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涵
摘 要:自2013年一帶一路政策的初步提出以來,我國不斷推進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成為了沿線各國進入國際經貿合作新時代的橋梁和紐帶,當然,在國際經貿合作期間一定會產生國與國就發展前景和要素分配之間的談判,以便對合作問題進行友好磋商,那么具有語言魅力和談判能力的談判者一定能對多國國際經貿合作起到促進作用,談判的順利進行也可以積極主動的引導國際經貿合作在保證雙方利益的前提下的實現。本文將通過探討語言魅力與談判能力的關系、分析一帶一路形勢下的國際經貿合作得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具有語言魅力的談判能力在國際經貿合作當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語言魅力 一帶一路 談判能力 國際經貿合作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3-0069-01
一、國際經貿合作談判當中語言魅力與談判能力的關系
商務談判是國際經貿合作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流程,談判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國際經貿合作的達成與否,所以一定的語言魅力在國際經貿合作談判當中顯得尤為重要,下面主要就談判當中語言魅力的展現和談判語言表達注意事項兩方面進行闡述。
1.語言魅力如何展現在國際經貿談判當中
國際經貿合作中的談判環節是為了達成談判目的,所以,整個談判的核心點就是如何通過語言魅力去說服對方。首先,談判方應當準確無誤地闡述所代表國本次合作的意圖與所要達到的目的,讓對方心里有一個談判之前的心理準備和最起碼的判斷;其次,通過有邏輯有組織的語言來表明代表國在本次國際經貿合作中可提供的生產要素和服務,讓對方對代表國的實力產生信賴感。談判進程當中,雙方一定會產生不同意見,這就需要談判雙方冷靜處理矛盾,注意問話的時機,選擇恰當的問話方式,不進行人身攻擊,不傷及國家和個人的尊嚴,創造良好的談判氣氛,雙方共同努力,求同存異,向達成合作的方向齊頭并進。
2.談判語言表達的注意事項
首先,盡量避免在談判過程中使用極端語言,例如:“這樣絕對不行”、“完全正確”等,這種語言會使對方覺得在整個談判過程中,主導地位有所偏移,所以為了談判的公平公正,這類語言盡量少用或不用;其次,盡量避免在談判過程中使用針鋒相對的語言,例如:“這個觀點只能按照我說的來”、“價格問題沒得商量”等,這類語言容易激化雙方矛盾,甚至導致使雙方談判局面僵持不下,談判以失敗告終的后果;然后,盡量避免在談判過程中使用催促性語句,例如:“請你快一點做出回復”等,這樣會無形中將談判帶入緊張的氛圍,不利于談判的和平友好進行;最后盡量避免在談判過程中使用模糊性語句,例如:“可能……”、“大概……”、“似乎……”等,這樣的語句容易引起對方對你所代表的國家的誠信度的懷疑。所以在談判語言表達方面,一定要沉著謹慎,展現語言魅力的同時注意分寸的拿捏。
二、一帶一路政策背景下的國際經貿合作
一帶一路政策指的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下,沿線各國實現文化傳播和交流從而發展本國文化,與實現國際貿易合作從而發展本國經濟成為了關鍵點。
1.一帶一路政策的建立及背景
一帶一路政策當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個觀點是在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重要演講時提出的,在2013年10月,習近平訪問印度尼西亞時提出了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所以自2013年一帶一路政策提出開始,我國就正式對其沿線國家發出了多國貿易邀請函。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不僅僅讓沿線國家展示了我國近年來在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領域的先進成果,更是讓他們看到了我國對于國際貿易合作的誠意。
絲綢之路從西漢時期張騫首次出使西域就初步建立,到如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絲綢之路連接了華夏文明和西方文明,實現了不同文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同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由一個落后封閉的國家逐漸發展成為了經濟實力雄厚、外交政策平等開放的強國,這一點是我國實現開放之后世界有目共睹的。而一帶一路政策對沿線各國相互之間進行多國貿易合作而言都是一個紐帶,既促進了多國友好合作互利共贏,又實現了文化的流動和經濟的共同發展,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一帶一路政策正在引領著世界經濟向更繁榮的方向發展。
2.一帶一路政策對沿線各國貿易合作的重要性
