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西平
在一師附小建校60周年之際,舉行以“堅守藍色夢想,弘揚海防文化”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
加強海洋和海防文化教育不是搞學校特色,而是補教育的短板。在一段時間里,學校教育有兩塊短板,一是傳統文化,一是海洋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海洋是生命的源泉、資源的寶庫、人類的第二生存空間和未來的希望,也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地。21世紀是海洋世紀,開發、利用、保護和保全海洋是時代潮流和全人類的責任。一個國家、民族對海洋的開發、利用和對海洋權益的爭取和維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海洋意識。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背負著民族的希望,也是未來海洋事業發展的生力軍。他們海洋意識的強弱對推動我國逐步走上海洋強國的道路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盡管中國是一個擁有18000公里大陸海岸線,6500多個島嶼,約300萬平方公里管轄海域的海洋大國。但是,許多人的海洋意識還十分淡薄。中小學地理、歷史教材對中國海洋的歷史和地理的講述也比較少,對中國的版圖描繪也只是以陸地疆域為主。共青團中央曾對上海的大學生做過一次抽樣調查,9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中國的版圖只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陸域國土,只有不到10%的學生能夠說出我國主要海域面積為約300萬平方公里。在對杭州部分高校的問卷調查中,能準確說出我國四大島嶼的僅有7.2%,其中更有31%的學生一個都不知道。對“中國國土面積那么大,爭幾個小島是否有意義”問題的回答中竟然有23.4%的學生認為沒有意義。可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加強海洋意識教育,勢在必行。
海洋意識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陸輕海的傳統觀念。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利用海洋的國家之一,盡管海洋文明曾經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海洋文明始終未能成為中華文明的主流,由此造成學生對陸地國土的依戀和對海洋國土的淡漠。二是海洋意識教育的缺失。在中小學,只有地理、生物課程中有少許內容涉及對學生海洋意識的培養,但教科書中涉海內容非常少,以海洋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很少見,宣傳海洋知識、傳播海洋文化和海洋科技的機構更是寥寥無幾。三是社會對海洋和海洋意識教育重視不夠。一方面,海洋宣傳教育力度不夠。長久以來,我國的海洋宣傳教育工作因缺乏海洋文化科學有力的支撐,致使對學生海洋意識的培養通常只局限在常識性介紹上,很難上升到意識形態層面。同時,對海洋意識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和投入不夠,對海洋教育課程設置、課時安排、資金投入、師資力量建設等都缺乏足夠的重視。
小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和國家建設的生力軍,理應具備堅實的海洋知識和濃厚的海洋意識。要樹立海洋國土意識——海洋是國家的藍色國土;要樹立海洋主權意識——海洋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樹立海洋資源意識——海洋是資源的寶藏;要樹立海洋強國意識——中國要成為世界強國,首先應該成為海洋強國;要樹立海洋通道意識——海洋是國際貿易和航運的主要通道;要樹立海洋生態意識——在開發海洋資源的同時保護海洋的自然生態環境,防止資源枯竭和海洋污染。
特別是要樹立海洋安全意識,也就是海防意識。人類的財富來自海洋,威脅也可能來自海洋。海上安全已成為我國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當前,我國海上安全環境形勢嚴峻,主要面臨著四大挑戰:一是祖國尚未完全統一;二是我國海上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遭到嚴重侵犯;三是國家外向型經濟發展面臨著可能發生的威脅與挑戰,尤其是海上通道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四是西方對中國的海上島鏈封鎖,使我國在海上方向的戰略空間受到嚴重限制。因此,海防關系著中華民族崛起的諸多重大安全和發展利益,包括:保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防御敵對國家從海上的打擊和入侵;保衛支撐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海洋資源的安全,維護海洋權益;維護我國對外貿易海上航運通道,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此外,還有打擊海上恐怖主義、海盜、走私和跨國犯罪等問題,營造和平、良好的地區海上安全秩序,等等。
學生是祖國未來的生力軍。我們要通過海洋教育和海防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海洋,樹立強烈的海洋觀和海防觀,為將來投身海洋開發和海防保衛打下堅實基礎。
一師附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4所和東城區科技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海洋意識和海防教育活動,加強學校的海洋文化和海防文化建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引起學生對海洋和海防的關注,使其成為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關鍵能力。這體現了學校的前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我相信在一師附小的帶動下,東城區和全市的海洋教育和海防教育一定會更加廣泛地開展,并積累豐富的經驗,從而為我國海洋和海防事業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師能保護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經常激發他體驗快樂學習的愿望。“快樂教育”的精髓,就是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祝一師附小在新的征途上,繼續以超凡的定力、創造力和擔當意識,深化“快樂教育”,為培養一批又一批具有明亮底色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