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彩是組成繪畫的重要因素,也是繪畫的精髓部分。但色彩有瞬間變化的特性,不像具體的形象那么具體穩定,色彩取決于人的視覺感受。色彩有其客觀規律和原理,學習、了解色彩的原理和規律,對掌握色彩、了解生活、貼近生活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必須學習色彩知識和原理,但更重要的是與藝術實踐相結合。
關鍵詞:色彩;藝術設計;裝飾;色彩類別對比
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設計色彩在藝術專業的學習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大學中的色彩運用比之高中時有很大的區別,通過學習我對色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寫實色彩、裝飾色彩、設計色彩是色彩體系的三大基本類別,三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正確認識和了解這三類色彩對進一步學習色彩、認識色彩、理解色彩等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寫實色彩
寫實色彩是以自然色彩關系為依據,表現上以明暗畫法為基礎,著重研究有關物象條件色變化的規律的一種繪畫表現形式。就如平時所練習的靜物色彩寫生一樣,在整個的繪畫過程中,需要畫者觀察自然、欣賞自然,從中獲得靈感,創造出優美的色彩藝術。同時,要想了解并掌握色彩的變化規律,必須將客觀物象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將其局部看成整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從客觀事物中認識和表現色彩。
色彩對美有著直接的影響力和表現力。德拉克羅瓦稱繪畫的色彩為“繪畫的音樂”。彩色繪畫來自西方,它強調光和色彩。色彩是繪畫的形式因素,是藝術表現的語言之一,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我們生活在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中,盡情地享受著色彩賦予的無窮無盡的美的樂趣。對于繪畫者來說更應該關注色彩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并在學習中進行加工取舍和創新,讓色彩在繪畫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在色彩的運用上自由度更大些、主觀意識更強些,表現出來的色彩才會更具有獨特的個性。
二、裝飾色彩
裝飾色彩是指在表現色彩的過程中不要求真實再現,而主觀體現色彩的和諧美、對比的節奏美。裝飾色彩以固有色為基礎,研究色彩的平面性與裝飾性。裝飾色彩一般不考慮自然界中光源色以及環境色的影響,而是自然界中的色彩關系綜合、概括、抽象出來,利用色彩的濃淡、冷暖、明暗、互補等對比手法進行色彩的藝術創造。
裝飾色彩可以不再是物體本身的自然顏色,而是人們根據審美需要,對色彩進行的多種藝術處理和加工。裝飾色彩是人們對自然色彩的再創造,是人們主觀賦予物體的一種抽象色彩,是人們對色彩欣賞的一種需要。人們在生活中可以從大連的日用品、工業品、工藝品、現代建筑等各個領域中充分領略裝飾色彩的無窮魅力。
三、設計色彩
設計色彩又叫構成色彩,是以寫實色彩為基礎,根據設計專業的特點和要求,運用色彩歸納、概括、提煉等手法,表現物體的空間感。它注重和強調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對比協調關系,更注重培養設計者表現色彩的能力。
設計色彩不受光源色、環境色、固有色的影響,它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滿足于自然中客觀變化的色彩,而要靈活得調配出比?,F實生活更理想的色彩,表現出更高境界的色彩。這就要求設計者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對色彩的控制力,同時具備較高的個人審美的藝術修養。
設計色彩主要以表現平面單純、秩序的形式為主。在藝術設計中出現的形象,無論是二維形象還是三維形象,在構圖上都處于平面狀態。而色彩多采用單純的顏色,使形象具有審美感染力和表現力。形成畫面效果所具有的秩序感、韻律感、節奏感。在選擇顏色時,可以豐富多彩,也可以只選幾個顏色,甚至用一種顏色來表現。在配色上要求色彩的形式和內容應該冷暖對比協調統一,通過形與色的結合來實現色彩傳遞和表達感情的目的。不同的表現主題具有不同的韻律,不同的色調可以給人不同的美感。
四、寫實色彩與設計色彩、裝飾色彩的區別與聯系
寫實色彩是感性的、客觀的、空間的、真實的,而設計色彩則是理性的、主觀的、平面的。寫實色彩是設計色彩的前奏,設計色彩是寫實色彩的發展和延伸,是在寫實色彩的基礎上通過高等概括、提煉、歸納等手段夸張地表現出來。寫實色彩是將視覺中觀察到的色彩通過繪畫者的意圖表達出來,設計色彩更注重對客觀物象的理性認識,強調個人的主觀感受,在藝術風格上做到多元化、個性化。
寫實色彩與裝飾色彩具有色彩本身的特性和藝術規律,只是在藝術創作意識中有所差異,寫實色彩較為客觀,裝飾色彩來源于寫實色彩,又不完全以自然色彩為依據,根據主管需要和感覺進行夸張,乃至改變固有色彩。
色彩有其客觀規律和原理,它涉及物理學、光學、生理學和心理學。學習、了解色彩的原理和規律,對掌握色彩、了解生活、貼近生活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然而僅僅靠理論上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色彩就繪畫本身來說是客觀的、感性的。對畫家來說,繪畫是靠敏銳的感覺,并非靠色彩原理的分析、推理。豐富的色彩經驗靠的是直覺和長期繪畫實踐的積累。提高色彩表現能力,還需要健康的審美觀和較高的藝術修養,開闊自己的藝術視野,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因此必須學習色彩知識和原理,但更重要的是與藝術實踐相結合。
參考文獻:
[1]《設計色彩》吳良勇 范明亮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年8月.
作者簡介:范佳慧(1998年8月),女,山東省壽光市人,專科在讀,學生,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
指導老師:楊梅 濰坊科技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