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甚慧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教育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特別是在市場開發的新課程引進上,更是為幼兒教育內容擴展了范圍。但是縱觀當前我國幼兒園課程引進的實際效果中,其存在著課程理念存在偏差、課程評估欠缺、課程管理與建設不足、家長參與度不夠等問題, 成為幼兒園課程引進效果最大化的障礙。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對提升幼兒園課程引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引進;課程實施;效果最大化
一、本課題提出的意義
幼兒園課程是幼兒成長教育中的重點,有效提升了幼兒的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園本課程是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 根據本園幼兒的發展現狀而設計的, 更多地關注個體差異, 也更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 因此園本課程研發已成為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問題。目前, 幼兒園引進市場開發的新課程中存在較多的不足,并且引進主體又以民辦園居多。在實施的過程中, 產生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急需我們去解決這些問題來促進當前幼兒園園本課程生成與提升幼兒教育質量。
二、市場開發的新課程在幼兒園實施現狀
(一)滿足了基于幼兒園的發展需要
目前,縱觀我國幼兒園的新課程引進中,其存在著缺乏新課程開發能力、課程體系不足等問題,而幼兒園引進新課程可以有效滿足幼兒園自身的發展需要與運營需求。第一, 完善課程體系, 提升教育質量。第二,借鑒新課程的優勢, 促成園本課程的生成。第三,保住生源,維持幼兒園的生存。
(二)課程引進的決策存在主體缺失現象
在幼兒園的引進教學中,存在著家長角色缺失的現象,在整個引進過程中, 對家長的意見并不重視,甚至家長對教學引進問題毫不知情。因此, 有一部分家長會對幼兒園引進一些新課程的緣由表示出了不解, 同時也會懷疑這些新課程對于孩子的發展價值。還有一部分家長會強烈地抱怨幼兒園引進的新課程收費太高, 但不去上又怕孩子的發展會跟不上。有些家長雖然交了費用, 但是覺得新課程的實施并沒有收到他們預想的效果。此外, 還有一部分家長顯示出了對幼兒園課程的漠不關心。
(三)課程引進缺乏有效的實施策略
課程的引進需要教師來更好地發揮其作用,縱觀我國目前的幼兒園課程引進現狀,其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課程實施缺乏生成。有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 完全機械地照搬課程方案。課程實施缺乏有效指導。部分教師在新課程的開展過程中, 并沒有成為幼兒有效學習的指導者,而是坐在遠遠的地方寫教案。 教師素養達不到特定課程的實施要求。只開展擅長的部分內容, 因而破壞了課程內容的完整性。
(四)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工作
在幼兒園的新進課程引進過程中,部分幼兒園存在著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活動,這對新進課程的效果提升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對于新課程的師資培訓, 有一部分幼兒園直接依賴于課程開發商所提供的培訓活動。但課程開發商所提供的培訓機會與人數名額畢竟有限, 所以很多教師實際上并沒有接受專業的課程培訓。而幼兒園自身開展的園本培訓工作, 又缺乏組織性與系統性,降低了新進課程的應用效果。
(五)難以全面滿足幼兒的興趣與發展需要
幼兒園的新近課程引進主要是為了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求,但是通過與班級幼兒的接觸與交談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對幼兒園新進課存在排斥感,表現為:他們在進行國學課程的學習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經常會被迫去誦讀他們不理解的詩文。還有一些幼兒反映由于他們要上的課程太多, 致使他們失去了很多的游戲時間。由此可見,幼兒園實施市場開發的新課程的成效具有差異性, 有些課程收效良好, 而有些課程效果不佳。此外, 引進的新課程數量是否導致了本園課程容量的失衡?時間的安排是否合理?也是當前幼兒園需要去關注的問題。
三、提升幼兒園引進新課程的對策
(一)重視引進課程理念,制定良好行動計劃
幼兒園在引進課程教育中,要有良好的科學理論,再制定科學可行的計劃,才能更好地發揮課程引進的作用。首先, 幼兒園園長要加強自身的課程領導力,全面把握幼兒園課程的本質, 提高對幼兒園課程的理解力與判別力。其次,幼兒園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主動學習課程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增強自身的課程意識,掌握科學的課程理念。最后,幼兒園園長和教師還要積極地投身于幼兒園的課程實踐,并在實踐中及時進行經驗總結與自我反思,不斷拓寬和加深自己對課程的認識與理解。
(二)正確看待引進課程教育的特點
引進課程的教學中,作為幼兒園教師要正確看待引進課程教育的科學性、發展性以及可行性。第一, 應對新課程的科學性進行分析。即新課程的價值理念是否符合當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容是否科學與準確無誤。第二, 應對新課程的發展性進行分析。即新課程的實施能否促進幼兒健全地發展,以及新課程能否彌補現有課程體系的不足。第三, 應對新課程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即幼兒園是否具有實施新課程的設備資源;教師素質是否可以保證新課程的有效實施以及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和所需經費家長是否可以接受和承擔。
(三)立足本園特點,適應幼兒發展
第一步, 要將進行的課程進行改進,使其適合本園的相關文化,讓幼兒在學習的同時能夠較快地接受,提升課程的應用效果;第二步,最好選擇貼進幼兒現實生活與直接經驗的課程內容。第三步, 對新課程的難易程度進行園本化。第四步, 要對新課程的玩教具進行園本化。
(四)定期開展教研培訓活動
幼兒園新進課程教學后,不能操之過急,要對本園的教師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定期教研培訓,以保證教師能夠真正地領會教學的方法,來促進課程的有效開展。因此園本教研與培訓被認為是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與素養的重要途徑, 幼兒園應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活動與培訓活動。
(五)促進家長參與的作用
幼兒園在新進課程的教學中,要重視家長的參與,讓家長能夠及時掌握課程的內容和學生學習效果。幼兒園應重視課程審議的必要性以及家長作為課程支持者的重要角色, 加強家長委員會的建立, 信息公開平臺的建立, 課程說明會的召開等等, 讓幼兒家長可以有更多的途徑了解新課程、參與新課程、評價新課程。此外, 幼兒園還應通過家長會、幼兒園開放日等途徑, 提高家長的課程意識與課程素養, 從而展現家長群體的力量與價值。
參考文獻:
[1]虞永平.試論園本課程的建設[J].早期教育,2001 (15):4-6.
[2]虞永平.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3]虞永平.學前課程價值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28.
[4]鄭三元.論幼兒園課程的本質[J].學前教育研究,2005(3):5-8.
[5]黃應堂,段清宏,李智軍,梁琪.關于課程建設與課程評估若干問題的研究與探討[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5(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