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劍光
摘 要: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可以使教學雙方獲益,為其進步和發展提供指標和依據,本文提出了構建課程評價體系的重要性,并針對我校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了相關解決方法。
關鍵詞:課程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綜合英語課》,教學
一、基本概念
1. 評價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是指由表征評價對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聯系的多個指標,所構成的具有內在結構的有機整體。在研究并建立體系時,研究人員需注意六個原則,即系統性原則、典型性原則、動態性原則、簡明科學性原則、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則、綜合性原則。結合上述原則,考慮到各種相關因素,利用科學的分析工具,參考科學、實用、可比的指標,建立可以進行內在品質評測(即是否實現某個目標)并推動其進步發展,同時可以服務于外在效用(即是否滿足相關社會層面對其的要求)的評價體系。
2. 課程評價體系
作為評價體系一個類別的課程評價體系同樣具有評價體系的特點,建立課程評價體系也需要考慮同樣的因素。考慮到課程評價體系的特殊性,有幾個因素尤其重要:評價目標;評價的對象——教師、學生、教學過程、教學結果;評價原則中的動態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則;對評價體系效果的評價,主要是其是否科學的反映了關于教師、學生、教學的一些因素,是否幫助發現這三者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是否促進了這三者的發展。
二、問題描述
1. 英語專業課程評價體系存在的普遍問題
自1988年提出課程評價專題至今,許多地區和院校都建立了各自的課程評價體系,其對教學活動的優劣的判斷作用和對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都是不可忽視的。但是,近30年的發展中也暴露出了體系中的很多問題。首先是評價體系的整體指導問題。絕大多數體系的建立遵循著自上而下的原則,由上級(院校)乃至上上級(省市、國家相關教育機構)直接指定,忽視了評價對象的特例性、評價因素的動態性,最后所建立的“一刀切”體系可比、可操作、可量化性差。其次是評價目標不明、評價對象一邊倒的問題。很多院校和地區建立的教學評價體系主要針對教學評估和對教師的評價(已明確其薪酬和職稱等),重硬件評價輕軟件評價,忽視了評價體系中的其它評價對象和因素,所建立的體系缺乏綜合性。再次,尤其就英語專業課程評價體系而言,現有評價體系缺乏針對性,即針對語言習得(外語習得和二語習得)、針對外語教師(很多有語言能力缺乏教育背景)、針對英語專業的就業需求(很多學生畢業以后從事的是非專業工作)。
2. 我校英語專業教學評價體系中的特例問題
1)全校整體的課程評價體系缺乏總體指導性:我校課程評價體系的現狀是,有個別教師評價和評價課程的標準,不成體系,學生評價、考試評價、畢業生反饋評價等內容散亂,體系性差。
2)英語專業的課程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建構,以提高其系統性和科學性:針對教師、學生、課程、教學過程、結果、教材……,我院只有個別評價表格和標準,并沒有形成科學的完整體系,現有評價標準缺乏科學性、可操作性,無法反映問題,更無法促進專業課程發展。
3)英語專業教師對課程評價體系的建設積極性不高,意識不夠:很多專業教師只關注自己所教授的課程,對于課程評價體系的建設缺乏相關知識和研究積極性,也有一些教師認為課程評價體系的建設應該由教務處等上級管理層來做,在教學中缺乏理論基礎指導和指標參考,多少有些盲目。
三、解決方法
1. 從基礎課程出發,自下而上地建立評價體系。考慮到自上而下建立課程評價體系的弊端和難度,教師在其中應該發揮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的作用,教師能夠從中所收獲的成果,本研究認為,我校英語專業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應該遵循自下而上,從基礎課(即《綜合英語課》)開始,由一線教師著手操作的指導思想。由局部到整體,個別到綜合,以基礎課帶動專業課,繼而在學院推廣開來,逐步建立我院英語專業科學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
2. 明確目標:綜合已有的一些評價標準和體系,結合新時代對英語專業教學的要求,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以及與課程評價體系相關的理論知識,明確此項研究的目標不是針對某次教學評估或對教師的考核,而是依據《綜合英語課》的課程的目標,以系統化的方式手機課程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效果、學生反饋等信息,采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判斷《綜合英語課》的內在品質和外在效用,以推動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3. 明確評價對象: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思想,明確《綜合英語課》課程評價體系的多元性,以學生為主要評價對象的必要性。評價體系的建立要以學生為中心,考慮到教師、教學過程、教學結果等等因素。
4. 診斷性評價結合形成性評價:為了建立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同時促進教學,構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研究擬結合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在體系建立的各個階段利用診斷性評價所提供的數據信息,把握教師、學生、教學等等因素的客觀情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了解其學習心態、學習策略等的變化,通過填寫表格、回答問題、接受訪談等方法,不斷獲得信息反饋,幫助其調整學習過程,激勵其制定學習目標,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成為學習的積極參與者。
四、擬實現目標:
1. 幫助教師把握課程特點,明確課程教學目標,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
2. 幫助學生了解與課程相關的需掌握的技能及如何衡量自己所達到的水平,調整學習策略和學習心態,通過體系所建立的信息反饋機制科學客觀的把握自己的學習過程。
3. 通過一門基礎課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收集積累信息資料,完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相關理論,進而為專業課程和全院英語專業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提供寶貴經驗。
參考文獻:
[1]丁秋蕓. 基于合作學習模式構建動態課堂評價體系的實證研究——以英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為例[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1):185-197
[2]金艷.大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J].山東外語教學,2013年5月
[3]盧家. 論英語專業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考試與評價,2016年6月
[4]劉寧,申麗. 英語專業考試評價體系優化研究——以《綜合英語課程》為例[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12,(22):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