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敏 賈嬌嬌 喬 梁
(東北石油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美國地理學家卡爾·索爾認為“文化景觀是被多樣文化塑造了的自然景觀。文化是主體,自然環境是介質,文化景觀是結果。”[1]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持續互動的力量。工業文化景觀是以工業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景觀,具有時空的完整性,并且體現了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多樣的價值。
大慶作為新中國首批石油城市,半個多世紀的石油工業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石油工業文化景觀。同時,大慶素有“百湖之城”的美譽,湖泊星羅棋布的遍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湖泊、蘆葦、水鳥、草原和石油工業設施設備,交相輝映,共同成為城市一道道亮麗的文化景觀,這是人與自然持續的互動力量的結果。本文主要以抽油機組群形成的工業文化景觀為研究對象,對其空間屬性進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城市的自然環境要素、經濟要素、社會文化要素三個要素,探討大慶工業文化景觀的保護策略。
大慶工業文化景觀的分布,與地下石油儲量、輸油管線鋪設、交通運輸線路等因素有直接的關系。綜合這些影響因素,分析發現大慶工業景觀的空間分布具有連續性和集中性的特點,并且逐漸形成了“一個中心、兩條軸線”的空間分布格局。
大慶油田的主體——大慶長垣,自北向南分布著喇嘛甸、薩爾圖、杏樹崗、太平屯等7個油田。其中薩爾圖油田是大慶油田最大、最早投入開發的油田,集中分布著大量的石油生產作業區,包括油水井、脫水站、注水站、聯合站、污水處理站等石油開采、生產、加工、運輸區。可以看做是大慶石油工業發展的核心區域。薩爾圖作為主要的石油開采區,遵循“地上服從地下”的城市規劃建設原則,所以這個區域除了密集分布的石油開采設施設備和必要的運輸道路外,整個區域的地面城市建設相對很少,屬于“限制建設”區,地面上僅僅建造了規模較小的居住小區和城市公共區,這是為了解決當時石油工人的基本生活問題。而整個區域的外延部分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環境狀態。其中最具石油工業特色的是地面上分布10 000多口抽油機井,這些油井零星的、三五成群的散布在整個薩爾圖區,與周圍的湖泊、樹林、草原、人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最具石油工業特色的工業文化景觀,成為大慶城區內工業文化景觀的集中分布區域。
大慶油田在開發建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兩條主要鐵路運輸線,濱州線和讓通線(見圖1)。其中濱州線沿用了早期的中東鐵路的一段,讓通線是后來為了適應石油運輸,1964年修建的一條新的鐵路線路,二者在讓胡路火車站相連接,共同承擔大慶油氣的運輸任務。
在這兩條鐵路運輸線的沿線附近先后建設了6座儲油庫,3個煉油廠,1個乙烯廠,2個主要機械加工廠、幾個倉庫等多個石油加工、儲運作業廠區(見圖1)。每個廠區占地面積都比較大,且功能分區完整而明確,工業屬性特征鮮明,都可以看做是一個石油特征鮮明的、完整的工業文化景觀區域。而這些工業文化景觀區沿著兩條鐵路線,展示石油開采、加工、儲備、運輸的全過程,共同形成了大慶城市兩條主要的工業景觀線路。

大慶工業景觀在空間分布形態上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這里僅以空間分布最廣、與城市生活最緊密、石油工業形象最突出的抽油機井形成的工業景觀為例進行分析說明。經過實地調研分析,歸納起來抽油機形成的工業景觀可以概括為三種空間形態,即線性工業景觀、面式工業景觀和散點式工業景觀。
以薩爾圖區的城市干道——世紀大道為例(見圖2),這條道路貫穿整個區域的東西向,既是主要的交通要道,也是主要的景觀街道。在世紀大道的兩側分布著大量的抽油機組群,獨立或是三兩成群,與城市綠地、立交橋、廣場等城市景觀要素相結合,共同形成了城市線性景觀空間,并且成為石油城市特有的一種工業景觀形態。

面式工業景觀,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業廠區,也可以是由多個工業廠區連接而成的工業區域,更可以是多組工業設施設備的集中分布區域,包括工業要素、自然要素和社會文化要素等多樣的景觀構成要素。
就面式工業景觀而言,根據景觀構成要素所占的比例,大慶石油工業景觀可以簡單的分為以工業要素為主導的工業文化景觀(如圖3所示)和以自然人文要素為主導的工業文化景觀(見圖4),其中后者由于更多的保留了最初的地理和地質條件,逐漸形成了具有濃厚地域新的地貌景觀,更能體現自然和人持續的互動力量。抽油機組群更多的是以成片的形式布置在城市閑置區,其中以大慶長亙最為集中,這些區域往往面積比較大,且沒有明確的界限,并且區域內的湖泊、樹木、草原等要素基本上保持了原始的自然狀態(見圖4)。而區域內的人工痕跡僅僅包括抽油機、注水井、抽水井等石油工業設備,和經過簡單修正的道路,這些要素占整個區域面積的比例非常小,因此可以說這種類型的工業景觀更多的體現的是自然環境要素,既具有一定的工業文化屬性,又具有良好的生態屬性。

點式工業景觀,作為一種類型的景觀節點,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這個“點”可以是一個工業景觀區域,一個工業景觀軸線,也可以是單一工業要素構成的景觀。對于大慶工業景觀而言,單一石油工業設備形成的點式工業景觀是最為普遍的一種類型。這是由于很多石油開采設備,例如抽油機、注水井、抽水井等,單一的、獨立的分布在城市的各個功能區域,并且結合周圍環境情況,成為城市的重要點式工業景觀。
抽油機組群形成的點式工業景觀分布在城市的各種空間功能區域,包括居住區、文化教育區、交通樞紐區、商業區等。這些點式工業景觀,或是成為一個區域的核心景觀,或是成為一個主要的景觀節點(見圖5),與城市社會文化結合緊密,可以更加突出工業景觀的聯想、象征和公共價值(教育和展示價值)。

工業景觀作為一種文化景觀,不僅包括工業要素,還包括自然要素、風土經濟要素、人文要素等多個要素,因此應該采用整體性保護的思路。結合以上對于工業文化景觀空間屬性的分析,提出大慶工業文化景觀的幾點保護策略:
1)對工業景觀所在的區域進行整體調查分析,包括區位條件、社會經濟、功能屬性,周邊環境等方面,并且確定該區域的景觀構成形態。
2)明確工業景觀在空間區域內的作用。不同類型的城市功能區,工業景觀在區域內的作用也不同,例如對于城市公共區而言,工業景觀既可以是核心景觀,也可以是一個景觀構成要素。
3)目前多數工業景觀還在正常的生產狀態,因此可能是在保持現在生產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石油開采造成的污染,對于已經造成的污染進行及時的彌補,使周邊自然環境能夠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這樣可以保證在石油開采結束后,將空間區域還原為以自然要素為主導的文化景觀區。而對于一些工業景觀不夠突出的閑置區域,可以在石油開采結束后,撤出設施設備,修復成為城市建設用地。
所以,工業景觀的保護思路,應該采用整體性的保護思路,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決不能一味的突出工業要素,而忽略其他的城市構成要素。工業景觀,首先是一種城市文化景觀,然后才是一種具有工業文化特色的文化景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