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都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高職教育亦是如此。文章以《成本會計》課程為例,闡述了課程的現狀和課程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成本會計、微課
近幾年來,在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成了最受人們關注的領域之一,無論工作、生活還是學習都產生巨大變革。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首次提出有關“互聯網+”的行動計劃。那么究竟什么是“互聯網+”?專業的說,“互聯網+”實際上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就是需要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促進各行各業產業發展。在此背景下,高職教育也同樣面臨機遇和挑戰。究其原因是因為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專業體系、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等方面還有待于不斷改革與創新、優化與完善。《成本會計》作為高職會計專業的職業技能課程,如何變革才能適應“互聯網 +”和人工智能的時代要求,是當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成本會計》課程傳統教學資源的模式
傳統資源模式下的《成本會計》課程設計是以知識的統一傳授為中心,以章和節為資源組織單位,各章節間的內容編排基本上是按照“成本核算基礎知識(前期工作)——產品成本核算基本要求及程序——工業企業成本核算的典型工作任務——產品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報表編制與成本分析”這種框架體系來組織內容編排的,資源組織單位類型單一,仍然是從教師“教”,學生“學”的角度進行設計制作,課堂容量大,時間長。授課對象單一、形式單一、使用不便。傳統模式下更多的是從教師的“教”而不是從學生的角度去研究設計教學,不適合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難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按照這種框架來進行日常教學,就會形成學生在教師的教授下,掌握了產品成本要素費用的核算,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與制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方法,也掌握了產品成本核算的三大基本方法,即: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具體應用,熟悉了成本報表的編制和產品成本各項目的成本分析,但是,卻不能領悟各項要素費用的核算和所選擇的成本核算方法之間的內在關聯性,以及所計算出的核算結果與即將進行的成本報表的編制及成本分析關系,從而無法對工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工作形成全面系統的認識。而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必需學會利用各種不同的資源,構建一個良好的多元化的學習環境,滿足個性化教學需求。
二、基于“互聯網 +”背景下《成本會計》課程改革思路
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作為會計基本崗位群重要組成部分的《成本會計》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課程設計都作了較大的調整。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我們可以將《成本會計》課程設計為翻轉課程混合模式,還可以通過制作微課、慕課的形式以供課堂教學。把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資源應用到成本會計的日常教學中,能夠把抽象枯燥的成本核算過程轉化為若干知識片段,賦予課堂更多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同時學生們可以多渠道在45 分鐘正常的授課時間之外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自主學習,實現資源的再利用,以達到高效學習資源最大化的目標。其次,教師這一職業是不斷探索與創新的職業,在微時代背景下,更應與時俱進,努力提升教學技能和綜合素養。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學習資源,各任課教師在參與微課設計與制作過程中必需把整個教材知識體系碎片化,打破原有的知識排列順序,化整為零,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必須全面理解和把握教材,從而形成適應微時代發展的新途徑;第三,微課可為創新型教學模式提供資源支持,它可以賦予學習者更為寬松的學習環境和列自由的學習時間,通過微課將傳授知識的過程放在課外,讓學習者有機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學習,而把知識的內化過程入在教學內,通過這種方式,使得同學之間,同學與教師之間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溝通與交流,實現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有效對接,提高學習效率。
對于《成本會計》微課的開發、設計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 9個環節:
①明確微課的教學主題;
在對《成本會計》課程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結合高職院校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分析學生的能力構成(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確定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制作成微課,由于每門課程的教學側重點不同,就要求所對應的微課求精而不求多,所以微課不是限定在每一個教學單元都要有。當明確了課程主題之后,就需要圍繞所確定的主題進行認真分析,把主題所包含的內容知識在學生接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由難變易,由繁化簡。以《成本會計》課程中要素費用核算為例,首先明確直接材料費用是構成產品成本的要素費用,明確直接材料費用的構成、計價方法,最后舉例說明幾種產品共同耗用的材料費用如何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分配。
②設計教學方案;
