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肺科護理帶教中實施臨床路徑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該院帶教老師采用傳統的帶教方法的74名護生作為對照組,再選取2015年7月—2018年3月該院帶教老師采用臨床路徑教學方法的74名護生作為實驗組,比較兩組教學效果。結果 實驗組護生操作成績(96.32±2.54)分、理論成績(97.25±2.68)分、綜合成績(96.56±2.57)分高于對照組(89.54±3.64)分、(90.24±2.57)分、(89.85±2.85)分,對帶教滿意度97.29%高于對照組87.84%,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肺科護理帶教中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方法,可以提高護生護理操作和理論水平,提升護生對帶教的滿意度,該教學方法值得在臨床護理帶教中推廣。
[關鍵詞] 肺科;臨床路徑教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b)-0139-03
肺科具有患者病情危急,護理工作量大、護理風險大等特征,因此對護理人員技術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如何才能在短時間內讓實習護生在肺科獲得系統、規范的護理實踐,并獲得滿意的帶教效果,已經成為肺科護理管理者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該院對肺科護理帶教護師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教學效果顯著,詳細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該院帶教老師采用傳統的帶教方法的74名護生作為對照組,再選取2015年7月—2018年3月該院帶教老師采用臨床路徑教學方法的74名護生作為實驗組。兩組護生均由該院相同的10名帶教老師教學,年齡分布為34~49歲,平均年齡為(42.5±1.2)歲,工作時間15~30年,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5名。對照組:年齡分布為17~25歲,中位年齡為(20.3±0.7)歲;實驗組:年齡分布為16~24歲,中位年齡為(20.4±0.9)歲。將兩組學生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學生在帶教時采用傳統的帶教方法,即參照肺科病學護理課程的大綱,每周根據大綱內容開展教學。而實驗組學生則是實施臨床路徑教學法,實施步驟如下。
1.2.1 成立肺科臨床路徑帶教小組 由該院10名帶教老師組成臨床路徑帶教小組,由副主任護師為總帶教老師,主要對該次帶教活動負責和監督,當結束一項帶教內容后,由帶教老師同護生共同開展專題小組討論,及時溝通和反饋,共同制定帶教方案,從而保證臨床路徑教學法在帶教中得以順利開展。
1.2.2 制定臨床路徑護理帶教計劃 肺科臨床路徑帶教小組的成員在教學前需認真對實習大綱的內容和要求進行研究,再結合肺科臨床專科的特征,總結出護生在肺科中需要掌握的重難點知識。詢問護生關于帶教方式、學習內容、排班等情況的意見,在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后初步制定臨床路徑護理帶教計劃。
1.2.3 執行臨床路徑護理帶教方案 (1)第1周:①入院當天。護生在入科當天,由帶教老師介紹肺科環境和規章制度,加強入科安全教育,向護生介紹肺科疾病的特點。②第2~3天,向護生示范肺科常見疾病的護理操作(霧化、吸氧等),指導護生開展晨間、晚間護理,列舉肺科護理案例。③第4~7天,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護生參與基礎護理操作,針對錯誤的操作帶教老師要立即糾正,向護生講解并示范醫囑的正確處理流程;指導護生掌握入院、出院護理技巧,并指出下一周肺科小講課相關案例,以便護生做好相關準備。(2)第2周:①第1~3天,布置任務讓護生對1~2例患者開展全程跟蹤護理,引導護生在實施護理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溝通技巧,做好患者各個階段的健康教育;向護生講解怎樣觀察病情和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出本周肺科小講課。②第4~7天,向護生講解肺科常用藥化療藥物相關知識,使用注意事項等;指導護生掌握“肺癌化療患者的護理”;提出下一周肺科小講課案例;講解肺科護理過程中常見并發癥以及預防護理措施;指導護生掌握交接班方法。(3)第3周。①第1~3天,讓護生獨立開展護理,帶教老師在一旁觀察并指出護理存在的問題;讓護生獨資完成患者入院接待、健康宣教、首次護理記錄和簡單護理文書的寫作;指導護生掌握危急重癥患者病情觀察和護理技巧。②第4~7天,對護生負責患者病情掌握情況和護理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對護士開展的護理進行全程跟蹤和總結,提出意見,以提高護生觀察病情能力和書寫病歷的水平;向護生講解書寫病歷應遵循的原則和注意事項;對護生關于肺科常用護理設備的掌握情況進行評估,指導護生完成小講課“肺癌合并骨轉移患者的護理查房”。(4)第4周。①第1~3天,完成肺科教學查房;護生做好出科考核準備,讓其適當參與危急重患者護理和搶救中;讓護生獨自完成職責內工作;對護生肺科理論和操作掌握情況進行評估,查漏補缺;護生獨立整理患者出院病歷,給予健康指導。②第4~7天,結合案例完成護生出科成績考核,講評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存在的問題,由帶教老師同護生交流,總結該輪護生整體實習情況,完成實習手冊,最后帶教老師要認真聽取護生關于該次帶教的反饋。
1.3 觀察指標
