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實地調查企業和問卷調查學生,并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研究,了解我院大學生口語表達及社會需求現狀。根據調查分析結果,提出了教學設想。
關鍵詞:口語表達能力;社會需求現狀;設想;調查報告
為了了解我院大學生對勞動部規定的8種職業核心能力之一“交流與表達”能力及企業對這種能力的要求,同時也讓我院作為必修課開設的《演講與口才》課程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加強與人交往的本領,樹立自信心,對我院大學生口語表達及社會需求現狀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分析如下:
一、調查目的:
(一)了解我院學生口語表達現狀。調查分如下幾個方面:鍛煉演講與口才能力的重要程度、口才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希望提高口才哪方面的能力、造成你口才能力不足的原因及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現有表達能力的真實水平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
(二)了解社會和企業對學生“交流與表達能力”等職業核心能力的要求。一周中,我們走訪了多家企業的人事主管。通過與人事主管接觸,我們深刻了解到用人單位對與大學生“語商”的要求。根據列舉的8種職業核心能力:交流與表達、數字與運算、革新創新、自我提高、與人合作、解決問題、信息處理與外語應用,排在第一位就是“交流與表達”。
二、調查的對象
(一)課題主持人所任教的班級會計1601——1606班,共267人。
(二)小騰科技、美的電器、蘇寧電器等企業的人事主管。
三、調查內容和方法
(一)針對學生采用問卷調查法。設計《大學生演講與口才課程調查問卷》發布在云課堂。
(二)針對企業人事主管采用訪談法。訪談前已確定訪談問題,再根據情況發揮。
四、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生調查結果分析
1.81%的同學認為鍛煉演講與口才能力“十分重要”,9%的同學認為“一般重要”,沒有學生認為“不重要”或“無所謂”。這說明大學生對演講與口才的重要程度主觀上是十分肯定的。
2.有53%的同學迫切希望提高口才方面的表達能力,22%的同學迫切希望提高口才方面的應變能力,12%的同學迫切希望提高口才方面的邏輯思維能力等,據此數據,我們了解到同學們的表達能力現狀,有一半以上的同學對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不滿意,迫切希望提高。
3.26%的同學認為造成口才能力不足的原因是“缺乏自信”,25%的同學認為是“心理素質較差,說話易緊張”,18%的同學認為“缺乏鍛煉平臺”,從以上三個數據來看,我校學生的口才不好的原因可以歸結為鍛煉不夠。
4.20%的同學認為通過口才鍛煉能提高“表達能力”,分別有17%的同學認為通過口才鍛煉能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有12%的同學認為通過口才鍛煉能提高“分析能力”。
5.針對“在《演講與口才》課上,你對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感興趣?”回答,有33%的同學認為可以“多放相關視頻資料”,30%的同學認為“多舉辦比賽性質的活動”,分別有19%的同學認為“學生實踐為主 老師講解為輔”和“學生實踐為輔 老師講解為主”。這說明學生對口頭表達的形式喜歡程度有分化現象。傾向于視覺類和活動類,比例達到了總人數的63%。
(二)企業調查結果分析
1.所調查的幾家企業100%都十分看重學生的“交流與表達能力”,認為學生不善言辭,就算專業能力再出色,也不會錄用。確實,不會說話會影響工作的方方面面,“語商”已越來越成為社會和企業關注的焦點。
2.80%的企業也非常重視學生的“與人合作能力”。人事主管們認為生活、工作中需要與許多人交往,這就難免發生矛盾,而妥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與他人和諧共處、共同發展,這是個人和企業能夠長久發展的前提。
3.在“開拓創新能力”方面,50%的企業也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要求學生用已積累的知識通過不斷探索研究在大腦中創造出新的思維,提出新的見解和做出新選擇的能力。
五、思考與設想
(一)關于如何激發學生喜歡《演講與口才》課,發展口語交際能力。為此,我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好之、樂之即是有喜好、有興趣,可見興趣是推動學習的直接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表達平臺。大多數同學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素質影響,不敢當眾發言,即便有的同學不怯場,也多是表達時條理不清晰或中心不突出,因此我們利用課前新聞播報,三分鐘勵志演講等學生喜歡的形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鍛煉平臺。
3.在《演講與口才》課上,要牢牢把握口語表達目標,重視課堂發言,讓學生有充分說話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每一堂課都為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提供用武之地,交流表達能力是靠平時訓練出來的。
4.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穿插播放經典演講視頻、求職面試視頻、辯論視頻等等,看完之后做出點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學會表達,并吸收新的知識和鍛煉邏輯思辨能力。
5.在云課堂每周舉辦一次由每小組發起的大家感興趣的,但必須是充滿正能量的,對同學們的價值觀有正確引導的話題,然后全民參與討論,在討論交流中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因為“好口才”的一個標準是“言之有理”。
(二)關于《演講與口才》教材內容的設想:
1.泰勒在《課程與教學基本原理》提到的學科的功能一般有兩個方面,一是奠定學生將來從事某一學科專門化研究基礎的功能,即這門學科本身的特殊功能;二是通過學科學習促進學生整體發展的功能,以及滿足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需要的功能,即這門學科所能起到的一般教育功能。我們遵循第二個。根據泰勒的課程開發的目標模式,課程開發要遵循目標制定,內容的選擇,內容的組織,課程評價這一鏈條來進行。在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時要遵循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學習心理學的原理。我們除了使用以上原則外,還使用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和課程新編等手段。
2.開發完成后將為各專業學生所用,通過完成《演講與口才》的教學任務,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交際口才能力的基本原理和藝術技巧。在聯系實際進行教學中,學生能用規范的語言進行社交、朗讀、演講、求職、論辯、推銷等社會實踐活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用口語交際的實際應用知識進行信息交流、做好工作,增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學生未來走向社會、更好地從事各種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葉宏,梁川飛,彭明福.《演講與口才》[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2]程婧.演講與口才課程應用型教學的探討[J].探索爭鳴,2016,(4):139-141.
[3]霍小芳.高職院校演講與口才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5):173-177.
作者簡介:童清華(1972.04-),女,漢族,湖南漣源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文化素質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