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娜 蔣靜忠 楊思辰
摘要:從主觀量的角度來觀察遞進復句“不只Q1,(而是)Q2”,發(fā)現(xiàn)存在“同向感染”型主觀量。Q1表示主觀大量,受到它的影響,Q2也表示主觀大量。以前學者們討論的感染型主觀量,Q1與Q2方向是相反的,即一個表示主觀大量,另一個只能表示主觀小量,屬于“反向感染”型主觀量。本文的研究豐富了感染型主觀量的類型。
關(guān)鍵詞:遞進復句;同向感染;主觀量
從傳統(tǒng)語法的角度來看,“不只Q1,(而是)Q2”屬于遞進復句,表示數(shù)量遞增。從構(gòu)式語法的角度來看,“不只Q1,(而是)Q2”是一個構(gòu)式,其中的常項是“不只”和“而是”,“而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省略;變項是Q1和Q2,在Q1和Q2的位置上可以填入不同的數(shù)量詞語。該構(gòu)式對變項的制約條件是:Q2一定大于Q1。其構(gòu)式意義為:表數(shù)量遞增。其語用意義為:說話人對聽話人已知的數(shù)量信息Q1進行反駁,并提出說話人未知的更大的數(shù)量Q2。本文從主觀量的角度來考察“不只Q1,(而是)Q2”,重點討論兩個問題:1.它能否表示主觀量?2.它表示主觀量的成因是什么?
1.“不只Q1,(而是)Q2”能否表示主觀量
人們在用語言進行交際時,有時會帶上說話人的主觀評價,如果這個評價是針對句子中出現(xiàn)的量的,那么這種帶有說話人主觀評價的量就稱為“主觀量”。例如:
(1)他吃了兩個蘋果。
(2)他只吃了兩個蘋果。
(3)他竟然吃了兩個蘋果。
這三句話中都出現(xiàn)了數(shù)量成分“兩個”,但是隱含的說話人的態(tài)度卻明顯不同。(1)只是客觀陳述,“兩個”表示的是客觀量;(2)(3)則帶有了說話人的主觀評價,(2)所隱含的評價是“吃得不多”,“兩個”表示主觀小量;(3)所隱含的評價是“吃得多”,“兩個”表示主觀大量。
“不只Q1,(而是)Q2”也能夠表示主觀量。例如:
(4)實際上毀滅掉的不只40個億,可能是100億、200億。
例(4)中Q1是“40個億”,Q2是“100億、200億”,兩者都帶有說話人的主觀評價,即毀滅的數(shù)量大,表示主觀大量。根據(jù)我們的考察結(jié)果,如果沒有其他表示主觀量的標記,“不只Q1,(而是)Q2”總是表示主觀大量。
2.“不只Q1,(而是)Q2”表示主觀量的成因
李宇明(1997/2000)將主觀量的成因分為四類:異態(tài)型、直賦型、夸張型、感染型。異態(tài)型是跟社會常量或個人常量不同而形成的主觀量,直賦型是通過添加主觀量標記而形成的主觀量,夸張型是運用夸張的表達手段而形成的主觀量,感染型是因受到別的主觀量的感染而形成的主觀量。“不只Q1,(而是)Q2”表示的主觀量屬于感染型,但又跟前人所討論的感染型存在明顯差異。李宇明(2000:117)提到下面的例子:
(5)滿滿一車西瓜才賣了百十塊錢。
例(5)有兩個數(shù)量成分,分別是“一車”和“百十塊錢”,其中“一車”前面有主觀大量標記“滿滿”,表示主觀大量,“百十塊錢”受到“一車”的感染也帶上了主觀色彩,表示主觀小量。這里“一百塊錢”就是因為受到“一車”的感染而表示主觀小量的,屬于感染型主觀量。而這種感染屬于“反向感染” 。“不只Q1,(而是)Q2”表示的主觀量則屬于“同向感染”。例如:
(6)在行動之前,經(jīng)過排查我們發(fā)現(xiàn),不只73個政府網(wǎng)站被入侵,發(fā)現(xiàn)有142個被入侵網(wǎng)站。
這里“73個”(Q1)是一個異態(tài)型主觀大量,一般情況下“一下子有73個政府網(wǎng)站被入侵”是不常見的。受到“73個”的“同向感染”,“142個”(Q2)也表示主觀大量。
“同向感染”這一概念是在李宇明先生“感染型主觀量”啟發(fā)下提出的,它跟“反向感染”相輔相成,拓寬了主觀量研究的內(nèi)容,豐富了感染型主觀量的類型。
參考文獻:
[1]陳小荷 1994《主觀量問題初探——兼談副詞“就”“才”“都”》,《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
[2]李宇明 1997《主觀量的成因》,《漢語學習》第5期.
[3]李宇明 2000《漢語量范疇研究》,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4]李宇明(2000:117)指出“感染具有相反性”,我們概括為“反向感染”。
項目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現(xiàn)代漢語復句中的主觀量考察”(HB15YY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