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專業職業能力必修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將微課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學中,將“微學習”手段引入到我們的課堂,將企業產品生產核算過程設計為若干知識片段,用情景化、個性化和移動學習的新模式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引導學生開展學習研究和實踐創新。《成本會計》課程為學期課,共計72學時,其中理論36學時,實踐36學時。在此基礎上,我們依據大量大批單步驟、單件小批量、大量大批多步驟等幾種不同類型企業產品成本核算方法進行課程整體設計,整體設計包括課程學時、授課對象、課程性質、先修課程、后續課程、課程具體內容等項目。在明確整體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單元設計,單元設計共分36次課,每次課均包括教學目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與案例、重點難點與解決方法、教學材料、時間分布、考核任務與檢驗標準等項目。
③微課的教學設計;
微課的設計制作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開發過程,更重要的是體現出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如前所述,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們應遵循每門課程的特點,從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出發,以學生為中心、從服務于學習的角度,深刻剖析本課程是否具有開發制作微課視頻資源的必要性,是否適合做成微課(微課的類型主要有講授類、問答類、討論類、練習類、實驗類等),在此基礎上進行選題,所選主題應重點、難點突出、主題具體明確,能夠有針對性的聚焦于某個具體的知識點,在授課過程中適當穿插師生互動或在開頭部分插入與本次課有關的視頻短片,如,在講授產品成本核算的品種法時,可先播放一小段大量大批單步驟生產類型的企業進行產品生產的視頻,引入本次課主題,提起學習興趣。其次,授課教師在講述時要注重知識的先后順序、語速語調、儀表教態等,使學生們愿意接受所講述的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
④制作微課的教學課件;
制作微課的教學課件,首先應注意字型、字體、字號合理,易于被學習者接受、識別。其次,還應做到美觀大方,色彩鮮明,錯落有致,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第三,一般情況下,課件應配有前奏,介紹微課名稱,主講教師情況,讓學生了解教師情況和研究領域,方便學習。還要有謝幕版塊,有一個針對本次課內容所做的簡短總結,概括要點,幫助學習者理清思路,強調重點和難點。微課內容不要過多,控制在10分鐘之內(據統計短于6分鐘之內的視頻最吸引人),PPT頁數以展示充分,知識點講清楚為宜。可以將與本次課相關的教學資源與活動以鏈接的方式入在PPT中,方便學生對知識的拓展。
⑤撰寫微課視頻的拍攝/制作腳本;
針對《成本會計》這門課程我們是以單播式微課呈現的,以制造費用歸集與分配為例:微課名稱:《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分配制造費用》 片長約:6'50"。
片頭部分16",統一片頭導入,微課頁導入。以企業發生的制造費用片段引入,說明微課題目,提高及引發學生觀看興趣。
對話部分引入34",通過師生互動,引入課程內容。創設情境,以問答、宣傳視頻等形式,直觀體現所學內容的實際性,激發學生對生活實際應用的興趣,抓住學生眼球,專注課堂。
正文講解部分5'15",用豐富的教學案例解釋制造費用計劃分配法的含義,具體操作步驟,引用例題講述制造費用采用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的核算及優缺點和適用對象,使學生全面了解所學內容,做到知其然的同時也能知其所以然,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歸納小結部分45",回應本次課開篇所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梳理重要知識點,加深印象,做好整理。
⑥微課視頻的拍攝或者錄制;
目前常用的視頻拍攝工具主要有:手機、DC、DV單機、雙機拍攝、多機拍攝、自動錄播等。拍攝過程既可以選擇自我拍攝也可以委托專業公司拍攝。拍攝地點可選擇教學樓、實驗室、辦公室、家里甚至是戶外。《成本會計》課程我們采用的是委托專業公司運用自動錄播系統在辦公室進行微視頻的拍攝錄制,特別強調的是在錄制過程中攝像機不要打成自動的,特別是聲音,因為如果自動的話,遇到上下課時間,就會表現出比較大的噪音,影響視頻效果,因此,對于拍攝環境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在進入后期編輯時,通常情況下,主講教師的固定鏡頭不要超過3分鐘,期間可以通過ppt切換或者插入一些學生互動場景,也可以穿插一些相關知識點的圖片或者動畫等方式來調節,這樣做出來的視頻會更生動活潑具有吸引力,如果再有一些緊緊貼合教學內容的視頻小短片,則效果更佳。
⑦設計制作微課配套資;
微課配套資的開發應符合國家教育方針與政策,符合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課程標準,適合多種技術條件應用的需求,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符合各段學生的認知特點,目標清晰、定位準確、重點突出,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能在各種平臺環境中共享使用。一般包括:微視頻、微教案、微課件、微反饋、微練習、微小測等內容。
⑧教師的微課教學活動實施。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不僅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更能夠促進教學思維的轉變,提高專業能力和教學素養。由此可見,微課的教學活動必需融入到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中,由教師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另一方面,微課的實施,必然需要新的教學環境、教學模式和教學技術,從而推動教學創新,因此,微課的具體實施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授課教師必須事先充分研究教材、熟悉教材內容,同時還需要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為拓展知識還應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充實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引人引人入勝的、優質的微課。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在“互聯網+”背景下,微課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被廣泛推廣及應用于《成本會計》日常教學中,引領著教育教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新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在此背景下,高職教育更應緊跟時代步伐,把握高職教育特點、牢記高職教育的目標,緊跟市場人才需求,與時俱進的進行課程改革建設,力爭培養出能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一定貢獻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本文為 2017年校級課題“微時代”背景下成本會計課程設計,編號LJZY201710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