待出科前,對考試成績進行考核,統計護生對帶教的滿意度。成績考核主要分為操作成績與理論成績兩部分,其中操作成績主要包括肺科護理操作評分,護理操作步驟實際情況;理論成績主要包括肺科護理的相關注意事項,護理執行操作環節等內容。兩組護生所考核內容均相同,由護士長進行統一設計,并進行統一考核。所有分值均以100分為滿分,得分越高即表示成績越好。護生對帶教的滿意度由護生對學習方法的滿意度進行調查,該量表由我科室自行設計,主要包括教學方式、方法、內容等。總分為100分,80~100為滿意,60~80分基本滿意,60分以下不滿意[1]。
1.4 統計方法
組間數據的比較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考核成績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帶教的滿意度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生出科時考試成績對比
在運用不同的帶教方法后,實驗組護生操作成績、理論成績、綜合成績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生對帶教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對帶教工作滿意42名,基本滿意30名,不滿意2名,滿意度為97.29%;對照組對帶教工作滿意30名,基本滿意35名,不滿意9名,滿意度為87.84%,由此可見實驗組護生對帶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實習作為護生接觸臨床護理工作的初始階段,也是將課本理論知識運用在護理實踐中的重要途徑。臨床帶教作為護理教學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培養優秀的護理人才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帶教方法有助于調動護生實習積極性,將被動實習轉變成主動實習,從而培養護生獨立能力,規范其護理操作,最終轉變成一名合格的醫務人員。對肺科護理而言,由于涉及疾病種類繁多,再加上絕大部分疾病病情復雜多變,護理環節較多,并且很多護理操作要求細致。但是傳統的臨床帶教方法隨意,通常由帶教老師根據臨床遇到的病例開展教學,教學內容零散,從而導致護生學習的內容零散和片面,教學過程缺乏連續性和整體性,一味按照教學大綱開展,枯燥乏味,無法調動護生學習主動性,因此教學效果不盡人意[2]。
臨床路徑教學法主要指的是針對每個階段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然后嚴格根據該目標實施教學,實現了護理教學流程的規范和教學內容的系統化,讓帶教老師嚴格把握教學進程和教學質量[3-4]。將臨床路徑教學法應用在肺科護理帶教中主要具備以下優點:①臨床路徑教學法可以督促帶教老師加強對專科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帶教老師的專科理論知識水平,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5]。②臨床路徑教學法對傳統的教學流程進行了改進,科學地安排教學時間,從而避免了知識點漏講或者重復講解的情況,提升了護生學習效率。除此之外,臨床路徑教學法構建了時間框架,在該框架下,按照由簡到難的原則編排內容,學生再按照該框架學習,提升了專業知識,掌握了肺科的護理方法[6]。
該研究探討了將臨床路徑教學法應用在肺科護理帶教中的效果,結果發現: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法的護生操作成績(96.32±2.54)分、理論成績(97.25±2.68)分、綜合成績(96.56±2.57)分高于傳統帶教方法護生的操作成績(89.54±3.64)分、理論成績(90.24±2.57)分、綜合成績(89.85±2.85)分,并且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法的護生對帶教滿意度97.29%高于傳統帶教方法護生護理滿意度87.84%,充分肯定在肺科護理帶教中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法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肺科護理帶教中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法,提升護生護理水平效果顯著,該教學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顧磊科,黃偉劍,黃舟青.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在心內科臨床實習生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9):113-114.
[2] 李水云,喬媛.護理臨床路徑教學與傳統帶教方法在手術室護理教學中的對比研究[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6, 38(S1):268-270.
[3] 陳雁斌.臨床路徑教學在神經內科本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30):4626-4627.
[4] 李杏,胡君紅.臨床路徑教學在治療室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3):358-359.
[5] 楊科金.臨床路徑式教學法在心內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浙江醫學教育,2017,16(5):13-15.
[6] 姜繼娜,陳慶友,劉志堅,等.淺談臨床路徑式教學法護理帶教實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9):1364-1365.
(收稿日期:201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