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錫花 牛德明
當前的數學教育大多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則是“容器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方法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主動獲取知識的機會,特別是合作學習的機會。新時代之所以十分強調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是因為集體對每個成員都有教育作用。目前,在學生創新意識、合作能力的培養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較還有明顯的差距。因此,當前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和自主創新的意識已是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一、小組合作團隊的建立
小組或團隊為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相互配合,互動交流,融入小組合作,協同完成任務,這個過程就是小組合作學習。
關于小組教學,我是很有感情并深得其益,因為我工作的第二年就使用了小組教學模式,距今已經二十多年了,在一對一的監督合作中提升了小組長的能力,鞏固了小組員的基礎,培養了全體學生的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能力,關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建立我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1、選好課代表
組建小組的前提是挑選得力的課代表,課代表不僅有較好的素質、端正的態度、更要有很強的管理能力和責任心。一無論是態度還是能力,必須做到最好,是一面永遠不倒的旗幟。當他們逐步在班級中樹立起威信之后,教給他們管理小組長的方法。關于選拔課代表經歷了從每班一名課代表到每班二名;從選拔優等生到大膽任用問題生;目前正在探索三名課代表的模式。
2、用好小組長
我的小組長一般都是按總成績排出來的,也有數學悟性很一般的,但我基本不用調換,而是想方設法、絞盡腦汁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注重發掘他們的潛能,利用聽課、課堂作業等進行量化評比。注重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培養,小組長逐漸明白“教學相長”的道理,漸漸變成了自發行為,于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和效益。
3、培養懂得感恩的小組員
這里必須要強調:要讓小組員意識到小組長對他們的幫助不是理所應當的,而是一種犧牲和奉獻,對自己的小組長要心存感激之情。這樣以來,組員與組織之間的關系變得十分融洽,沒有了對抗情緒,有利于小組長的管理和全體的共同進步。
4、慎量化、巧評比
不僅要表彰優勝個人,更要表彰優勝小組。各學習小組引入評比機制,對于優勝小組進行及時強化,給予集體獎勵,以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小組長也引入競爭機制,采取優勝劣汰的方法,使小組長都有一定的壓力,同時也產生了強大的動力,給每個人都提供了機會。
5、宏觀調控,嚴格把關
合作要想達到預想效果,老師的宏觀調控,嚴格把關是最關鍵的。我經常召開小組長會議,了解小組長及每個成員的近期表現,對他們進行及時的指導,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立正副組長相互監督機制,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錯題的真正掌握情況,發現問題,嚴肅批評,并要求限期立即整改。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是初步培養、建立學生合作精神、團隊意識的有效途徑。
二、創設情景、活動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教學實踐活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優美動聽的音樂和輕松舒心的自然環境,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展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不是單調的提問與回答問題。另外,通過自制學具來完成學習體驗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如:學習工具——圓規,是用來畫圓的,那么,能否在沒有圓規的情況下,自己利用現有其它工具來畫出大小、形狀不同的圓或橢圓嗎?讓學生自己來思考、設計,增強學生的參與率和動手能力。
案例一 :進行四邊形的教學時,讓學生在紙上畫一個三角形和四邊形,先說出三角形的定義、表示法、頂點、邊、內角等概念,然后與三角形類比,說出什么樣的圖形叫四邊形?四邊形的頂點?四邊形的邊?四邊形的內角?怎樣表記一個四邊形?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圍繞上面內容,進行討論。運用類比的方法給四邊形下定義,教師到小組里參加討論,傾聽學生的意見和爭論,了解學生中存在的問題,討論結束后由學生代表逐一回答上述問題。在對上述問題的共同探究中,比對三角形與四形的定義去發現兩個概念在類比中的不同點,提出為什么在四邊形的定義中,為什么必須加上“在平面內”這個前提條件,而在三角形的定義中卻沒有?引導小組四個同學搭成一個四邊形,在老師的演示下讓學生模仿搭出空間四邊形使學生感受到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四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不一定是平面圖形。進而說明,為了排除空間四邊形的情形,必須在定義中加“在平面內”這個前提條件,使學生印象深刻。再是對比四邊形的表示法與三角形表示法的不同之處:三角形的表示法有符號△,且頂點字母沒有順序,而四邊形的表示法沒有符號,而且要按頂點的順序來表示。
三、深化探究、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討論、分析、辯論等方式進行公開的交流和合作,學生之間達成理解的共識為個體行為改變奠定基礎。而后組織學習研究小組,進行積極熱烈有興趣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去發現和反思,來解決現實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把以往那種“要我學”的課堂模式,變成現在“我要學”或“我想學”的情景中去,從那種死板教條的課堂體系中解脫出來。
案例二:在學習用坐標表示對稱軸時,讓學生事先在紙上畫出平面直角坐標系,并在上面打上網格。學生動手在坐標系中描點,描完之后學生觀察所描點與坐標系之間的關系,并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圍繞上面內容進行討論,教師參與討論并傾聽學生的意見和辯論,了解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歸納。在練習中畫已知圖形關于Ⅹ(У)軸的對稱圖形時,小組成員間互查,小組長進行指導。這一節課便在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完成了。
案例三:在學習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時,對于下面問題:
(1)畫邊長分別為2.5CM、6CM、6.5CM的三角形
(2)畫邊長分別為4CM、7.5CM、8.5CM的三角形
計算每個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
度量每個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數;
采取每個小組中,兩人完成第一題;另兩人完成第二題。首先做同一題的同學交流所得結論,然后每小組成員在交流所锝結論。而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各小組便順利完成勾股定理的證明。
這樣,學生對數學合作學習活動的目的性及活動的結構都有清晰的認識,使得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過程,學生用自己的活動建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加上教師及時、準確、巧妙地引導,數學課堂便成為了學生合作交流、情景體驗、深入探究的快樂天堂,一定能取得輝煌的成就。正如孫武所說:“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