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陽 陳奇
【摘要】隨著內地與港澳更緊密貿易關系安排(CEPA)政策的出臺,粵港澳經濟合作特別是服務業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針對這一現實,本文從服務貿易自由化等概念出發,基于完全競爭市場和規模報酬不變假設下的生產者服務貿易自由化模型,根據香港與內地生產者服務貿易特點的相關變量,對CEPA政策實施的生產者服務貿易自由化進行實證研究;分析了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現狀、問題及現實路徑。研究表明,大力引進港澳服務業,特別是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切實促進前海、橫琴等試驗區發展,全面落實相關政策的銜接以及相應納稅政策是促進三區域服務貿易自由化的主要路徑。
【關鍵詞】CEPA服務貿易自由化路徑
在CEPA等相關政策推動下,近年來地緣相近的粵港經濟合作特別是服務業合作進入了新一輪大發展,最明顯的就是香港、澳門對粵直接投資服務業實現穩步增長。以香港為例,香港是廣東省最大服務貿易伙伴,是廣東省最大的服務出口目的地和進口來源地,粵港服務進出口總額占全省比重超過一半。
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研究可以歸納為三類。
一是遵循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按照比較優勢建立的模型。這類模型中,國際貿易是由于各國之間的區別而產生。各國投入產出的相對成本的差異導致了互惠國際貿易的出現。H-O模型將之歸于各國的要素稟賦的差異,其后梅爾文f Meivin,1989)、伯格斯fBurges,1990)、瓊斯(Jones,1990)、迪爾多夫(Deardorff',2000)、布萊恩f Brian R,2002)等都沿用該思路并加以拓展,這類型的標準比較優勢模型探討的結果相似,都認為各國通過出口商可獲得更大的外部市場以及本國消費者可獲得更便宜的服務這兩方面福利提高,每個國家作為一個整體是可以通過服務貿易自由化得到凈收益。
二是新貿易理論興起后,改變完全競爭等傳統假設后建立的模型。克魯格曼參考迪斯特和斯蒂格里茨( Dicit、StigIiz,1977)建立的產品差異化模型并引入貿易理論( Krugman,1978),在1985年的文章進一步解釋了( HeIpman、K-ugman,1985)“規模經濟”作為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這類生產者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研究基本已模型化,但亦出現了多種不同的研究方向。首先是溢出效應(SpiIIovers),生產者服務貿易自由化后,國內企業可仿效或引進國外企業提供的報務產品或新服務方式以及先進的管理等技能,從而保證了技術轉移的有效性;其次是外交吸引效應,生產者服務效率的提高是投資環境改善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結合了產業集聚的基于經濟地理理論的模型,突出了國際貿易成本在貿易自由化中的影響。
三是針對不同服務貿易的特點形成的模型。這方面的研究較多,包括H. Kierzkowski( 1986)、Bhattacharya(1993)、Gaessnerand Oks( 1994)、Mofadden( 1994)、White( 1996)、Mofadden( 1994)、White(1996)等,基本都集中在生產者服務貿易中的幾種如信息、金融、運輸服務等。查哈使用GTAP模型建立了8個國家和25個行業的CGE模型,假設印度服務行業平均下降關稅25%時對印度產生的影響,結果是印度服務貿易大幅度增加,同時在礦業、食品制造業、紡織業等部門產出、效率和雇傭勞動力上升,機器制造業則下降(Chadha.2000);柯南和馬斯科思近似地預測了突尼斯的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影響,結果是主要收益來自于金融業、商業服務和電信業3個生產者服務部門(Konan、Maskus,2002)。上述不同的模型研究彼此聯系較緊密并沒有完全割裂開基本模型,這些模型都驗證了牛產者服務自由貿易可大大增加貿易雙方福利的結論。
在考察了粵港澳三地間的服務貿易發展的歷史和現實基礎上,經過對合作中存在的主要制度性障礙做進行了探討,我們認為,服務貿易是CEPA的核心,顯示服務業的合作已經成為大珠三角的區域合作的主要內容,而服務業的合作的制度供給不僅要涉及市場準入的外部壁壘,更要深入到產業運行的內部制度。因此,一個更為開放、自由和法治的市場秩序及環境,是大珠三角服務貿易自由化順利發展的制度基礎。具體而言:第一,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關鍵應從加強頂層設計,建議中央政府在重點合作區域建立“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試驗區”,積極開展內地與港澳服務業合作模式、機制和政策的創新;第二,允許廣東服務業對港澳開放實施“肯定清單”與“否定清單”混合模式,即把市場準人和國民待遇作為一般義務,允許港澳服務機構直接進入廣東服務市場:第三,建議中央指導和支持廣東率先與港澳地區建立CEPA框架下服務貿易領域的爭端解決機制,建立健全區域服務貿易的規則和標準,支持廣東與港澳加快服務業專業資格互認的步伐,允許廣東擴大與港澳專業人才資格互認的范圍,增加廣東與港澳地區專業人才資格互認的途徑:第四,建議廣東省政府減少政府對服務市場的行政干預,改善港澳服務業投資廣東的市場環境,清理與CEPA及其補充協議不相適應的政策法規,完善港澳服務業投資廣東的配套措施:第五,改善服務貿易自由化發展的大環境,加快建設大珠三角優質生活圈,建設大珠三角優質生活圈,增強廣東對港澳專業人才的吸引力、加快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步伐。
參考文獻:
[1]粵港新經濟合作格局演變及廣東對策[J].周春山,高軍波,唐勇.世界地理研究.2009(01).
[2]粵港合作新階段香港服務業發展前景分析[J].鐘韻.廣東社會科學.2Oo8(02).
[3]CEPA下內地與香港服務業合作的問題與對策[J].陳恩.國際經貿探索.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