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玲
【摘要】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地方本科高校紛紛擴大留學生的招生規模,但是留學生的教育質量卻因地方高校自身的原因相對滯后,需要進一步加強。地方高校唯有打造特色專業,緊密結合地方文化進行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規范管理制度,方能提高自身辦學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關鍵詞】留學生;一帶一路;教育
2016年7月15日,教育部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明確指出,我國將進一步推動區域教育開放與交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要求各地發揮區位優勢和地方特色,抓緊制定本地教育和經濟攜手走出去行動計劃,緊密對接國家總體布局。地方本科高校應以此戰略為機,不斷提高留學生教育質量,打造自身特色,使自身辦學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一、打造特色專業,以特色引人
深入調查研究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的學科專業,集中自身優勢資源,做強與“一帶一路”倡議密切相關的特色學科專業,吸引留學生進入這些學科專業學習。地方本科高校與其他高校相比,專業設置大抵相同,但是由于軟硬件建設的先天不足,這些高校在專業建設方面遠不能與老牌本科高校相比,因此,其在留學生招收方面必須要打造自己的王牌專業,能夠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以南陽理工學院為例,南陽理工學院依托南陽文化名人——醫圣張仲景,成立了“張仲景國醫國藥學院”,近年來,該學院在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方面卓有成效,其中中醫學專業為河南省特色專業,中醫內科學是河南省重點學科,在仲景方藥和南陽中藥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是南陽理工學院的一張文化名片,吸引了不少外國留學生到此學習中醫中藥學,從2008年至今,已吸引韓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學生來此深造。
二、品味地方文化,以文化留人
留學生到地方本科高校學習,主要有三個目的:其一,是到中國進行學歷學習,比如學習中國傳統學科——中醫學、中藥學、書法等;其二,是在此類高校進行語言的預科學習,與大城市相比,地方高校相對大多都位于三線四線城市,生活消費與學習消費較低,是學習語言的較佳選擇;其三,進行文化體驗。在外國人眼中,中國是一個美麗而又神秘的國度,馳名中外的文化名勝、數不勝數的特色美食、風味十足的民族服飾、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吸引著無數的外國人涌入中國。一部分外國留學生會有組織地到中國不同高校進行文化體驗,利用一到三個月的時間,充分感受中國的特色文化,而我們的每個城市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氛圍,地方本科高校應該充分挖掘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展示給外國留學生以及他們的家人,讓他們在感受的同時推介給全世界。南陽理工學院2016年針對20人左右的韓國留學生,組織了為期一個月的文化體驗班,該班在短短的30天內組織了烙畫、推拿、針灸、風箏、古琴等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形式,其中最富地方特色的烙畫技術和推拿針灸使留學生們大開眼界,一部分留學生甚至在結束體驗之后繼續在南陽理工學院國醫學院開啟了留學之旅。
三、完善管理體系,以規范樹人
由于留學生招生數量的不穩定,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關于留學生的管理比較松散:第一,管理體系不健全。有的學校只有一個類似國際交流處的機構,該機構負責留學生的招生及其他日常事宜,留學生的教學工作、管理工作和日常生活分別由教務處、學生處、后勤處等單位負責,其教學工作具體掛靠到各個相關學院,如文學院、外語學院等,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由這些學院的一部分專業教師兼任對外漢語教師,管理人員也是由該學院的學生工作人員兼任。但是,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英語水平不高,雙方無法用英語交流,而學生工作人員鮮有精通俄語,語言不通致使學生管理人員很難與留學生進行深度交流,對于留學生在生活和學業方面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干預,造成了留學生管理上的困難。第二,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學校沒有制定專門的針對留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相關規章制度,學校對留學生日常管理和考核重視程度不夠,留學生因此過于散漫、曠課,導致不能順利完成學業的狀況也時有發生。寬進寬出的體制、中外文化的差異等因素導致大部分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課堂紀律松弛、態度散漫等現象,給教學和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因此,要想做好留學生工作,必須做好以下三點:
首先,健全管理體系,明確責權利關系。要成立專門機構進行統籌協調工作,比如成立國際教育學院或者國際漢學院等相關機構,由該機構專門進行留學生的教學和管理工作,理順漢學院和國際交流處及其他相關單位的責權利關系,將留學生管理工作納入各個相關單位的目標管理考評體系中,用具體的指標要求督促其完成相關工作。
其次,建立管理制度,制定學習生活規范。對留學生進行嚴格規范的管理,在其入學之初,就規定其應遵守的具體規章制度,并通過學校及學院網頁和微信公眾號向學生公布,設置專門的教學及學生管理人員對其進行監督和指導,保證其在留學期間能夠高質量完成學業。
第三,進行師資培訓,建立高質量教師隊伍。
地方本科高校師資隊伍相對于老牌高校來說較為薄弱,教師相對年輕,對外教學及管理經驗缺乏。學校要積極組織相關的培訓工作,針對不同地域的留學生,學校要組織相關教師進行短期培訓,掌握一些交流必備的口語、文化、生活知識與技巧;與此同時,學校要定期組織相關教師出國留學、訪學,或者到高一級的高校學習和進修,從而能夠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