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蔚潔 曹鳳婷
摘 要:權力下放是行政體制改革的政治內核,也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必經之路,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尤其是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工作以來,我國不斷加快中央行政權力下放的進程,在權力下放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對政府事務性權力下放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權力下放的途徑和策略,旨在促進政府行政體制的不斷改革。
關鍵詞:政府改革 事務性權力 下放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3-0-01
引言
政府事務性權力下放是政府簡政放權措施中的重要內容,指的是精簡政府職能,將一些事務性權力外放出去,減少政府的工作量,并且提高各項事務的完成效率。在事務性權力下放過程中,究竟該如何下放,要如何控制下放之后產生的矛盾和糾紛,是政府部門關注的重點。政府的事務性權力下放應該要堅持一定的原則,并且要將事務性權力下放到合適的位置,才能提高各項事務的完成水平,達到真正簡化政府工作的目的。
一、政府事務性權力下放的內涵
政府事務性權力下放也叫做“簡政放權”,指的是精簡政府的職能,將一些不必要的事務和政府已經掌握的權利外放出去,從而使得政府的組織結構得到精簡,政府工作人員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其他事務的研究上。從政府和社會的角度來講,“簡政”針對的是政府的事務,“放權”下放的是政府的權力,恢復了公民個人、市場和社會的自由與自治。政府事務性權力下放的實質是要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減少政府當前工作中的一些不必要的事務,從而減少政府對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不適當的事前干預,使得各項事業的發展可以更加順利。將政府的事務性權力下放有助于政府明確自身的定位,減少不應有的權力,削減不該管的事務,而且在減負之后還有助于對政府資金進行利用,將資金用在真正需要的事務上。從社會的角度來講,一些事務權力下放,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社會控制,從而降低社會主體在生產生活以及經營過程中的成本,激活社會能量,并且增加生產和服務的多樣性。
二、政府事務性權力下放的路徑
1.強化目標管理,糾正權力下放思想誤區
在政府事務性權力下放過程中,如何看待權力的下放是能否實現權力下放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看待權力下放過程的時候應該要從全局著手,將政府的一些權力下放給基層政府,是政治民主化和現代化的手段,也是通向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路徑。以某市為例,2013年,全國開始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工作之后,該地區的簡政放權速度就不斷加快,下放的權力事項也越來越多,逐年遞增,出臺了權力下放的規范性文件。在權力下放的過程中可以將其理解成為權力的轉移,這個權力轉移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阻力,主要是對權力下放認識的誤區,權力下放是弱化權力控制力的行為,但是要弱化的是集權者個人或少數人的控制力,而不是要弱化權力總體上的運行效率。相反,這種方法還可以增強權力總體上的運行效率,在權力下放的過程中節約了成本,提高決策的效率,而且還減少了交易的費用,使得整個市場運行過程更加順暢,地方經濟發展也越來越迅速。
2.暢通溝通渠道,建立健全決策回應機制
在政府事務性權力下放過程中,不能一直強調中央部門權力向省、市、縣下放,除非這一些事務本身就屬于地方政府事務,或者地方政府在處理這類問題的時候更加熟悉,原則上并不適宜將中央政府部門掌握的權力下放到省市縣,一般可以將市縣的權力下放。為了克服機制方面的問題,某縣在進行權力下放的時候對溝通機制進行完善,建立了暢通的溝通渠道,并且建立健全的決策回應機制,在下放權力的時候對下放的部門進行謹慎的選擇,與下放部門之間進行了多次溝通和交流,充分征求了權力承接部門的意見,并且對權力下放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成本的收益進行分析之后,最終決定了要將權力下放給哪一個部門。
3.推動放管結合,嚴格落實權責協同機制
將政府的一些事務性權力下放給其他的部門,并不等于放下了責任完全撒手不管,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權力的運行更加高效,使得政府的行為可以接受有效的監督,并且讓權力運行在正確的軌道上。所以在權力下放的過程中也要加強對下放部門的管理,上級部門在將權力下放出去的時候要加強與下級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加強對下級部門的監督和管理,做到上級單位總攬不包攬、放權不失管,下級部門到位不越位、盡職不失責。
4.增強承接能力,確保權力下放落地有聲
基層政府在開展權力下放的時候應該要開展行政審批,確保權力事項的下放和承接能完美銜接,減少權力下放與承接過程中的不匹配問題。具體來講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完善區級承接事項臺賬。在區域范圍內要積極探索建立部門承接下放權力事項備案制度。第二,下級部門在接收上級部門的權力的時候,要做好行使權力的準備,進一步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并且增加基層執法力量,對于承接的各項行政審批食物,要及時編制業務手冊和服務指南,進一步推進運行結果的透明化和公開化。第三,加強對基層干部的培養?;鶎痈刹康哪芰κ怯绊憴嗔Τ薪雍托旭偰芰Φ闹匾蛩?,在權力下放過程中,基層的干部自身要提高政治素養和行政能力,可以正確行駛上級下放下來的權力,避免出現權責失衡、市場失范、監管失靈的風險。
5.注重監測評價
在政府事務性權力下放的過程中應該要注重對整個過程的監測與評價,建立健全監測評價機制,可以確保政府權力下放工作的順利推進,也有利于評估下放成果。在監測過程中要結合權力下放過程中的各個部門的職責分工情況,對績效考核體系進行完善,除了權力下放部門以及承接部門要做好對接之外,機構編制部門也應該要提高自覺性,做好監督工作,及時監督權力下放和成就過程中的銜接與落實,同時要對權力下放過程中的一些違規和不合理的行為進行解決,反饋到政務服務平臺上,讓更上一級部門對這些問題進行處理。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政府行政體制的不斷改革,簡政放權工作也不斷推進。在簡政放權過程中要做好安排與部署,做好權力下放與承接過程之間的有效銜接,并且做好監督管理,為承接部門提供保障,促進政府事務性權力下放過程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振國.政府部門行政權力下放路徑研究[J].機構與行政,2016(12).
[2]康紅波.用好下放的權力[J].實踐:思想理論版,2015(09).
[3]李松.簡政放權要力戒“花架子”[J].瞭望,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