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東 張振科 王俊斌
【摘要】信息化條件下戰爭的不確定性加大,在作戰戰場通常都沒有配置大量的作戰力量,這就需要迅速將作戰部隊機動到作戰戰場,而這一環節對部隊的快速投送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日益趨向信息化的今天,研究探討車輛維修保障的對策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條件下車輛維修保障工作。
【關鍵詞】信息化條件下;車輛維修;保障工作
一、信息化時代車輛裝備維修保障的幾個特征
(一)車輛裝備信息化含量高,維修保障要在短時間內做出反應
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迅速,車輛裝備維修保障手段也在不斷創新。必須要結合部隊的實際保障需求,制定合理的保障計劃;同時還能夠對保障過程實施監控管理,對其中的器材儲備情況、設備運用情況和部隊分布情況進行了解和掌握。
(二)車輛裝備維修難度提升,維修保障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
隨著科技發展和新興技術在車輛裝備中的應用,大量新技術在車輛裝備領域應用,在極大地提升了車輛裝備的技術性能水平的同時,也要車輛裝備維修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現在車輛裝備結構變得日益復雜,維修保障難度顯著提高,要求維修保障人員素質要更加全面,在更新維修保障手段和檢測設備同時,要加強維修保障人員對新裝備保障能力的提升。
(三)車輛裝備維修保障涉及面廣泛,維修保障要全面、準確
當前部隊進行的都是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這種背景下部隊可以經常根據戰場環境更改作戰計劃,這也對車輛裝備維修保障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二、信息化作戰對車輛維修保障的主要影響
(一)現代信息戰爭的異常變化性,加大了車輛維修保障難度
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由于高強度、立體化,使前后方趨于模糊,戰場變化異常,部隊頻繁機動,轉移陣地多,導致戰損車輛散布面廣,車輛保障目標隨機性大,難以預測的車輛故障增多,遭敵突然襲擊的破壞性打擊加劇,增加了車輛維修保障的難度。
(二)現代信息作戰的強破壞性,增加了車輛維修保障任務量
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由于高技術武器精度高、威力大、殺傷力強,導致了戰爭的高破壞性,作為戰時部隊人員、物資主要運載工具的輪式車輛,必然是敵人襲擊的重要目標。同時,由于部隊機動頻繁,物資器材、傷救人員前后運送量大,以及車輛自然損壞加劇,都會使車輛維修保障任務進一步加重。
三、信息化戰爭條件下車輛維修保障的幾點對策
(一)探索信息化條件下車輛裝備維修保障規律,實現維修保障力量的高度集成
一是指揮體系集成。研究制定具有部隊車輛裝備保障特點的信息化作戰平臺相關建設標準和技術規范,構建作戰、后勤保障、裝備保障高度集成的指揮信息系統,建立起縱向貫通、橫向融合的指揮體系;積極探索部隊一體、軍民一體的扁平化新型保障指揮模式和部隊車輛裝備“管、供、修、保、訓”一體化維修保障模式,實現部隊車輛裝備維修保障由粗放分散型向集約一體化轉變。二是信息平臺集成。依托軍隊指揮自動化網,對現有各類信息指揮、信息管理、信息技術系統進行有效整合,開發部隊車輛裝備保障數據庫,搭建車輛裝備保障綜合信息平臺,構建平、戰時車輛裝備保障無縫數據鏈,實現各類數據資源共享,將車輛裝備保障指揮、保障力量、技術資源等鏈接在一起,為一體化保障提供必要條件。
(二)做好信息化條件下車輛裝備維修保障整體籌劃。提升車輛裝備器材保障能力
一是建立科學完善的器材保障預案。建立完善的車輛裝備器材保障預案,并將其納入總體裝備保障方案,實現器材保障與作戰指揮同謀、與部隊機動同行、與救援實施同步。突出預案的針對性,從細規劃,全面完善,做到心中有數、實戰有底。二是構建軍民融合的保障力量。一方面,要成立聯合保障機構,共同研究遂行保障任務的指揮編組、力量編成等問題,確保能夠統一指揮、上下貫通、高效展開。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地方器材資源,疏通供應渠道,實現軍民聯供、軍民聯修,構建軍民融合的保障力量。三是注重車輛器材的保障訓練。
(三)加大信息化條件下車輛裝備維修保障協調控制,提高維修器材資源的互通性
一是積極搞好協調,適時加強保障力量。信息化條件下作戰,各種車輛器材消耗多、補充量大,僅靠自身的保障力量難以完成保障任務。二是著力提高車輛裝備維修保障資源的通用性和利用率,發揮其最大效能。在為部隊編配車輛裝備時,應選定技術成熟、戰術性能優良、技術性能可靠的基本類型裝備,使同一系列或相近系列裝備除特殊戰術性能不同外,大部分戰術、技術性能應盡可能具備相通性和一致性,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部隊車輛裝備維修保障資源的效率和作用。
(四)拓展信息化條件下車輛裝備維修保障手段模式。適應戰場維修保障能力需要
一是獨立保障與支援保障相結合。信息化戰爭高度分散,車輛維修保障獨立性強,在保障任務區分上應以部隊自我保障為主體,采取區域性獨立保障的方法。在自我獨立保障的基礎上,要充分與上級支援保障相結合。在物資器材供應上要打破傳統的由上至下逐級供應保障的模式,盡量采取供需直接的方式,減少中間環節,既方便部隊又提高保障效率。二是重點保障與兼顧保障相結合。
總之,信息化條件下構建車輛裝備維修保障體系勢在必行,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