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巍
摘 要: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本課題首先根據當今金融企業人才需求標準做了問卷調查,并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對天津大學仁愛學院金融工程專業的學生能力和相關課程進行了歸納總結和問題分析, 通過實際調查及教學實踐分析總結出金融工程專業學生就業時必備的三大復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
關鍵詞:專業技能 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3-0-02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金融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以復合型知識結構為基礎,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金融工程人才。本專業畢業生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系統的掌握金融學基本理論及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術,具有經濟、管理、法律和金融財務方面的知識,突出金融數量方法的學習,強調對于金融問題的分析、研究、應用能力和金融工程素質的培養,在專業基礎理論和實務創新的平臺上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掌握現代金融工程學理論、證券分析技術與融資操作技術,具有較強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
一、學生須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體系
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管理學、經濟學、統計學等基礎知識。通過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強化了義務教育的基礎,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其以后繼續研究深造和參加考研打下基礎。學習完這些課程,學生適應了大學的生活和學習方式,能很好地在高年級開始學習專業知識。
二、學生須掌握實踐化的專業技能體系
針對金融行業的職業特點,不同的崗位要求有不同的專業能力,本課題結合天津大學仁愛學院金融工程專業的評估工作以及當今金融各類職位所需的能力,將天津大學仁愛學院金融工程專業主要分為保險、銀行、證券共三大方向,針對不同的專業方向,對其所需的專業能力進行細分。
1.保險行業方向
保險公司經營管理能力:是進入保險行業最基礎的能力之一,學生必須掌握保險公司基本的經營管理模式,了解和掌握保險公司的運行機制,為了培養學生的保險公司經營管理能力,本專業有相應的理論教學課程和實踐課程配套學習,力爭使本專業學生適應于保險行業。
業績考核與評價能力:是針對保險公司中每個職工所承擔的工作,應用各種科學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對職工行為的實際效果及其對企業的貢獻或價值進行考核和評價。它是企業人事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考核提高每個個體的效率,最終實現企業的目標。如果學生從事人事管理相關工作時,必須掌握業績考核與評價的方向,能夠結合企業的特點,做出適合企業業績考評機制。
2.銀行業方向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能力:了解和掌握當今商業銀行系統各個業務模塊的功能,例如個人業務部、對公辦理部、貸款部、理財部等等,不僅要了解這些部門的功能還要了解他們運營模式,以及利潤來源等。通過這樣的能力培養,使本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能夠很快融入銀行業的崗位就職中。
資產評估能力:柜臺、大堂經理、理財顧問等崗位人員需求較大的這些崗位,需要的金融人才不僅懂得相應的銀行管理經營知識,還需要掌握對金融產品、對購買者資產的評估能力。學生在熟練掌握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基礎上,能夠應用各種評估方法進行無形資產、期權期貨投資等各類資產的 評估。行業的現實需要就凸現出本專業設立資產評估、風險投資等課程重要性,通過在校的理論教學和實訓模擬的配套學習,本專業畢業學生會具備相應的資產評估能力。
3.證券行業方向
證券投資分析能力:投資是擴大生產經營、提高盈利能力、實現資本保值增值、增強企業競爭實力的重要途經,了解證券行業的投資渠道、投資方式、選擇合理的投資項目至關重要,學好投資管理知識,具備投資管理能力,是學生從事理財相關的崗位的助推器,為了培養學生具備投資管理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小組討論以及案例分析,使學生深入理解各種投資項目的選擇方法、取舍方式等問題。
風險控制管理能力:風險控制管理是指投資者在面對風險最大化或利潤最大化時,如何合理規劃自己的投資策略,使自己的投資收益達到最大化。為了培養學生具有風險控制管理能力,在教學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學,在具體案例分析中,提高學生的風險控制管理能力。
三、全面化的職業能力體系
通過以上分析,構建我系金融工程專業在理論教學中的理論課程體系,針對金融工程專業所需要的各種能力,需要我們不斷加強理論教學的力度。整體分析我系金融工程專業基礎較扎實,專業方向主要以保險、銀行、證券行業為主。為進一步將金融行業對金融人才的需求與專業課程設置相銜接,培養適合各種類型金融機構的人才,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強調專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將金融行業標準轉換成通識課程,將人才需求標準轉換成專業課程,兼顧專業能力的培養需求,將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多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不斷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
