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寧,曹金芳,潘乙懷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浙江 溫州 325027)
牙周病學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我院牙周病學的實驗課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和內容示教為主,缺少對疾病的檢查、診斷模擬情景,致使學生難以將所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相結合,影響牙周病學實驗教學質量。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加強臨床實習前技能和臨床診療思維的培訓,已成為牙周病學實驗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對此,我們將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 team_based learning,TBL)和案例式教學法(case_based learning,CBL)引入實驗教學并與傳統教學法 (lecture_based learning,LBL)結合,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以溫州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專業2014級五年制本科60人為研究對象,將1班(30人)設為實驗組,2班(30人)設為對照組。實驗組男17人,女13人,平均年齡(22.3±1.6)歲;對照組男16人,女14人,平均年齡(22.6±1.5)歲。2組學生的年齡、性別、成績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牙周病學實驗內容包括齦上潔治術,齦下刮治術,松牙固定術和牙周手術共計16學時,分4次實驗課完成。全部教師均經過統一培訓,在課前進行了實驗課的集體備課,2組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相應實驗課的授課。
1.2.1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授課方法即LBL方法,一般每次實驗課安排4個學時,160min。例如牙周手術,首先在課堂上對牙周手術如牙齦切除術、翻瓣術的適應證和禁忌證等理論內容進行復習和回顧,然后利用多媒體、模型等輔助教具講解手術的具體方式如切口位置、角度、方向以及縫合方法等,在每次實驗課的前30min,教師通過PPT等形式對實驗課的內容進行講解,然后教師進行操作技能的演示,最后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進行實驗操作練習。
1.2.2實驗組采用TBL_CBL_LBL多元化教學方法。實驗課每次均為4個學時,160 min。教學過程中以實驗大綱為依托,各章節實驗內容為指導,根據實驗內容的知識特點和難易程度,靈活運用TBL、CBL、LBL教學方法。首先,在實驗課前一周,將與實驗內容相關的臨床病案發放給學生,學生充分運用教材、網絡、錄像等多種途徑進行自學。以牙周手術實驗課為例。實驗課上將學生分成2組,利用15min進行組內討論,再用25min的時間,進行組間討論。每組選出一個組員進行發言,不足之處可以由組內其他組員補充,另一組組員可以提出不同的觀點或意見。本次研究選用了臨床病案“不能吃東西的牙齒”,2組學生對于“是診斷為藥物性牙齦增生還是藥物性牙齦增生伴有慢性牙周炎”“患者是否需要停用絡活喜降壓藥”“該患者需要牙齦切除術還是翻瓣術”“采用牙齦切除術或是翻瓣術的優缺點”等問題開展激烈的討論,然后2組分別提出相應診斷和治療手段。在病案的討論中,教師只起到引導作用,學生是討論的主體。在組間討論基礎上,教師用20 min的時間,采用LBL教學法講授與操作技能相關的實驗內容,著重關注相關實驗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最后教師演示臨床操作,學生根據示教內容進行操作練習。
1.3.1期末考試成績期末考試分為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分別以筆試和人頭模操作形式考核。考試統一命題,2組學生在相同條件下完成考核。
1.3.2學生問卷調查課程結束后,對全部的60名學生發放課題組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并且采用不記名的形式填寫。共發放60份試卷,收回60份,全部為有效試卷。問卷調查包括提高學習興趣、增強理論知識的掌握以及提高團隊合作能力等7個問題。
采用SPSS22.0進行數據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n理論成績操作成績實驗組3090.26±3.2389.03±3.57對照組3086.33±3.7482.33±2.64t4.3598.266P<0.001<0.001
在問卷調查的7個問題上,實驗組學生對TBL_CBL_LBL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的認可度均優于以LBL為主的教學方法(P<0.05)。見表2。

表2 2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n(%)]
在傳統的牙周病實驗教學模式中,教師講授實驗課的內容并進行相應的操作示教,學生根據教師的示教過程,進行實驗課內容的技能練習。但醫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臨床應用的銜接略顯不足,尤其是對于剛接觸臨床的醫學生,總不能恰如其分地將所學知識與臨床有機結合。我們在臨床實習前的實驗課上引入CBL教學法,通過病例分析的形式,將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技能結合,使學生能真正理解實驗技能在臨床診療的運用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在理論考試和技能考核上均取得了更好的成績,說明TBL_CBL_LBL多元化教學方法對促進學生操作技能的掌握,鞏固學生的專業實踐理論知識,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知識的積極性等方面相比于單一的LBL方法更具有效性。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TBL_CBL_LBL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學習興趣、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等方面給予了一致性的肯定。此外,通過CBL病例的分析,能拓展學生發現問題的思路,鍛煉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形成臨床思維能力奠定基礎,這與文獻的研究結果一致[2]。另外,在TBL_CBL_LBL多元化教學中,通過對病案的科學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臨床綜合思維,促進理論更好地應用于實踐中,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了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進入臨床時從“學生”向“醫生”工作角色的轉換[3]。另外,以小組合作的TBL教學模式,還培養了學生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同時,組間的討論明顯活躍了課堂氣氛。
通過對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的實踐,深刻體會到學生的參與熱情,這種熱情也鞭策教師努力完善這種新型教學方法,使其在牙周病學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在應用該教學法時,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教學方法的改革,需要整個教研室乃至教學辦公室的大力配合,需要更多教師的參與。因此,合理的管理和高效地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才能避免資源的浪費;其次,不同教學方法的引入,不僅要修改教學進度,合理安排課堂節奏,并且每個授課的教師均要熟悉整個教學變化和教學內容,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如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學中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另外,教師在小組討論中的引導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應及時把握討論進度,避免偏離主題;最后,臨床病案的編寫至關重要,高質量的臨床病案既能涵蓋所有的關鍵知識點,又能將前后知識點融會貫通,避免內容過多導致學生花費大量時間查找資料而隨之產生應付心理,保證了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