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露
摘要: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大學生接觸到的社會信息越來越多。在這種背景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學生的價值觀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就顯得尤其重要。目前,在新媒體環境影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很多挑戰。大學生的價值觀具有多元化、娛樂化、功利性等特征。針對這些現象,本文分析了高校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存在的各種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價值觀教育方法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價值觀;教育方法
一、新媒體環境影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價值觀教育的現狀
(一)大學生價值觀越來越多樣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社會經濟各各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中國人民的收入不斷地提高,隨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升。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也在不斷地深入,大學生的視野不斷地開闊,價值觀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多元化的價值觀有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多樣的價值觀選擇。但是,這種情況也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的風險,大學生存在選擇錯誤價值觀的風險,這樣不但不利于大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給社會其他人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必須加強高校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作用。
(二)大學生價值觀的相對化
隨著國外文化的進入,中國的價值觀越來越多元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大學生會認為國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宣傳的正確社會價值觀沒有實際意義,不去學習培養這些正確的價值觀,這十分不利于建設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面對這一現象,我國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為大學生認可并自覺學習這些崇高價值觀提供了好的契機。
(三)大學生價值觀的娛樂化
隨著人類文明地不斷進步,社會越來越平等化,人們的價值觀也向著平等化不斷地發展。但是,目前中國的大學生存在價值觀過度娛樂化的現象。很多的大學生熱追各種韓國偶像劇,韓國真人秀節目,導致了大學生的思維簡單,形成的價值觀是不勞而獲與一夜暴富,使大學生的價值觀變得物質化。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是國家今后的建設者。如果價值觀過于娛樂化,僅僅關心娛樂事件而不關心國家大事,對我國今后的社會主義建設是十分不利的。當下,網絡上的大事件基本上都是關于娛樂明星的,微博熱搜榜很少是關于財經與實時新聞的,而絕大部分都是各個明星的八卦新聞。這種現象說明不僅大學生的價值趨于觀娛樂化,整個中國國民的價值觀都趨于娛樂化。在這種趨于娛樂化的價值觀環境下,如何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是各地高校乃至整個中國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四)大學生價值觀趨于功利化
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當下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不懂得分享,價值觀趨于功利化。同時,大學生也會受到網絡上不良的浮躁社會風氣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做任何事情都更加追求物質,功利心變得很強。利己主義正逐漸成為多數大學生的代名詞。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大學生價值觀趨于功利化,這種不正的價值觀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發展,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這種情況不能一概而論,部分大學生價值觀還是健康、積極的。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高校怎樣去進行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課題。
二、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價值觀教育方法
(一)教學方式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興趣
當下,很多大學老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時候,僅僅是講解枯燥的理論知識,這實際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都是通俗易懂的,重點還是需要思想政治學習者從心底里認同思想政治教育課所上的內容,否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的引導及養成的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老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時候,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提高高校政治老師的思想政治修養,改變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在我國高校中,流行很多這樣的事件,大學老師為了工作方便,在上課時不追求課堂效果,在期末考試時,直接劃重點。這種現象不但不利于學校教育水平的提高,還會導致學生不好好學習,對學習態度懈怠,不能夠引導學生的價值觀,更不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種思想政治課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思想政治課老師應該創新教學方法,重視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其次,思想政治課老師在進行授課時,不能僅僅依照課本內容,要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通過對媒體等方式形象地展現出來,或者在上課時,讓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分組討論,使學生們在討論中認識到自己價值觀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糾正。最后,高校思想政治課老師在進行授課時要保證課堂內容與課堂形式多種多樣,同時課下也要通過各種實踐來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建設。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走進學生的生活
高校負責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要積極主動走進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以及他們的需求,只有這樣深入學生的生活,才能真正了解到在哪些問題上學生的價值觀出了問題,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在大多數高校,思政工作者基本不會主動關心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問題時,才會想辦法去解決。在學生出現價值觀問題時,老師不應該對學生進行言語攻擊,這樣不但會導致學生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還可能會導致學生的價值觀出現更大程度上的偏差。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應該積極主動走進學生的生活,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并加以改正。
(三)高校要關注網絡熱點,及時引導學生的價值觀
在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具有很大的威脅。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要熟練掌握各種網絡語言,及時了解網絡里的意識形態,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及時地引導。
同時,高校要大力開發新媒體與新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在發生網絡熱潮時,高校能夠有工具引導學生的價值觀不被扭曲。總之,在新媒體環境影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價值觀的教育方法需要高校、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培養出更多后備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牛傳允.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時代教育,2017(23):113-114.
[2]楊文正.社會關注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價值觀教育方法[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25(06):176-178+ 182.
[3]劉曉輝.淺談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究[J].科技風,2015(01):227.
[4]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