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強 劉志甜 左媛 袁也婷 桑金歌 李玉虹
【摘要】針對目前高等職業院校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兩張皮”現象,社團建設指導思想模糊、創新創業教育不明確、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等普遍問題,希望能夠進一步厘清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社團建設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的方法,大力推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厚植基礎。進而構建適合于高職院校長期發展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專業社團 工作室 創客空間 創新創業
隨著”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時代新浪潮的掀起,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大學生作為”雙創”的生力軍,由他們依據興趣和責任組成的創新創業類社團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文章以滄州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科學技術協會為例,通過對專業社團建設研究與實踐,探索高校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素質培養建設及發展的路徑,更好地服務于新時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計算機科學技術協會是一個專業型大學生社團,是學生白發成立的學習心得交流、新技術平臺互動、創新創意討論的社團組織。是在傳統社團組織上的一大創新,充分體現了信息工程系的專業特色,也是我院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大亮點。它包括雷鋒科技服務團、星翼動漫社、完美再現PS社、Wo-dpress社團、國學社六個專業社團。共有會員七百多名,骨干成員約一百多人人,是滄州職業技術學院規模最大的科研學術類社團之一。科學技術協會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發展根本,全力開辟和建設學生第二課堂,以“專業社團一工作室一創業公司”的活動模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為各專業的建立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提供統一接口。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通過調研文獻資料,發現在國外,對高校創新創業型社團工作的研究水平頗高,他們把社團當作一個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搖籃,并和平時的教學相輔相成。例如,百森商學院作為全球最著名的創新創業管理教育及研究的最高學府,在創業學領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百森商學院以“強化意識”為主要指導思想,幫助學生提升思維方式、創造能力以及把握市場變化的洞察能力。培養機制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師資力量的優越性、課程設計方面的前瞻性、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究性,使得創新創業型社團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國的研究現狀則偏向于對娛樂性社團的研究,近年來,我國各高校創新創業型社團依靠外部環境的改善和自身的主觀努力.工作優勢日趨明顯,我國的研究工作重點才開始有所側重。如徐博函的《創新創業類學生社團發展思考》,高晶的《高校創業社團管理機制創新研究》,以及楊芳的《基于制度創新的學生社團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都是以創新創業社團為主線進行探討的,不過相比于國外的論證體系以及投入的精力,國內的研究水平還是遠遠不夠的。這些都透露出國內學術界對創新創業型社團的功能研究有所欠缺,對其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尚且沒有科學的對策,鑒于創新創業型社團的重要地位和意義,應予以重視,進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意義
1、在理論層面上解決好一些關鍵概念及其內涵,如“專業社團一工作室一創業公司”教育平臺、“創新創業素質培養”和“人才培養模式”等:
2、運用高等教育理論闡述高職院校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徑,提出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的方法。通過“三課堂聯動、三項融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豐富和完善專業社團和創新創業教育理論:有利于適應產業升級對人才培養、供應和使用機制上的需要:同時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的建立,給學生增加專業技能和企業合作的機會。同時為提高教師理淪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對推進內涵式發展、提高服務社會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3、在實踐層面上,將理論研究的成果應用在項目所在學校——滄州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專業社團建設中。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為滄州市、河北省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在實踐中不斷檢驗、校準理論研究成果,從而在理論上得到更高的提升,更能在本校未來發展中起到較大的指導作用,并推廣到其他地方院校。
三、研究內容
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專業社團一工作室一創業公司(虛擬)”創新創業平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專業社團長效發展等四個方面探討基于專業社團的大學生“雙創”素質培養發展路徑。
l、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
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是兩者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過程。從創業教育的角度來看,它不能脫離專業教育孤立的進行,不但不排斥專業教育,而且必須更深入更緊密地依賴專業教育,有利于解決創業教育“華而不實”的現實難題。從專業教育的角度來看,創業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專業教育的單一模式,帶動專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使之更適應我國高等教育不斷變革的步伐。
2、“專業社團一工作室一創業公司(虛擬)”的專業社團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專業社團一工作室一創業公司”依附于當前高職院校“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人才培養模式的的補充,它是“學生工作室”育人模式的發展。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和利用課余時間在學生專業社團、學生工作室、創業(虛擬)公司開展教學項目、競賽項目、真實項目等活動,使他們的職業技能發展、創新思維、創業素質三個方面,最終成為創新創業型技術技能人才。
3、“三課堂聯動、三項融匯、層次遞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課堂”是指傳統的大學課堂。在課堂學習中,教師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將一個完整項目其分解為若干任務,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利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職業技能課程等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技能的能力。
信息工程系以科學技術協會為依托,通過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第二課堂主要是通過學生專業社團與學生工作室培養學生。學生在專業社團中參加講座、校內比賽,完成教學項目;在工作室中完成競賽項目和企業真實項目。
第三課堂主要包括創業(虛擬)公司與校外實訓基地。學生在第三課堂上完成企業真實項目或自主開發軟件,熟悉企業工作流程和企業文化,提升職業素養和綜合運用技能能力。
“三項融匯”是指將教學項目、競賽項目、真實項目分階段循序漸進融入專業教學中。使學生在不斷地學習中有效提升專業技能,逐步積累各類項目實戰經驗,提高創新創業素養。
4、“專業社團一工作室一創業公司”專業社團長效機制的研究
為了探索專業社團的長效發展,我們探討高職院校學生第二課堂技能培養項目組的發展現狀以及構建長效機制的必要性,從中提出構建高職院校學生第二課堂技能培養項目組長效機制的建設措施即:搭建平臺是基礎:激勵教師支持力度是保障: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是根本:投入科研項目研究是深化:構建競賽架構是助推。
四總結
通過平臺破除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兩張皮”現象,大力推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為培養學生奇思妙想厚植基礎。建構了“三課堂聯動、三項融匯、逐層遞進”雙創人才培養模式,使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培養學生貫通專業和跨專業創新能力。
實現了以“專業社團一工作室一創業公司”促進科學研究反哺教學,讓學生早日開展專業研究實踐,培養出真正、具有強烈創新意識和創業素質的有志亦有為的青年。并且,學校還將為創新創業教育所產生的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尋求校企對接,進行成果轉化。
參考文獻:
[1]徐博函,苗苗.創新創業類學生社團發展思考[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2 (4).
[2]高晶,關濤,郎宏文.高校創業社團管理機制創新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14 (6).
[3]胡桃,沈莉.國外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對我國高校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3(2).
[4]劉育明,于建秀.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究[J].中國市場.2016(43)
[5]王輝,周良榮,楊明秀。我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與反思[J].現代商貿工業.2016 (11)
[6]康莉,付世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