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昶
【編者按】勞動模范是勞動群眾的杰出代表,是社會新風的傳播者,他們雖然在平凡的崗位上,卻創造出了優秀的成績。近日,2018年度“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評選結果公布,四川共有27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為了展現勞模風采、弘揚奮斗精神,本欄目選登其中三名獲得者的優秀事跡。
她是戰斗在基層一線的供電服務員工,是將黨章銘記于心的優秀共產黨員,更是領頭做表率的黨員服務隊隊長。多年來,國網都江堰市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隊長王暢從點滴做起,秉承著“勤奮”和“責任”,用辛勤與汗水譜寫工作篇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兌現自己的每一句承諾。
堅守 從業18年零事故、零投訴
由于巨大的工作強度和壓力,電力行業一線崗位的女員工寥寥無幾。然而,王暢卻是這樣一個特別的存在。2000年,王暢正式邁入供電這個行業。最開始,她做繪圖、現場勘查以及低壓配網安裝等。“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單位為了災后重建,成立了共產黨員搶險突擊隊,王暢以過硬的實力打敗身邊的男同事,成功加入了隊伍,并成為技術搶修骨干奮戰在工作一線。
2016年4月,國網都江堰市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成立,層層選拔出13名業務能力突出的女電工,王暢擔任隊長。“大家在外面看到的電力工人一般都是男性,架電纜、高壓操作確實也不適合女性,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女性親和力強,心思縝密,一般家庭的電力維修都是弱電操作,相對安全,由我們來負責非常合適。”王暢說,智能電表故障是居民最常遇到的問題,于是她就對電表做了透徹研究,把故障分類,編寫搶修標準化工序卡,搶修效率明顯提高,簡單問題幾分鐘就搞定了。“都江堰市城區的20萬只智能電表都是由我們負責的。”王暢驕傲地說。
無論是寒冬烈日,還是刮風下雨,王暢和隊員們全年無休地為城區17.3萬余戶群眾提供用電服務。從業18年來,王暢的工作保持著零事故、零投訴的好成績。
表率 培養和諧“隊小家”
王暢個性爽朗,說話語速很快,是一個做事風風火火、工作認真負責的女子。身為黨員服務隊隊長,王暢不僅帶領隊員們開展軍事化集訓,提升女隊員們的服務能力和執行力,還將部門作風帶到日常工作中,持續提升班組建設水平。同時注重培養隊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按照“方向性”培養的方式開展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培訓。另外,還建立隊員生日檔案和健康檔案,創建和諧溫情的“隊小家”,讓每位隊員都樂享其中。
王暢對工作要求很嚴格,隊員們卻沒有一句抱怨,反而對她多了一份欽佩。“隊長王暢是我們黨員服務隊中年齡最小的,但她工作相當負責,執行力超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經常告訴我們,作為女同志,身體難免會有不舒服,要提出來,不要硬抗,讓我們很感動,是我們的貼心小妹妹。”隊員王艷玲說。
正是有了這樣的表率,才有了更為和諧的隊伍。2016年至今,黨員服務隊共接到客戶報修電話14503次,上門服務13715次,解答用戶咨詢1255次,各類搶修服務做到零事故、零投訴;在重大節假日、重要活動期間圓滿完成保電工作63次;共建“供電服務示范社區”5個,服務進社區69次,看望慰問孤寡老人153人次,到學校開展用電安全檢查12次,開設電力課堂10次,走進精準扶貧戶家開展幫扶84余次。
傳承 用心關愛幫扶群眾
每到節假日,王暢總會抽出半天時間到社會綜合福利院,看望和問候那里的孤寡老人,為他們送去“暖手寶”、水果等慰問品,并為年老體弱、身體有疾病需要特殊護理的老人收拾寢室、打掃衛生,與他們拉家常、噓寒問暖。王暢說:“我至今還記得上門去幫助孤寡老人代婆婆的場景,雖然她已經87歲,且雙目失明,但還是難掩感動,眼眶里淚水在打轉,拉著我的手不放。那一刻,心里十分感慨,也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值得。”
除此之外,王暢還帶領隊員們與友愛學校、向峨鄉小學等學校結成幫扶對子,關心貧困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并幫助學校創建“留守兒童之家”,捐贈了電視機、書籍等物資。每逢春節、“六一”等節假日,她都會去看望留守兒童,送去愛心書包、學習用品、衣物等,她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愛心媽媽”。同時,服務隊還定期走訪特殊(貧困)客戶,針對性進行精準扶貧,用“資金+技術+銷售”的精準扶貧套餐式服務緩解了客戶的困境。
責任 世代熏陶的財富
“父母怎么樣,孩子就怎么樣。”父親告訴王暢的“教育真言”,體現了一份沉甸甸的家庭責任。所以,不管王暢工作再忙,她都不會缺席孩子們的教育,她時常告訴孩子們:一定要做有責任心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除了自己的孩子,王暢家里還住著一個特殊的“兒子”冷卓。為了幫助孤兒冷卓走出失去親人的陰霾,順利完成學業,王暢主動承擔照顧冷卓的責任,將他接回了自己家里悉心教育、照顧他。
對待兩個孩子,王暢有著自己的教育態度。每天,不管工作到多晚,只要回到家,她都會挨個檢查孩子們的作業。周末她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出去見識。有時做公益活動,看望孤寡老人,讓他們體驗樂于助人的快樂;有時去圖書館或書店看書,汲取知識的營養;有時去野外采風,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拓寬眼界……
關于責任,王暢這樣說:“從小,父親就是行業的骨干,特別有責任心。因為他的熏陶,我也想做一名有責任心、對社會有用的人。現在我為人母,也應該以身作則,帶領孩子們身體力行地感受生活,希望他們能時刻保持一顆責任心,感恩回饋社會。”(作者單位:都江堰市新聞中心)(責編:王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