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霞
摘要:隨著國學價值逐漸被人們所認同,如何讓孩子從幼兒時期便接受其熏陶,并得以更好品質和人格培養就成為幼兒教學重點。融合國學教學理念,強化幼兒教育質量提升,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幼兒教育水平,才能夠讓幼兒的教育呈現出多樣化、生活化態勢,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關鍵詞:幼兒教育;國學教育;方法探索
一、幼兒國學教育的價值
(一)幼兒國學教育的社會價值
所謂國學就是“中學”,更具體而言,從狹義上講, 是指長達數千年來形成的中華文化典籍,所以“國學”,就是由文字記載的中華文化典籍的總稱。[1]國學不僅包含著《論語》、《大學》等經典誦讀,還包含著中華文化、中華精神、各家學派的思想等許多方面。幼兒的國學教育就是基于國學的基礎上,對幼兒實施的啟蒙教育。第一,對幼兒實施國學教育,有助于弘揚中華文化。眾所周知,學前階段是人一生發展的啟蒙階段,在此階段對幼兒進行國學教育,可以加深幼兒對國學的認識與理解,有助于日后更好地發展國學、傳承國學。第二,實施國學教育,可以鞏固幼兒的民族認同感。有學者認為,中華民族認同就是中華民族的成員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和中華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和情感依附的穩定心理特征。[2]在對幼兒實施國學教育的過程中,讓幼兒通過欣賞不同國家的讀物,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風俗等。使其在感受不同文化交融的學習氛圍中,以本國文化為主,其他國家文化為輔,增強對民族以及國家的認同,為國家培養真正的人才,從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幼兒國學教育對幼兒的自身價值
在學前階段對幼兒實施國學啟蒙教育,有利于幼兒自身的發展。首先,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幼兒通過朗誦經典國學讀物,豐富了幼兒的詞匯量,也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幼兒語言的發展;其次,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國作為文化強國,至始至終都注重著道德教育、注重個人品格,在諸多經典國學著作中皆有體現,如:“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德不孤,必有鄰”等。通過學習國學,幼兒可以探索和掌握其中深意,規范自身行為,從而提高了幼兒的道德水平。最后,豐富了幼兒的文化底蘊。國學中包含著深厚的文學精粹,幼兒在學習國學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幼兒的文學修養。
二、幼兒國學教育的基本形式———將國學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
(一)環境熏陶
幼兒園是為幼兒提供教育和活動的場所, 為幼兒提供舒適的環境,環境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同樣也是一種隱形的教育手段,對幼兒的智力、心智以及個性發展方面有著突出的作用。[3]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可以加入國學的元素。教師可以將一些古詩轉換成圖畫的形式展示在墻面上,增添了一絲文學氣息,也使幼兒隨時隨地可以感受國學氛圍。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國學帶入到生活環境中,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國學名言教給幼兒基本的行為規范,約束他們的行為,這也充分發揮了環境的教育作用。
(二)節日教育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是我們民族豐富的精神財富,它們也被陸續納入到世界文化遺產之中。中華傳統佳節許許多多,每個節日都有其獨特的由來、含義及習俗。在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到來之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欣賞有關這個節日的故事、習俗,并且動手制作有關節日的代表性食物,例如:粽子、元宵等等。讓幼兒在獲取樂趣的同時掌握知識,豐富經驗。
(三)熟讀誦背
優秀的國學經典著作,是我們的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朗讀和背誦是幼兒習得國學經典的基本途徑,幼兒通過熟讀的過程, 加深對其理解,將其慢慢融入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基本問題。在熟讀誦背的過程中,教師要加以引導,可以通過講故事、播放影像等形式更好地幫助幼兒理解。當幼兒有疑問產生, 或者需要尋求幫助時,教師要及時提供幫助。
(四)游戲滲透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 也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游戲貫穿與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對幼兒的身體協調發展、智力發展等都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在幼兒園中,常見的游戲有戶外游戲、教學游戲、情景游戲等等。教師可以將國學與幼兒游戲進行融合,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滲透國學教育。例如:幼兒可以在角色扮演游戲中,通過扮演孔融及其他人物,完成《孔融讓梨》這個經典故事,使幼兒理解《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以及背后的深意,這也將國學教育更好地滲透到幼兒游戲中來。
三、幼兒國學教育方法發展的趨勢
(一)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
1.國學與音樂相結合。幼兒在幼兒階段的聽覺神經系統逐漸完善, 幼兒在此階段往往會受到音樂的熏陶。心理學研究表明, 0歲至三歲期間人的聽覺神經發展到60%~80%。[4]音樂自身帶有一種神奇的感染力,它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播放民間古典音樂,可以陶冶幼兒的音樂情操,提升幼兒對國學的認知。在音樂活動中,可以將國學典籍著作融入到音樂中,為其配上恰當的旋律。
2.國學與美術相結合。3-6歲的幼兒更傾向于動手操作活動, 通過動手操作可以加深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與認識。在進行國學教育時, 可以有效地將美術與國學相融合。
3.國學與舞蹈相結合。身體各部位的協調配合、身體的律動對于幼兒自身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可以在舞蹈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國學教育。
(二)從獨立化走向生活化
幼兒園中的國學教育往往被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特殊的存在, 它被定義為是在某一固定時間段根據教學目標進行的教育教學活動, 這就把國學教育獨立起來了。國學教育并不單單指一種有關國學的教育教學活動, 它更注重地是國學的精神與理念。國學教育逐漸從一種相對獨立的教學活動走向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來, 逐漸走向大眾化、生活化。要將國學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增加國學元素, 在日常交往中尊敬師長、友愛同伴、孝順父母, 在生活中積極遵守社會行為規范, 使每個幼兒都能成為一名有道德的、講禮貌的好孩子。
(三)從保守化走向開放化
在對幼兒進行國學教育中, 要注重幼兒的興趣, 要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使其思維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傳統的國學教育方法主要注重教師的教, 以教師為主體, 通過教師的講解來進行教學。而現今, 我們更多地是關注幼兒的學, 關注幼兒的發展, 國學教育不僅讓幼兒學到有關國學的相關知識、精神等, 還要使幼兒自身得到發展。國學教育也從單一授課的形式, 慢慢過渡到以游戲為主的基本活動中來。游戲是幼兒的天性, 幼兒在游戲中能夠得到自由地發展, 在一些規則游戲、文字游戲、情景游戲中進行國學教育, 有助于幼兒的發展, 國學教育的途徑也逐漸走向開放。
參考文獻:
[1]黃濟.在中小學如何開展國學教育[J].課程.教材.教法, 2015 (02) :3-16.
[2]謝俊春.中華民族認同:西部地區社會穩定的重要心理基礎[J].牡丹江大學學報, 2009 (07) :5-8.
[3]魏瑋.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探微[J].科教導刊, 2016 (01) :55-56.
[4]鄒淑梅.幼兒園國學教育的方法與途徑[J].現代教育科學, 2014 (04) :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