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菲菲
摘要:“第二課堂”是在傳統的課堂之外進行的與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通過預定目的,有組織地對學生實施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護理系“第二課堂”為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探討了護理系學生“第二課堂”培養模式的體系。
關鍵詞:護理系;第二課堂;培養模式;體系
由于第一課堂的實效性不強,使得學生知識向能力與素質的轉化實踐平臺構建缺乏寬泛性等[1]。而第二課堂具有靈活性、廣泛性、新穎性等特點,能夠有效拓展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對學生的人格塑造也有較大的積極作用[2]。在這樣的一種新形勢下,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稱職的、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護理人員成為重中之重,而“第二課堂”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一、高校“第二課堂”的定義及功能
朱九思在其著作中提出了“第二課堂”的概念,即在教學計劃之外,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的各種有意義的健康的課外活動[3]。第二課堂相對第一課堂而言,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對實踐教學的拓展,是課堂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給大學生的知識向能力轉換提供的平臺。國外已經形成了“第二課堂”是“實踐教育”的共識,在這種理念下,“實踐教育”并不是簡單地指大學培養過程中的“實踐教學”,而是實踐教育的思想始終貫穿在大學人才培養的全部過程中,通過課堂內外各環節,全面構建完整的實踐教育體系,提高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4.5]。
二、當前護理系“第二課堂”培養模式體系
隨著護理學科的快速發展,對護理人員的知識、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稱職的護理人員成為了護理教育者思考的問題。
為了更加深入、具體地分析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護理系“第二課堂”培養模式體系,對其開展的“第二課堂”采取了調查方法,從調查的數據來看,在大一時,以學生所學專業為基礎,考慮到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醫患關系,利用業余時間開展護患溝通暨護理禮儀大賽,參與率達百分之百,使學到的知識情景化再現,提前了解在工作中可能出現的事件以及如何去應對;在大二和大三,使學生參加健康知識大賽,幫助同學們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識,以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去,從而有一個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撐起生命的保護傘;臨近畢業季,對大四學生有一個授帽儀式,加強了護理系學生對護士職業道德的養成教育,提升了她們對護理工作的認知程度,堅定了學生的專業理想和專業追求。而主題團日活動、微塵志愿服務等“第二課堂”貫穿在護理系學生的大學四年內,為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時,能得到情感體驗、陶冶情操、提高個人修養。在這樣的“第二課堂”活動中,同學能進行廣泛的交流,他們的所思所想可以直接、盡情地發揮,形成了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幫助他們盡快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并且能起到不斷提高專業技能的效果。
三、當前護理系“第二課堂”培養模式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目前,護理系“第二課堂”培養模式體系雖然種類繁多,給學生的全面成長提供了舞臺。但是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第二課堂”培養模式體系缺乏充分重視
由于思想觀念的陳舊,注重第一課堂,從而忽視了第二課堂。“第二課堂”培養模式體系雖然貫穿大學四年,但都是團委和系學生工作部門獨自開展活動,缺乏其它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而且學校的各個部門對第二課堂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不夠深入,導致第二課堂培養模式體系呈現出孤軍奮戰的形式。
2.“第二課堂”培養模式體系不健全
護理系在學院里是一個小系,雖然“第二課堂”培養模式形成了一個體系,但是由于指導教師少,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開展活動,學生挖掘不到一定深度,領悟不到內涵,使得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嚴重脫節,并且沒有對第二課堂的內容、教師工作量以及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形成有效的評價體系。
3.“第二課堂”培養模式體系創新不足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達興旺不竭的動力。“第二課堂”應該建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體系,更加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使學生通過“第二課堂”實現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護理系目前的“第二課堂”培養模式體系雖然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用不大,針對護理系學生特點,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應該更加多樣化,使“第二課堂”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重點。
四、加強“第二課堂”培養模式體系建設
“第二課堂”對學生的培養至關重要,有時甚至超過了第一課堂的重要性,第一課堂培養了學生的理論知識,“第二課堂”是培養學生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學生最終要從第一課堂走向社會,將所學知識通過勞動轉化為社會物質財富,而“第二課堂”恰恰教會了他們如何轉化。所以應從以下三點加強對“第二課堂”培養模式體系的建設:(1)加強思想認識,使學院各部門充分認識到“第二課堂”的重要性;(2)增加對“第二課堂”的有效引導,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激勵措施;(3)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實踐教學平臺,實現“多層次、立體化、校內外互動”創新性教學平臺。
參考文獻:
[1]魯越青,白忠喜,應堯剛.創新第二課堂建設,促進實踐教學改革——以紹興文理學院的探索實踐為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8):18-20.
[2]李祥印,祝曉斐.基于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的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濟南大學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3):7-9.
[3]李楠,焦昆,賈匆匆.高校第二課堂活動在人才培養中作用的發揮[J].中國培訓,2015(6X):61-61.
[4]鄭學剛.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培養學生創新素質和能力[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8):462-464.
[5]周鈺,黃金珠."第二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實踐探討[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8,14(3):42-43.
基金項目:本文屬于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第八批教改課題“基于護理系學生能力為本的第二課堂培養模式體系”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0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