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翠松
張家灣中學是通州區一所普通中學,生源質量不一。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現在,面向未來,學校以學生發展為本,開發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國家課程校本化。學校一方面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保證國家課程的有效執行;另一方面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實施,通過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區的特點和需要。
學科拓展類校本課程。學科拓展類校本課程主要以本學科知識拓展為主,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進行開發,各教研組長負責組織,要求教研組在三年內推出一本比較成熟的本學科拓展類的校本課程教材。
人生規劃系列校本課程。一是人生規劃校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解決文理分科、志愿選擇等現實問題,增強學生的生涯意識、提高其生涯規劃能力,活出幸福人生;二是心理健康校本課程,以積極心理學為取向,整合心理健康校本課程的目標,拓展心理健康校本課程的內容,改善心理健康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與途徑等;三是文明禮儀校本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道德素質,使學生傳承美德、提高文明素養、規范行為習慣、塑造良好的學生形象。
興趣特長類校本課程。這是以音樂、體育、美術、技術學科為主開發的課程,規范田徑隊、足球隊、籃球隊、健美操隊、美術課等的課程標準,建立相應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這類校本課程主要以高中美術班特色管理為開發重點,從高一年級到高三年級形成科學有效的美術教學管理模式,形成《美術課程》讀本。
實踐活動校本課程。計劃在兩年的時間內推出“知家鄉、愛家鄉、建家鄉”研究課題,開展系列活動,形成《張家灣歷史》《張家灣地理》讀本。同時,整合學校主題活動和實踐活動,通過校內外兩種途徑實施課程,結合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大課堂,建立軍訓基地、勞動基地、科普基地、藝術鑒賞基地和工廠實踐基地。
學校的校本課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效果。學生找到了現在學習與將來工作的聯系,明確了學習目標,端正了學習態度,調整了學習方法。教師們真正成為了課程的實施者、開發者與研究者,科研意識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也從工作中體驗到了快樂,增強了職業幸福感。學校形成了持續改進的校本課程建設管理模式,保障了學校在教學工作、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以及德育工作中持續不斷的改進與提升。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