在古代絲綢之路的基礎之上開辟出符合新時代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這就是一帶一路政策的基本觀點。由于地理因素和文化因素的限制,往往各國之間的生產要素的優勢是不同的,一帶一路政策為了打破這一局限,從政策上為實現全球貿易互利共贏提供了支持。就例如我國與中亞各國可以依托一帶一路政策實現資源互補,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于石油的需求量很大,可是就資源而言,我國開采的石油遠遠不足以滿足國內的石油需求,所以我國就需要大量的進口石油資源來補給我國石油資源的短缺,中東各國往往是最優的選擇,我國進口石油的百分之六十也是來自這些國家,但是海上運輸往往會涉及海上領土的糾紛問題,這樣一來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優勢就得以體現。一帶一路政策就是這樣,化解各國之間的矛盾來統一進行經濟上面的互利共贏合作,對多國貿易而言是最重要的政策支持,同時也是我國發展自身經濟的一個契機。
三、談判能力在國際經貿合作中的重要性
一帶一路政策是國際經貿合作方面必不可少的政策依托,以語言魅力為首的談判能力也在國際經貿合作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談判能力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國際經貿合作是否能夠順利進行,所以帶有語言魅力的談判能力對國際經貿合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國際經貿合作中的談判策略
在國際經貿合作進程當中,談判能力主要體現在談判策略的計劃上,完整和有邏輯性有計劃性的談判策略對國際經貿合作的順利開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性作用。談判策略的出發點就是正確的對待多國文化經濟差異,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實現求同存異,正確理解雙方的文化基礎,在文化基礎上加以引導,既發揮本國的長處又尊重對方的文化特點與習俗,減少談判當中的紛爭。其次就是應當接納不同國家的不同習俗和宗教信仰,在談判過程當中捍衛自己權益的同時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尊重并接納在文化、宗教和生產要素方面的差異,贏得對方的信任。
2.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經貿合作中談判能力的重要性
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引領國際經貿合作進入了新時代,在面對新形勢和新發展的世界貿易狀態下,談判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談判能力的缺失必然不利于國際經濟貿易的順利合作。所謂談判能力其實說白了就是如何說話,也就是如何把你所代表的國家的優勢與特點更準確又吸引人的表達出來,這方面和講故事的道理如出一轍,需要在開頭表明觀點,中間承上啟下,最后畫龍點睛,整個過程簡潔明朗,這樣整個談判就會引人入勝。
這一點讓我們來參考一下中國外交部針對多方問題的發言,首先是外交部的領頭人,外交部部長王毅,王毅部長就南海問題曾經發表如下言論:“在南海這一舞臺上,曾有過殖民侵略,有過非法侵占,現在又有人興風作浪,還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來了又退去一樣,這些圖謀最終都不會有結果。歷史終將證明,誰只是匆匆過客,誰才是真正的主人?!边@段文字簡潔明了地指出南海的領土問題,并委婉的警示了其他非法參與者,言簡意賅。外交部的每一次據理力爭,都是中國大國形象的體現,談判者和外交部的身份一樣,都是代表著國家的“門面”,在面對多個國家的國際貿易合作方面雖不用據理力爭但也不能委曲求全,要本著是國家的利益就要拿回來,不能拱手送人的原則。在談判過程中,談判者應該在從容應對對方拋出來的問題,在不卑不亢的前提下做到不假思索、滴水不漏的回答,從而實現捍衛國家在多國經貿合作當中的利益的同時,也不損害他國的尊嚴。
談判當中一旦出現紛爭時,是最考驗談判能力的時刻,當紛爭出現之時,談判者不能只想著逃避,更不能態度強硬或者委曲求全的妥協,而是應該站在兩國利益共同點的角度上據理力爭,最終討論出兩國都較為滿意的一個方案。在面對突發狀況的爭論時,更應該沉著冷靜的陳述事實、分析道理,而不是用偏激的語言讓形勢更加不利于達成合作。出現紛爭時談判能力的高低一定意義上影響著合作進程當中的各個方面,例如生產要素的分配、利益的劃分等,所以進行國際經貿合作談判中,談判能力也是一個大國實力的體現。
四、總結
在國際經貿合作新趨勢背景下,一帶一路政策正如火如荼的開展,無論是中國還是沿線各國都在跨國經貿合作當中有所收獲,然而在這之中,帶有語言魅力的談判能力對國際經貿合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談判是國際經貿合作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擁有良好談判能力的國家代表團可以說是在國際經貿合作當中非常有優勢的,所以在一帶一路政策的開展中,我國不僅要發展本國外交部的談判能力,同時更要帶動沿線各國共同發展,在國際經貿合作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攜手共同在國際經貿大舞臺上展現大國風范。
參考文獻
[1]楊毅.國際貿易談判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J].國際論壇,2012.
[2]李軍,蔡春林.“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貿易效應評述與展望[J].改革與戰略,2016.
[3]張曉君.國際經貿規則發展的新趨勢與中國的立場[J].現代法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