建設[2006]113號,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編制辦法
[2] 鐵建設[2009]46號,關于鐵路建設項目實施階段材料價差調整的指導意見
[3] 鐵建設[2012]230號,關于補充鐵路建設項目實施階段材料價差調整目錄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