作為一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學院,能否培養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學院能否增強自身實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應該是既具有科學素養又富有人文精神,既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又有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全面發展的人,這應該是我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為了更清晰的認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需首先界定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內涵,試圖將此二者與實踐課程體系有機結合起來,分層次的培養應用型人才。
1.實踐能力的內涵
理論界通常把人才劃分為學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學術型人才往往用來指稱從事研究客觀規律、發現科學原理的人才,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致力于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客觀規律轉換為科學原理。應用型人才,就是指掌握直接應用型知識、具有更具體實踐能力的人才。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將科學原理或新發現的知識用于與社會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實踐領域,為社會創造直接的經濟利益和物質財富。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順應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形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內在需求。因此,本研究所界定的實踐能力是包括一切實踐活動中所需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動手能力等等),決不僅僅是動手能力或操作能力。
2.綜合素質的內涵
綜合素質主要表現為人文素質,它是指由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組成的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它包括文化知識素養、道德情操素養、審美素養和人生境界追求以及心理素質、思維方式、人生觀、價值觀等個性品格。因此,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等教育過程。
第一層次為基礎實踐層次,包含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這一層次結構要求每一位金融工程專業學生(100%)必須達到,處于層次結構的最低級。
其中基本能力主要有:
①、經濟學基礎能力:宏微觀經濟學的基礎知識靈活運用是一名合格金融管理人員的前提條件。
②、金融軟件操作能力:靈活運用計算機金融軟件進行模擬、實盤操作是一名合格金融管理人員上崗的必備條件
基本素質主要有:思想品德修養、公共關系、人際溝通。金融行業人員既是管理人員又身兼多職,需要了解各行各業的前沿發展趨勢,掌握一手的情報資源,需要與企業、政府等緊密聯系,以及銀行、證券、保險行業等頻繁接觸,這就需要金融人員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們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
第二層次為專業實踐層次,這一層次包含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兩大模塊。該層次要求多數(80%)的同學能夠達到,處于結構層次的中等水平。
專業能力主要有:金融市場及機構的運作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內部控制能力、投資分析能力。
專業素質主要有:金融專業人員應遵守銀監會、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對于金融活動要求的各項活動,從事國際金融事務時更應遵守國際金融法規,不做超越法律、超越道德底線的金融行為?!安粨袷侄?、謀取內幕、賺取錢財”的想法是不可取也是違法的,因此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時時刻刻培養學生們專業素質,做一名合法的金融人員。
其中綜合能力主要有:
①、較高的職業判斷。面對日益變換的經濟形勢,金融市場活動日趨復雜,當一些因素導致金融市場的迅速變化時,作為金融人員,應敏捷地做出相應判斷,以此保證自身以及客戶的財產安全。
②、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金融人員不僅要掌握夯實的理論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時刻變化,要熟悉國內相關政策、法律法規,而且還要了解相關的國際慣例和準則。
③、創新能力。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創新也是金融行業不斷發展的加油站,金融人員應不斷更新知識和觀念,緊跟時代步伐,了解和掌握最新的金融衍生產品,運用新規則創造財富。
綜合素質主要有:
①、數據分析。各種數據報表是金融人員每天要面對的東西,只有科學合理地分析數據,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資,因此在學校的課程設置中投資學、計量經濟學等學科的設置就是讓學生通過不同渠道掌握數據分析的方法,這樣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②、外語。會計是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通曉英文的金融人員有更好的職業機遇。
③、職場禮儀。金融人員要處理好自己與客戶、公司之間的關系,要學會待人接物,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王曉軍.論現代金融人才培養與高校金融教學改革[J].當代經濟,2008(07).
[2]宋楊.有關金融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2(0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